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可以看見的「中國文字演變」

可以看見的「中國文字演變」

可以看見的「中國文字演變」

可以看見的「中國文字演變」

從甲骨到紙張,從銳器刻寫到軟筆書寫……文字載體變化見證中國文字產生和發現全過程。《中國文字展》目前正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出,共有150件(套)文物及輔助展品,包含陶符、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等多種文字形式,依託陶器、甲骨、青銅器、紙本等多種文字載體,再現中國文字起源和發展全過程。

展覽將持續至3月29日。

本次展覽分為「鏤於金石 書於竹帛」「漢魏風骨 晉唐法度」「宋元意趣 明清流長」三部分。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與甲骨文同時或稍晚時期,人們已將文字鑄刻在青銅禮器、樂器及其他青銅器皿上,因而出現了金文,又稱「鐘鼎文字」或「彝器款識」。

戰國時期,群雄各自稱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李斯等人推行「書同文」措施,創製小篆,使漢字形體開始走向定形。由篆書演化而來的隸書則在漢代成為主流字體,至此,漢字由「古文字階段」進入「今文字階段」,漢字的象形性隱沒,筆畫則逐漸定型。

東漢以後,紙作為一種經濟、便攜、易於推廣的書寫材料被廣泛使用。而魏晉書法上則承漢碑餘緒,下啟唐宋新風,意蘊風流,清新雅緻,且篆、隸、楷、行、草五體皆備,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獨樹一幟。這時文字已基本定型,書體發展至於「自覺」,書法的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並重。

唐代各類書體趨於成熟。楷書工整嚴正,強調法度,有盛世之景。其時佛教盛行,佛教經典抄本中亦多可見時人精湛的書法藝術。雕版印刷術則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代行書臻於鼎盛,書法更重書意,追求表達個人的心境意趣。瓷枕的裝飾藝術也明顯受到宋代文學的影響,喜愛大量使用詩詞作為枕面裝飾素材。

至明清時期,書法藝術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有所發展,與文字相關的研究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於印刷術的進步、士人階層的發展,各類書籍刻印蔚然成風,此時湧現大批私人藏書家。中華文脈源遠流長,至此又開創出新境界。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吳凌雲介紹,中國文字產生於中華文化的沃土,數千年來綿延傳承,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是世界上唯一現存的自源古典文字系統。中國文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各種字體發展階段,字體及書寫材料也在不斷演變,成為中華民族的變革與開放精神的縮影。在漫長歲月中,它們曾經記錄了漢唐盛世的磅礴氣象,也曾隨著同域外民族的文化交往而遠播海外。

來源:中新網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何必讀盡天下書
《百家姓》蘊含的文化與文明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