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5年後我們的智能短途交通出行可能是這樣的……

5年後我們的智能短途交通出行可能是這樣的……

在36氪看來,科技和資本是當前新商業時代的兩大驅動力,也是我們內容的兩大方向。臨近春節我們舉辦了一系列的「潮科技有獎問答」活動,希望帶領讀者與這個時代最「硬核科技公司」的CEO或者意見領袖一起思考未來。

第七期活動,我們邀請了Segway-Ninebot董事長和CEO 高祿峰,一起暢想5年後的智能短途交通出行。這期活動也吸引了不少讀者參與討論。其中有一些評論我們認為很有價值或者很有趣,因此也做了摘錄,放進了本篇文章中,希望與更多讀者分享。

ID:持衡@超人學院

先說目前狀況,長途車找人,短途人找車。未來一個方向仍是降低人的負擔和時間開銷,需要解決的是更高效的匹配和自動化資源補充,如果能解決上班高峰代步工具自行返回地鐵站,下班代步工具能提前預約到樓下,是未來五年可能會實現的方式,至於形態會因為能夠匹配尋求而更加多樣化,需要有座或者是兩輪四輪的選擇,都是可以在手機端完成預約和匹配,也就是說出行最終看的還是出行需求如何最高效被滿足,通過低速自動駕駛可以實現一定範圍內的資源自動調度和自行充電,最終還是會變成車找人。

順便說下另一種可能性,很多短途出行會變成閃送或外賣的形式,甚至增加機器人專用的門禁通道和升降梯方便送至門口(窗口),出門變成必須要人過去的活動,比如會客見面吃飯等。 之前就遇到過一個需求是我從a點到b點,但是需要先去c點拿一件物品,如果是靠短途出行需要人從a到c拿完物品再從c到b,但未來可能的方式是,通過短途出行的工具,我和c點的物品可以一起往b點去(只需要找人把物品拿出來放在車上,車就載著物品來),最後我們在b點匯合拿到,可以節約一半時間,這裡最重要的是有更強的時間(路徑)管理和分時計費方式,因為如果東西先到了,還需要在原地等待我來取。 過度方案可以是,人先到b點,再遙控c點的車載著物品到達b點,不需要人自己去取,當然這裡還存在貴重物品保管問題,需要有特定形態的短途工具(如封閉的車廂),載重基本上不會是問題(要載人就需要100kg以上)

ID:年華@邊界計劃

如果說把時間限定在五年,那我認為像科幻電影那樣的快速交通形式還遠未成熟,當前在實驗的也只有馬斯克在嘗試但仍有太多不成熟的快速隧道。 我認為五年後最可能的短出行應該是ABC 立體交通接駁,ABC就是人工智慧 大數據 雲計算。 舉個例子,當前道路的紅綠燈系統等出行接駁系統都還沒有聯網分析。未來的紅綠燈應該是根據過往各個時刻的人流量車流量,當前城市的各區域的交通狀況,進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導,也就是說,未來以交警手勢為主的局部臨時性疏導,將轉換成以智慧交通系統的全局疏導。這一點當前阿里已經在杭州的路面交通系統嘗試了,未來有望推廣全國。但我認為僅有路面交通依然不夠完美。最完美的形式應該是立體的,即路面交通 軌道交通 短區域快速交通(城市共享單車等)進行分析,例如全市有三千萬人,有一個交通系統能根據每個人的實時出行意願對每個人做出最佳的建議,以滿足全市交通通勤系統的效率最大化。

ID:這個讀者很高冷

感覺嘉賓問這個問題很有深意。5年內來看,肯定是多種形式並存,滴滴、共享單車、自行車、電動滑板、電動車都是很好的方式。但從長遠來看,很可能是人和物都不需要移動的,感覺都會減少。建議ninebot 出移動物的機器人,以及可以少量移動人的自動駕駛兩輪車、四輪車作為補充。

ID:石亞瓊

接下來的5年幾種短途交通方式將並存,可能在5年內難分勝負。

在5年後,很可能因為配送機器人技術 VR的普及。降低其他短途交通出行方式的普及。 5年內,短途交通方式的變革主要以提升調度效率為主,比如通過共享單車、順風車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同時綠色出行會更普及,如自行車、電動自行車、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等方式,提高全球的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和浪費。

但在這5年期間,機器人技術、VR技術也在逐漸成熟,很可能未來理想情況下就是不再需要出行。出行的目的主要是移動人和移動物。人的移動會因為VR技術的普及,可能僅在少數場景下存在,如就醫,非這些場景可能就不再需要移動。物體的移動則會因為低速自動駕駛技術成熟而變得可以自動化,比如只需要下單,低速自動駕駛車自動取貨、送貨,到達目的地,物品被室內配送機器人接收,並直接送達用戶。

ID:氪

我覺得未來五年平衡車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方向,應用場景將會逐步擴大,不僅限於現在的巡邏,小孩遊玩,而是每一個人在任何一個三公里內的出行都會方便快捷的使用它。未來幾年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平衡車的重量和易攜帶性的不斷提高,平衡車或將取代掉自行車,成為人們短途出行的首選! Ps:我是九號平衡車的鐵粉啦~很看好未來平衡車的場景應用!ninebot加油!

ID:劉士武

中短途出行,Scooter(電動滑板車)、續航更長的電動自行車、平衡車未來都將成為「共享出行」的主流設備,而隨著三電技術的成熟,「玩家級」的產品將不斷面世——就像Ninebot卡丁車一樣! 這類產品能夠適應更多路況,擁有更多汽車所具備的爬坡、安全、車機、導航等功能或性能。

ID:HUYI

類似於膠囊試的小型車輛,在道路上有磁懸浮軌道,如果系統判斷是相同路線的,那麼膠囊式的車輛可以拼接在一起,這樣不僅節省時間而且空間利用率高。

ID:原野

補充下,看評論里都在討論交通工具的形態,其實交通工具的供能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太陽能供電可能能實現,之前看美國有人眾籌鋪太陽能高速公路。

感謝以上讀者的分享。更多評論請查看潮科技有獎問答第七期:《Segway-Ninebot董事長和CEO高祿峰:5年後,你覺得智能短交通出行是什麼樣子的?》

第七期中獎讀者名單:《「潮科技有獎問答」第七期獲獎讀者名單——Segway-Ninebot專場》

歡迎更多讀者與我們一起溝通交流(QQ群:71541896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年輕人老是哀嚎脫髮頭禿,所以我們乾脆走訪了一圈植髮機構
Allite推出革命性超級鎂合金,這會是碳纖維材料的低價替代品么?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