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石島位於膠東半島東南,因「背山靠海,遍地皆石」而得名。石島鎮形成於明末清初,歷經300多年,一直是膠東半島東部的重要碼頭。1945年石島建立特區,1946年升級為石島市,是解放初期山東省十五個市級建制之一,1956年劃歸榮成縣。

如今的石島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漁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石島新港,海草房石頭樓新鮮海味是石島的旅遊名片。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河蚌繪·石島景點手繪圖


景點:

石頭樓、石島港、天后宮、槎山、赤山、大魚島、鏌鋣島燈塔、南窪村海草房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石頭樓·來自於石頭的記憶

石頭樓是石島最有代表性的建築,從石島得名之日,石頭樓就伴隨著這個海濱小鎮一同成長,成為最直觀的地名註腳。這些石頭樓矮的兩層,高的四五層,建造材料都來自附近山上,著名的「石島紅」大理石就出自這裡。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石島現存最早的石頭樓是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的天后宮,這是一座三進的廟堂式建築,座北朝南,牆壁都由石塊砌成,如今依然矗立在城區中心。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石島天后宮

天后宮在我國沿海地區極為常見,供奉的是北宋年間福建莆田女子林默,28歲時林默在一次海上救援中不幸遇難,當地百姓為了紀念她,將她尊為海神娘娘,庇護一方。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石島天后宮的山門和後罩樓都為石砌,是石島現存最早的石頭樓建築。

清代中後期,隨著石島的開埠,碼頭逐漸繁榮,一些富戶的石頭小樓也在眾多的民房中拔地而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石島石頭樓的建設高潮,建造石頭樓的大都是一些機關單位、百貨中心、職工宿舍等。由於當地石頭價格便宜,從附近山上可以就地取材,既可以節約成本,又獨具特色。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大魚島石頭樓,原為漁場宿舍和辦公樓,現在改成家家悅超市。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大魚島村石頭樓,兩棟樓造型基本相同,山字立面為七十年代經典款。

當年的主要運輸工具是加固型的小推車,一輛能推一千多斤,因為用材多,一些路途較遠的村莊也有用牛車、馬車將石頭運到石島。那時沒有塔吊,建樓全憑人工搬運。每塊石頭最少也有100多斤,工匠們就是憑著力氣一層層將石塊壘砌起來。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永安北路石頭樓,原為石島陸軍辦公樓,氣勢雄偉,體量龐大,如今改為如家酒店。

建石頭樓要用那種四四方方,有稜有角的石頭,一般長度在50厘米左右,寬度30厘米左右,厚度在10厘米左右,特殊要求的石塊一般用來做台階、門窗橫檔,這類石塊長度一般都在1.5米至2米之間。那些無規則、無稜角的石頭,被稱為「亂石」,用來砌地基。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永安南路二層石頭樓,原為石島衛生院,現改作計劃生育中心服務站。

石頭不像磚那樣有統一的規格尺寸,大小不一的石頭在施工中很容易引起偏差。工匠們總是事先預算出每個樓垛所用的石塊數,然後用木尺量出石塊的長度,用瓦錘對石塊進行打磨,保證了每個樓垛每排石塊都是一樣多,大小近似,顯得美觀規範。壘砌樓房時,每塊石頭都要砌得橫平豎直,每層石塊都要與底下一層錯開。每棟樓的砌築風格不盡相同,有石塊一字橫擺的,有石塊橫擺幾塊再縱擺一塊的……各種風格壘起的樓房外觀也代表了那個年代流行的建築樣式。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黃海中路石頭樓,原為榮成市水產局辦公大樓,如今閑置,門前改作停車場。

這種外觀沒有任何雕飾的石頭樓,因為牆體厚重,樓內冬暖夏涼,很受人們喜愛。不過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實心磚廣泛採用後,石頭樓的建築熱潮消退了。好在石頭建築堅固耐用,維護簡單,幾百年都不會壞,且不宜拆除。如今石島共有石頭樓近20棟,遍布在中心城區,這些樓單體巨大,形成了當地的獨特景觀。

榮成石島(1)·來自石頭的記憶

石島新華書店石頭樓,造型較為原始,南側二層,北側一層,如今改作旅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