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鑿壁借光的那小子到底壞在哪裡?貪污受賄?NO!

鑿壁借光的那小子到底壞在哪裡?貪污受賄?NO!

提起匡衡,也許有些人覺得不太熟悉,其實他就是鑿壁借光的主人公,少年時為了讀書,曾經鑿開鄰居的牆,借光讀書。

這個故事,後來成了教育大家一定要勤奮學習的勵志雞湯。但是,近來網上又有一種聲音,說匡衡因貪污土地,最終被貶為庶民。

於是,又有很多人覺得匡衡是個大壞蛋。大鵬認為,看問題要一分為二,雖然匡衡這個人貪污了不少錢,但在那個年代又有誰不貪污呢?幾千年不就出了一個海瑞嗎?

所以,大鵬認為匡衡貪污了4萬畝土地,固然不對,但其實不算啥,對社會的危害有限,他真正的危害是曲解孔子的儒家學說,並將之用在治國上。

公元前42年,漢元帝問了時任給事中的匡衡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爹在位的時候,天下太平,我一上台就到處地震,災禍不斷呢?

遺憾的是,匡衡當時還不知道「多難興邦」這個詞,他是這麼回答的:陛下宅心仁厚,連年大赦天下,給了不少犯罪分子改過自新的機會。

但是,我覺得作姦犯科的人並沒有減少。有些人今天逢大赦出獄,第二天又因犯法被逮進監獄。這是因思想教育工作沒做到位。

您在宮裡是不知道啊!現在社會上風氣非常不好:很多人都是以前向錢看,輕視道義,喜好聲色、崇尚侈靡。

父母兄弟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薄,有些人甚至因為分家反目成仇;狐朋狗友大講江湖義氣,不惜以身試法,謀求不義之財。

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即使您年年大赦也無法讓監獄閑置起來,因此我建議大刀闊斧的移風易俗。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上有貪污腐敗之臣,則下有搶劫盜竊之民。問題的根本就在於朝廷的示範作用。

不需要挨家挨戶造訪,也不需要逢人便說,只要您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大家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一天比一天的文明向善。

帝都長安作為首善之地,親承天子聖明教化,是推行教化、培養良好社會風氣的關鍵地區,應該為全國各地所矚目。

陛下如果敬畏上天警示、憐憫天下百姓,就應該戒除奢靡、嚴格考核、親賢遠佞,使高尚的道德弘揚於京師,傳揚於域外。這樣就能興禮安邦、大化天下。

漢元帝一聽,大喜過望,匡愛卿居然還有這麼一套能一勞永逸的方法來治理天下,於是將匡衡提拔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但是,匡衡這一套「天人感應」理論,對於抗震救災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他這一套理論是非常理想化的。

盲目提高社會道德水平,並不會讓自然災害消除,也不會讓敵人退卻,更不會自動填飽老百姓的肚皮,反而會培養出一批偽君子,兩面人。

比匡衡晚幾十年的王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為人謙恭,堪稱當時的道德楷模,但在國家治理上卻一敗塗地。

其實,對於國家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二者範疇不同,缺一不可,不可偏廢。

只有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兩手抓,兩手硬,才有可能治理好一個國家。

遺憾的是,匡衡這一套理論在中國一直很有市場,直到今天還有人相信,社會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第一次真理大討論,影響中國兩千多年
聽說頂頭上司要下台了,先不要高興的太早,這裡有個例子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