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TOK認識論遇上中國文化,你猜會有什麼化學反應?

當TOK認識論遇上中國文化,你猜會有什麼化學反應?

轉自:K12談

哲學園鳴謝

作者:李康華

作者簡介:悉尼大學教育學碩士,現任南京泰晤士學校學術校長,前上海尚德實驗學校國際部學術總監。IB DP TOK認識論課程中文主考官,IB亞太地區教師培訓員,學校授權訪問評審員

Theory of Knowledge(TOK)認識論課程是IBDP國際文憑組織大學預科項目的三個核心課程之一,認識論課程是一門對認識過程進行批判性思考和探究的課程,而不是要學習一個具體的知識體系。認識論課程鼓勵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情境中明確回答「你是如何知道的?」認識論課程的宗旨尤其要使學生:

1. 在建構知識的關鍵方法、學科和廣闊世界之間建立聯繫;

2. 發展對個體和群體如何建構知識,以及如何對此過程進行批判式考察的認識;

3. 發展對文化觀點的多樣性和豐富內涵的興趣,和對個人以及意識形態估盼的認識;

4. 對他們自己的信念和假設進行批判性反思,從而導致更加深思熟慮的、負責任的和目標明確的生活;

5. 理解掌握了知識之後就要承擔責任,這將導致奉獻和行動。

《認識論指南》2013版

為了更好的發展以上這些課程宗旨,IB鼓勵學生用合適的語言來展開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探究,中文作為TOK教學和評估的語言之一,可以為中國學生以及中文為母語的學生學習TOK課程帶來便利。同時,IB也一直認為,培養和發展國際情懷應當以本土文化和身份認同為基礎,IB鼓勵全球的TOK教師們在課程實施中融合本土文化。

但是,TOK認識論課程的整體框架是以西方哲學為基礎,課程大綱所涉及的理論和範例更多來自於西方文化,這就給中國學生對認識論的理解和探索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難

為了使TOK課程能夠給中國學生帶來思維方式和習慣的切實改變和提升,在中文TOK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在堅持TOK大綱對課程框架的整體要求這一前提之下,嘗試整合中國文化元素,鼓勵學生在TOK課程中探索中國本土文化和中國智慧,對作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倫理傳統以及審美情懷進行批判性的反思,並在TOK的知識框架下,將其與普世價值及其它文化進行比較,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審辯式思維能力與國際情懷。

對於「我們如何知道」這一TOK的根本問題,認識論課程首先鼓勵學生對人類獲得知識的八種認知方法進行反思,它們是語言、感知、 感情、 推理、 想像、 信仰、 直覺和記憶。對於這些認識方法的探索,我們引導學生對認知方法在不同知識領域中的作用進行比較,同時,也鼓勵他們對某些認知方法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性進行比較,並積極反思這些認知方法在個體獲得知識、發展身份認同中的影響。

比如,在對語言的研究中,我們探討了中英兩種語言的異同、語言對我們思維方式的影響、第二語言學習與全球素養等。

為方便對知識的探索,TOK課程區分了8個知識領域,即數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藝術、歷史、倫理學、宗教知識體系和土著知識體系。在引導學生對知識領域的探究中,我們嘗試在不同程度上整合中國文化,簡單舉例如下:

數學:易經中的數學模型與數學哲學思想、祖暅原理中樸素的積分思想與數學直覺、中國古代數學與西方數學的不同。

自然科學:中醫論爭與科學方法、陰陽五行學說(科學的標準與界限)、李約瑟難題(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科學發展的歷史與文化前提。

人文科學:易學、經學、 史學的研究方法與現代人文學科研究方法的比較、西方心理學視角下的王陽明心學

歷史:重史的中國傳統,正史與野史,二十四史,紀傳體、國別體、編年體、中西史學方法比較,OPVL工具對中國史學資料可靠性的評判

土著知識體系:對中國身份與中國智慧的系統反思,用TOK的知識框架對儒釋道等中國文化各個分支的系統分析與考察,天人合一思想的現代啟示、文化相對主義與普世價值

宗教知識體系:儒釋道耶、儒家思想是不是宗教(儒教)、佛教的中國化、當代中國的宗教缺失與信仰危機

藝術:中國戲曲與西方歌劇的比較(牡丹亭與卡門)、寫意的中國審美傳統、反繪畫、藝術與政治、藝術家的倫理職責

倫理學:君子的標準、儒家美德論(孔子與宋明理學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儒道衝突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TOK課程的中國文化整合,需要把握合適的度,應當尊重TOK大綱的體系化要求,尤其是對於數學、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等知識領域,中國文化元素應當只作為一種補充,不宜佔據過多時間

另外,在IB ATL教學方法的要求下,TOK課堂一般採用課前閱讀、課上分享與辯論的方式。在TOK課的起始階段,我們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批判性的反思,通過討論形成TOK課堂契約,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學會積極、有效的質疑,逐步形成思辨求真的課堂文化。

總體而言,中文TOK課程與中國文化的有效融合,使得TOK課程更貼近了學生的個人知識以及形成該知識的社會關係和意識形態體系,有助於學生自覺反思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養成審辯式思維習慣,從而更好的實現TOK課程所期待的對知識的深度理解以及對人的意義的發現

封面圖片來源:站酷網(向作者四葉YOTSUBA致謝,如有侵權,請聯繫K12刪除))

以下三本書

可以培養3-7歲孩童的思考力

年前特惠

立省150元

溫馨提示

年後發貨

地址要寫對哦

截止日期:大年三十晚12:00

《給孩子的哲學繪本》(全6冊)

《我會思考》

《蟋蟀冒險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主體間性與構造:論舒茨對胡塞爾的批評
和閻焰館長一起看大唐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