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朱元璋放過張定邊李世民不赦單雄信?原來我們都冤枉了唐太宗

為何朱元璋放過張定邊李世民不赦單雄信?原來我們都冤枉了唐太宗

「偽鄭單雄信,挺槊追秦王。偽漢張定邊,直犯明祖航。」這是清代史學家的一首詩,雖然趙翼以王世充的鄭、陳友諒的漢稱為「偽」,但是卻對他們陣營的第一悍將不吝溢美之辭:「彼皆萬人敵,瞋目莫敢當。」並且對他們明珠暗投表示惋惜:「使其事真主,戮力鏖疆場。功豈後褒鄂,名應並徐常。」但是我們都知道,張定邊並沒有被朱元璋殺掉,而是以九十高齡善終,而單雄信卻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於是有人提出質疑:朱元璋能夠放過差點幹掉自己的張定邊,李世民為什麼不能放過饒了自己一命的單雄信?

在探討李世民的胸襟是否不如朱元璋寬廣之前,咱們先來看看單雄信與張定邊的共同之處:其一,都是本陣營第一悍將,這自不必說;其二,張定邊在鄱陽湖之戰中單艦沖陣,要不是常遇春暗放冷箭,朱元璋就懸了;單雄信也曾單槍匹馬殺到李世民面前,要不是李勣出言制止,也就沒有後來的唐太宗了;其三,張定邊跟著自己的幼主陳理繳械,單雄信跟隨主公王世充一起投降。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朱元璋勸降不成,任由張定邊飄然而去,而單雄信的主公王世充被赦免,而單雄信慘遭毒手。

這樣看來,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朱元璋能放過張定邊而李世民不赦免單雄信,所以李老二不如朱重八。但是我們可能冤枉了李世民:當時做主殺掉單雄信的,根本就不是李世民。按照規矩,李世民俘虜或招降了王世充集團全部骨幹,是要交由當時的皇帝李淵處置的,這一點在《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中有明確記載:「初平王世充,獲其(李勣)故人單雄信,依例處死,勣表稱其武藝絕倫,若收之於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為國家盡命,請以官爵贖之。高祖不許。」

這樣看來,放過王世充,殺掉單雄信,完全是唐高祖李淵的決策,而且那個被李淵「赦免」的王世充,也被獨孤修德以「報父仇」的名義殺掉了。這位獨孤修德的曾祖父獨孤信,同時也是唐高祖李淵的親外公,所以獨孤修德在「擅自」殺光王世充一家後,只是被短暫免職,後來就一路高升當了同州刺史、宗正卿(這是個要職)。

據記載隋唐時期好人好事的《隋唐嘉話》記載,單雄信臨終對李勣遺言:「我固知汝不了此。」而到了給皇帝看的宋朝人編纂的官方正史《資治通鑒》里,卻變成了「我固知汝不辦事!」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曹操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被加了幾個字,變成了「寧教我負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負我」。

單雄信的臨終遺言,也被後人解讀出三種含義,第一種說單雄信怯懦貪生怕死;第二種說單雄信坦然看淡生死;第三種說單雄信豁達義薄雲天。

持單雄信「貪生怕死」之說的依據是《資治通鑒》中那句「我固知汝不辦事!」這句話好像是埋怨李勣沒有盡全力營救自己,顯示了單雄信貪戀生命。但是這種說法又自相矛盾的地方,同樣是《資治通鑒》的記載,當李勣以刀割股表示「無忘前誓」的時候,「雄信食之不疑」,說明這哥倆根本就沒有芥蒂,單雄信依然珍視友情,如果說單雄信有所不舍,那也是捨不得兄弟情義。

第二種理解,則來自唐朝史官的《隋唐嘉話》:「我固知汝不了此。」這意思就是我早就知道你辦不成這件事,因為我知道李家父子恨我入骨,你去說情一點用都沒有,你已經儘力了,我一點怨言和遺憾都沒有,你也別自責了。這正表示了單雄信看淡生死的坦然: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單雄信走得很欣慰,走得很坦然。

而第三種理解,則更能看出單雄信義薄雲天處處為兄弟著想。單雄信明知道李家父子不會放過自己,但也沒有阻止李勣去為自己求情,實際是想讓兄弟的心裡好過一點,讓李勣又一個為兄弟出力的機會。李勣也真為單雄信盡了全力:「請以官爵贖之。」這就等於跟李淵說:「我的戰功都不算了,我的管帽也不要了,只要你放過我的兄弟!」但也可能就是這句話激怒了李淵:「你能為兄弟兩肋插刀放棄榮華富貴,我為什麼不能為兒子報險些被殺之仇?」單雄信安慰李勣「這件事兒本來就辦不成」,並且吃掉了兄弟的肉,也是給了李勣一種「同生共死」的安慰,否則李勣將愧悔一生:如果不是當初我阻止你殺李世民,哪有後來王世充兵敗,哪有你老兄被綁縛刑場?

關於單雄信有機會殺掉李世民而被李勣阻止這件事,各種史書即在基本一致: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單雄信當然不是因為李世民的秦王身份而「惶懼」,在得知自己逮住一條大魚之後,他應該驚喜才對,他所惶懼的,是李勣來得不是時候,如果自己在李勣面前殺掉了李世民,那麼追究起來,李勣可能在回到唐營之後也難逃一死。

從《舊唐書》這段驚險描述中我們還能發現一個問題:能在萬馬軍中殺到神箭手李世民面前,讓李世民束手待斃,說明單雄信這位「飛將」的武功和速度都是驚人的。如果在王世充兵敗後選擇自己突出重圍,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在唐軍中唯一可能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是瓦崗舊將秦瓊秦叔寶。但是如果單雄信出手要殺李世民,秦瓊可能會出手阻止,單雄信要突出重圍隱入江湖,秦瓊又怎麼會出面阻攔?

所以單雄信在跟隨王世充走上最後一段路的時候,已經抱定了必死之心,這才是真實的單通單雄信,而不是那個被官方正史抹黑,又被後人曲解的惜命將軍:轉換陣營在當時根本就無可厚非,換陣營次數比單雄信還多的魏徵、李勣,似乎都成了名將名相,也沒有人對他們的人品提出質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商鞅咋成了過街老鼠?讀了《商君書》之後才發現:這個壞人死晚了
晚清烏魯木齊都統請客把漢人名士吃傻了:我是不是掉進狼窩裡了?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