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過年時大臣能得到什麼賞賜?禮物不貴重但是很有新意

唐代過年時大臣能得到什麼賞賜?禮物不貴重但是很有新意

春節古稱元旦,是中國的第一傳統大節,包括年前和歲後兩個部分,以歲首那天為界限,歲前驅邪除穢,歲後迎新納福,分別把驅舊和迎新作為兩個主題。古代封建各個王朝,其過年的風俗有所不同,其中唐代宮廷的過年習俗較為特別。

唐代過年時大臣能得到什麼賞賜?禮物不貴重但是很有新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進入臘月以後,過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了。傳統的年節從臘月開始,「臘」本是祭名,後指臘月,多指臘月的第一天,即十二月初一日。南北朝時把十二月八日定為臘日,唐代時,朝廷統一給官員三天假期。臘日的風俗是擊鼓驅疫,吃臘八粥,泡臘八醋,也有饋贈禮物的習俗。

唐詩和一些筆記小說中經常提到,在臘日時皇帝都會賜給臣下「臘脂」,有口脂、面脂。口脂就是現在的唇膏,面脂就是塗在臉上防凍防裂的護膚品。賜臘脂意味著皇帝的天恩,其盛放臘脂的容器也很講究。

除夕之夜,宮中守歲照例要君臣唱和,應製作詩。唐太宗李世民有《守歲》和《除夜》等詩流傳後世。在除夕夜,唐代宮廷還要舉行儺舞也稱「大儺」,儀式非常盛大,多達千人。民間的驅疫儀式也頗為隆重,鼓和面具是必不可少的兩大法器。

唐代過年時大臣能得到什麼賞賜?禮物不貴重但是很有新意

唐初過年時,每家每戶都要懸掛「桃符」,用一塊桃木板,上面畫著「神荼」、「鬱壘」兩位驅鬼大神。唐代後期,又改畫「鍾馗捉鬼圖」為門神。據說,鍾馗卻有其人,他因面貌醜陋而沒考上進士撞台階而死,死後天帝命他專職捉鬼。一日,唐玄宗夢見鍾馗在宮中捉鬼吃,醒來後讓畫家吳道子畫鍾馗像,竟與夢中所見狀貌相同。此後每逢年節,皇帝常把年曆和鍾馗像一併賜給群臣。

唐代還沒有貼春聯的習俗,因為最早的一副春聯據說是五代十國期間後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所作,寫的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貼春聯開始盛行的時期是明代,此後演變為固定的春節習俗。

唐代過年時大臣能得到什麼賞賜?禮物不貴重但是很有新意

每年的新年佳節,唐代的各個國家機構照例也要放假,雖然不辦公,但也有朝賀之禮,場面十分宏大。唐太宗有《正月臨朝》和《元日》詩,大臣多有奉和。元旦朝賀,有儀仗隊,有歌舞表演,場面隆重。和凝的《宮詞》中有一首描寫朝賀慶典的詩:

正旦垂旒御八方,蠻夷無不奉梯航;

群臣舞蹈稱觴處,雷動山呼萬歲長。

另外,包佶的《元旦觀百僚朝會》寫道:「萬國賀唐堯,清晨會百僚」;王建的《元旦早朝》寫道:「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楊巨源的《元旦呈李逢吉舍人》寫道:「一片彩霞迎曙日,萬條紅燭動春天」。這些寫的都是元旦朝會的情景。

唐代過年時大臣能得到什麼賞賜?禮物不貴重但是很有新意

元旦這天,皇帝還會賜給群臣以柏葉驅邪益壽。松柏延年,耐得飛霜雨雪,以柏葉泡酒,在新的一年飲柏酒。《元旦恩賜柏葉應制》詩寫道:「勁節凌冬勁,芳心待歲芳。能令人益壽,非止麝含香。」意思是說,柏樹凌霜傲雪,堅毅挺拔,人有此精神,則延年益壽。

武平一的《奉和正旦賜宰臣柏葉應制》寫道:「綠葉迎春綠,寒枝歷歲寒。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意思是說,皇帝賜柏葉希望自己長壽,而自己壽命越長則可以更久地為皇帝效勞。又,趙彥昭的《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制》寫道:「器乏雕梁器,材非構廈材。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意思是說,柏樹不是什麼名貴的樹,自己也沒多大的本事,但一片誠心如柏葉,希望皇帝萬壽無疆。

唐代過年時大臣能得到什麼賞賜?禮物不貴重但是很有新意

過了元旦,接下來就是正月。唐代時,正月里的七日被稱為「人勝節」和正月的上元節(也稱元宵節、燈節)是年節的延伸,同樣宮廷和民間也有許多的慶賀活動,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總而言之,春節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節日,也體現出廣大人民對新的一年的企盼,希望日子越過越紅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家族有一件著名的文物,重約一噸,50年代被當成廢鐵煉了鋼
清代時京城衙門太多,為了明確它們的分工,衍生出很多衙門諺語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