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靜心|美文賞析(上、下):生活因為安靜而美麗

靜心|美文賞析(上、下):生活因為安靜而美麗

靜心|美文賞析(上、下):生活因為安靜而美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靜心 美文賞析(上)

1、小園之賦

讀庾信《小園賦》。

讀到「一寸二寸之魚,三竿二竿之竹」,便覺山也朗潤,水也清和。

今生恐不會有那一個小園,縱使年老。

胸間蓄水,心底植竹。遙想,魚銜花影去,風送竹響來。

讀書,喝酒。有風邀風,有月邀月。 縱無小園,也已幸甚。

2、玉凈花明 看馮夢龍《笑史》

寫到一女子,寫到女子容顏。只用「玉凈花明」四字,再無贅言。

寫女子,自不必寫了眉再寫眼,寫了鬢再寫簪的。

只這一玉,一花,一凈,一明。

女子便已如玉的美,如花的好。便已瑩瑩如月,皎然出矣。

古人用字儉省,吾以一籌記之。

3、歲月靜好

胡蘭成在給張愛玲的婚書上寫: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初讀便覺充盈。

靜好和安穩該是今生最好的禮物。

可惜了,承諾如風,誓言刮成碎片。

情總是薄命,姻緣總是易老。

只有歲月,依然靜。

只沒有了好,沒有了安穩。

4、一路看去

汪曾祺在《讀廉價書》中寫逛小鎮沙嶺子的集市。

「若是逢集,則有一些賣茄子、辣椒、疙瘩白的菜擔,一些用繩絡網在筐里的小豬秧子。

我們就懷了很大興趣,看鳳穿牡丹被面,看鐵鍋,看掃帚,看茄子,看辣椒,看豬秧子。」 心底無事,只那樣一路看去便也是境界。

正如春無風,湖無漪。只揚花懶懶地移,只蟲兒靜靜地飛。

累著眼,怡了心。

5、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

因安家女子的詮釋,納蘭這句詞空前流行。

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又怎能如初見?

遇了,識了,愛了,聚了,離了,怨了,愁了,憾了,恨了。

不能回頭,假設又能如何? 罷了。愛是緣,恨亦是緣。

6、道是尋常

當時只道是尋常。

還是納蘭,還是意如。

尋常事太多,正如噓寒問暖,正如穿衣吃飯。

如許瑣碎,可以時時念得?時時想得?時時記得?

何人可堪此負?

尋常,只許感激。 於人,於事,於生命,於自然。

7、相枕以卧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言: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

坐,醉,夢,卧。

古人便是如此簡單。

定不是華屋,定不是華筵,定不是強勸而醉。

醉了也定不是去洗浴,定不是去按摩,定不是去歌舞的。

卧則枕草,夢則露白。

8、竹床聽水

柳宗元《石澗記》里折竹羅床,「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

其便覺怡然。

鼻可嗅竹之清香,耳可聞水之流淺,目可見木之翳翳,石之累累。

耳得為聲,目遇成色,心思為情。

嗚呼,不聞水聲久矣。

9、睡浮雲煙

陳摶有《睡歌》,歌雲:

臣愛睡,臣愛睡,不卧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衣覆地,南北任眠,東西隨睡。

又雲:向清風嶺頭,白雲堆里,展放眉頭,解開肚皮,一覺睡去,管甚玉兔東升,紅輪西墜。 懷想若許神仙境界。

常人睡,不知身是夢。

至人睡,睡則浮雲煙。

吾常人也,不敢求雲煙境界。

只求清涼睡去,自然醒來。

10,滿窗明月

錢鍾書說: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慾望;窗子許我們佔領,表示享受。

如果可以,寧可要一座只有窗的屋子。

滿窗月,滿床書。

去,自隨清風去;來,自隨明月來。

倒是自在得緊。

11、持寄白雲

讀陶弘景《華陽陶隱居集》,有詩如錄: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可持寄君。

拒君王若此。

想是做君王不如做了道士。道友來訪,定是持贈白雲的了。

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靜待涼風起,裁雲持贈君。

若某日收信一箋,箋內無一字,只雲白一片。

便定是眉眼盈盈了。

妙事可夢。夢裡沉醉吧。

12、予欲無言

子曰:予欲無言。

子貢問:「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不言,四時行,百物生。 微笑。予亦欲無言。

13、空無一物

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裡面空無一物。

生活的聲音太嘈雜,生命的狂熱太無聊。

心靈沒有空地,沒有閑暇,沒有安靜。

沒有。 甚至思考。

14、上善若水

儒家荀子云: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道家老子云:上善若水。

佛家云:心存善念。

善如水,利萬物而不爭。 持心如水,持心如善。

15、袖裡清池

李元洛《書院清池》中說:

從滾滾紅塵中偷跑出來,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讀清池如同讀一部佛典。

愛極了「偷跑」,愛極了那個比喻。

日里步履匆匆,如何才能偷得浮生半日閑?

縱然偷得,又可有一方清池允我小憩?

如李先生云:將清池珍藏袖間。

走時,揣著;睡時,枕著。

16、靜影沉璧

讀范仲淹《岳陽樓記》到靜影沉璧,便釋了捲去想。

靜靜的月影如白玉沉在水底。

心便如那月,如那玉。

寵辱偕忘的境界自是難以達到,文字中找得片刻寧靜亦是可珍惜的。

心沉到水底。 月自是白,水自是清。

17、浣花之溪

讀這幾個字就覺喜歡。無關杜甫,無關聖地。

想著輕靈的溪,浣洗胭脂般的花瓣,自是「挑花蘸水開」的境界。

鍾惺寫浣花溪:

如連環,如玦,如帶,色如鑒,如琅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

字是冷澀了些,而溪之好卻如美玉盡出。

18、水木清華

還是鍾惺《浣花溪記》。

寫到青羊宮時有「竹柏蒼然」句,有「水木清華」句。

水木清華,該是語出西晉詩人謝琨《游西池》「蓮池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水清,木華。

此幽然境界定是讓人神清氣爽,樂而忘歸的。

19、望峰息心

吳均《與朱元思書》數語寥寥,卻山水均見情致。

讀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便可見這峰谷的魅力。

雄心亦好,大志亦好。

最終都只是塵歸了塵,土歸了土。

20、山水寂然

吳敏樹文筆頗洗鍊。

其《君山月夜泛舟記》中寫:夜來月下,山水寂然。

夜有月,山有水。夜沒了蟲鳴,山沒了鳥叫。

只是那水,卻如何寂然?

定是心亦澄澈,聽水聲便有「清泉石上流」的境界了。

21、未聞天籟

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乎?

莊子在《齊物論》中如是問。

你答得出嗎?

鶯飛聲,草長聲,花開聲,蟲鳴聲,山聲,水聲,月聲,風聲。

是為天籟。 記得常常靜心去聽的。

靜心|美文賞析(上、下):生活因為安靜而美麗

靜心 美文賞析(下)

22 、思亦無邪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拋開各家各派諸多詮釋,無邪之意只是真。

真山真水真性情,所以有詩。

若做不到無邪,詩也定是沒了滋味的。

23、隨處凈土

下載得《醉古堂劍掃》是本周最值慶賀之事。

看到「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覺得再無語言可說此種境界。

任門外紅塵囂攘,我自植竹邀風來坐。

隨手一卷,自然蓮花處處開放。

24、眾人皆醉

屈原有名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一清一醒,便可見屈子之皓白絕世。

濁中獨清尚可。醉中獨醒,睜眼看亂世,該是如何承受?

思想高標,定是少不了孤獨。絕世出塵,定是少不了痛苦。

25、丑到極處

《藝概》里有「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一丑字中丘壑未易盡言」句。

丑也是境界,不單是丑石如此。

病梅,瘦山,枯荷,老樹。

正如大音無聲,大象無形。

但求一個極處,怕就怕在丑不到極點,偏自以為美,便是效顰之說了。

26、見山是山

僧說三十年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後來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到最後是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山水不變,變的是那顆看山看水的心。

佛家講的也是進得去,出得來。

進時一分不剩,出時了無牽掛。

27、立地成佛

有禪師看人家讀經,他就去磨磚頭。

人家問他,你磨磚頭做什麼?

他說我要磨磚頭當鏡子。

人家就說,磚頭怎麼可以當鏡子?

他回答,那你讀經怎麼可以成佛?

佛家講立地成佛。有一種緣分是心靈的徹悟。

28、無一可言

黃裳《白門秋柳》中有「世間無一可食,亦無一可言」

語出明李日華著《紫桃軒雜綴》,

「白石生辟穀嘿坐,人問之不答,固問之,乃云:"世間無一可食,亦無一可言。』」

白石生到彭祖之時,已是二千歲。平日煮白石為食,因就白石山而居。

其憤世若此,才得境界若此。

吃五穀,發人聲。

自然與世有擾,難得寂靜了。

29、六朝小吃

一向於南京最是嚮往。

縱是小吃,也如黃裳說「好雅緻的名字」

自是不用理會吃什麼,坐下,定是秦淮山水六朝風情撲面而來。

煙籠寒水月籠沙。餐風飲露,也腹中果然,心下自在。

30、不二法門

禪聯:方丈容大千世界,維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己,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則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居方丈之室而所容無量,心寬則天地無涯。

世事紛繁,無文字,無語言,只默然。

我如何可以做到棄筆而去,緘口不言?等你渡我。

31、明月穿雲

禪聯:明月穿雲,自性本來清凈。蓮花處水,菩提無可污染。

一片清涼境界。

蓮花不著水,明月不住空。

菩薩所生世間,而世間污不能濁。

澄俗心,靜俗念。穿雲而過,離水而出。如月,如蓮。

32、此心自在

禪聯:我色是空,樹影婆娑隨你踩。

此心自在,花枝招展任人評。

向者尚為桃花鳴不平。何其夭夭,緣何無端惹非議?

看此句便覺釋然。 此心自在。任你說好說壞說絢爛說緋情。

便知你我是多餘的了。

桃花自在,我們自不必蹊邊聒噪了。

33、不住青山

禪聯:磨穿鐵履去尋道,看破紅塵不住山。

想起「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伯夷竄首陽,老聃伏柱史。

紅塵之外,山林之中,無誘惑,故無可誘惑。

混跡於紅塵之中,卻又不為紅塵所動,方為真隱。

不尋道,不住山。任去者去,任來者來。

34、身心放下

禪聯:身心放下於當下,名利超然即泰然。

太多不快樂,是因太多不舍。身外繁華,心底情思。

放下,於當下。不思不慮,換取片刻清和。

天下熙熙,都為利來。世間攘攘,皆為利往。

身前名利,身後雲散。一生勞碌,只為煙火。不知道多少值得?

35、花開花落

禪聯:本無月缺月圓,它隨順你。雖有花開花落,它任由你。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本無心。誰許你滿月時候懷人缺月時候神傷?

花自無意。誰許你開花時候展顏落花時候垂淚?

花月自在。都是庸人,自擾耳。

我乃十足庸人也。

36、清靜貞正

《戰國策·齊策四》中記顏斶拒君王的

「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每天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

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

平安度日,並不比權貴差。 清靜無為,

純正自守,樂在其中。

保持生命本來的面貌,保持自己的心靈的純凈。

快樂,原來是如此簡單。

37、白衣送酒陶潛嘗九月九日野外酒,

宅邊菊從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

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菊邊空盞重陽日,白衣送酒醉歸來。

嗜酒如陶淵明,知他如王弘。

人生若得陶之境界最是大幸,人生得知己如王弘則最是無憾。

38、劇飲而歸

蘇軾游沙湖,識聾大夫龐安常,兩人同游清泉寺,「是日,劇飲而歸。」

飲酒,不用痛飲,不用豪飲,不用狂飲。

蘇軾用劇飲。 便廢捲去想。

這劇飲,該是如何淋漓,如何酣暢,如何酩酊。 酒逢知己,千杯也是嫌少。

故,與知己交,定要飲酒;飲酒,則定要劇飲。

39、青山見我辛棄疾說,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李白說,唯有敬亭山,相看兩不厭。

詩人眼裡,青山美好,可親可愛。 青山不語,卻可以讓它思我所思,想我所想。

原來,自然中遍地知音。

40、無物可放客人拜見禪師,沒有帶禮物。

禪師說:那你就放下吧。 無物可放。 禪師又說:那你就帶著吧。

放下你惶恐的心,帶著你誠厚的心。

原來,這世間所有虛偽的形式和假意的客套都是不必要的。

心在,自然一切都在。

41、鑒於流水孔子說:

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意為一個人不能在流動的水面照見自己的身影,止水才可以。

只有靜止的事物才能使別的事物也靜止下來。 關水何事呢。

心靜則水靜。 縱使鑒於流水,心安然,則影清晰。

42、一旦之覺有一夕之寢者,則有一旦之覺矣。

還有困惑。還有煩惱。還有憂慮。還有太多不舍。

因為,還在睡著。 等著醒來。 一旦之覺,則世事清明。

43、贈汝月光良寬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說:

但願我能把美麗的月亮也送給他就好了。

所贈並非月亮,那是菩提之心。

我倒願意做了那小賊,得禪師慧眼一顧。

我自當清凈無染。

靜心|美文賞析(上、下):生活因為安靜而美麗

44、如此庭掃賈耘《庭掃》:

且執掃帚一枚,順興而為,如寫如畫,歇息時,可看山色,有雲則隱,無雲則顯。

有時雲如亂葉隨掃,山陵似近還遠,似有若無,看看庭院,虛虛實實,一幅好圖畫。

心靜自然涼。 有雲光,有山色,有落葉,有苔痕。

原來,一切都只一掃而已。

45、本來面目佛印禪師寄書東坡。

所云:三十功名,轉盼成空,何不一筆鉤斷,尋取自家本來面目。

尋取自家本來面目。

卸落繁華,斬盡浮名,回歸本我。

三十功名塵與土,是非成敗轉頭空。

如是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梅煮酒論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人無信不立《二十四信》:讀的是故事,長的是智慧
古典詩詞創作技巧(下)學習吧!助你的詩風與眾不同,記得收藏

TAG:青梅煮酒論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