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傳統文化:春節聚餐,這些餐桌禮儀孩子必須要知道!

傳統文化:春節聚餐,這些餐桌禮儀孩子必須要知道!

春節期間,聚餐是不可缺少的。可別小瞧了餐桌禮儀,它可能讓人對孩子讚不絕口,也可能讓人對孩子頻頻搖頭。餐桌雖小,但禮儀卻不少,多年前梁實秋先生就有這樣的描述:

一般菜上桌,有人揮動筷子如舞長矛,如野火少天橫掃全境,有人大膽心細徹底翻騰如拔草尋蛇,更有人在菜碗里撿起一塊肉,掂掂之後又放下了,再撿起一塊再掂掂再放下,最後才選得比較中意的一塊,夾起來送進血盆大口之後,還要把筷子橫在嘴裡吮一下......

——梁實秋《圓桌與筷子》

看完上面那段話,是否有人在心裡嘀咕:這樣做豈不是把你的口水都污染了食物,讓大家都於無意中吃了你的口水?

其實這不僅僅是關乎衛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餐桌行為,嚴重影響個人形象,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吃相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能看到他背後的家庭文化和個人的修養品位。

傳統文化:春節聚餐,這些餐桌禮儀孩子必須要知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舉個例子,有次親戚帶著孫子到家裡做客,吃飯期間,親戚的孫子對其中一盤菜十分中意。出於禮貌,我們便將這盤菜放在離小朋友比較近的地方,小朋友吃的很開心,基本上整盤菜屬於他一人的架勢。孩子奶奶在這個時候並沒有提醒他稍微節制注意禮貌,反而乾脆將菜拉倒孫子一個人的面前,說,「咱都是一家人,到這兒就是到家了,也沒啥客氣的!」。

這時我們便知道為什麼這孩子都十歲了,卻完全不懂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

1

學會餐桌禮儀的重要性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教誡兒子道:「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禮,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有很多流傳千古的老傳統、老規矩。良好的餐桌禮儀是一個人人品和素質的基本體現,是家庭長期熏陶的結果,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在這方面從小就養成遵守良好的餐桌禮儀的好習慣,使我們這種優良的傳統代代相傳。

促進孩子情緒情感的發育

良好的用餐禮儀不僅保證了用餐的質量,而且長期熏陶會有利於促進孩子健康情緒、情感的養成。

例如在用餐時,可以鼓勵孩子分享食物,這樣不僅會使孩子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還可以鍛煉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利於社會性的發展。

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吃飯時不能一心二用,不能說話、不撒飯粒、不可以發出咀嚼的聲音,諸如此類的用餐禮儀可以讓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知道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不可以,從而有利於讓孩子養成按時起居、規律生活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培養孩子的文明素養

禮儀教育之所以重要,因為人有社會性,我們每天都與周圍的人接觸、聯繫,而飯桌就是發展社會關係的重要場合。

養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是保證孩子將來社會規範上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如果從小能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的,無限的。超越萬貫家財,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2

父母孩子需要學會哪些餐桌禮儀

1.餐前準備

在吃飯之前,讓孩子幫著擺放碗筷、端菜等,準備好後,可讓孩子邀請長輩用餐,並記得飯前洗手。

2.請長輩先入座,讓長輩先吃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平時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

《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做人要明白先後次第,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傳統文化:春節聚餐,這些餐桌禮儀孩子必須要知道!

3.鼓勵孩子幫家人及長輩夾菜(用公共筷)、盛飯

孩子完成後父母可以誇獎孩子「媽媽發現你很會照顧別人」等。

4.正確地拿筷子

最好和孩子講講筷子的起源,並教會孩子正確使用筷子。單單是一個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一種道具可以用於各種食物,蘊含著深厚的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傳統文化精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

5.不消極評價食物

不抱怨別人辛苦為你準備的飯菜不合口味,不要說任何沒有禮貌的評論。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我們的每一頓飯。這種感恩包括對大自然各個季節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包括對培育這些食品的人,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和能量的這些食物。

6.規範坐姿

餐桌上要讓孩子身體坐正坐直,保持挺拔的姿勢。這樣不僅好看,也有利於兒童消化。

用餐時中式飯碗要端起,一手把碗一手拿餐具,不低頭扒飯,手肘不要支放在桌面上,雙腿放在桌子下面,雙腳盡量並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

西餐餐叉送嘴邊,不為食物而折腰。雙腳要平放,脫鞋或叉開雙腿都很不禮貌;不翹腿,不抖腳。

7.吃飯時不要敲打碗筷或大聲喧嘩

敲打碗筷和大聲喧嘩都是很沒有教養的行為,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會引起同桌吃飯的人的反感和厭惡。

8.避免在盤中翻來翻去

夾菜的時候一次不宜夾得太多,把自己碗、碟里的吃完,再去取菜。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有的人甚至將自己喜歡的菜從盤中全部調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別人,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並且顯得比較自私。

9.吃飯時儘可能不要發出聲音

用餐時,細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喝湯的時候不要用嘴吸,以防止發出聲音。

10.用筷禮儀要記好

不要把筷子放在嘴裡和舔筷,不要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亂尋,不要越過別人去夾菜,不要把筷子插在飯菜上,不要拿筷子或刀叉指著別人或用來玩耍打架,不要到別人餐盤中拿取食物,不要把夾出來的食物再放回去

11.不當眾做不文雅的行為

告訴孩子咳嗽、打噴嚏應單手掩嘴朝向無人的一邊,剔牙和摳鼻要用餐巾紙或手擋住,以免影響在場的其他客人的食慾。

12.如何吃,很重要

不浪費食物,吃多少盛多少,學會把食物分成一小口一小口吃,不撕咬、整塊啃,吃相不野蠻,吐出的魚刺、骨頭、菜渣,用筷子或紙巾接出來,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

13.教育孩子多用敬語,如「請」和「謝謝」

引導孩子向他人要求什麼東西(比如夠不著桌上的食物)需要用禮貌用語,當有人遞菜給孩子時,微笑道謝。

如果遇到家人朋友過年期間一起相聚吃飯,免不了喝酒助興,家長可鼓勵兒童用飲料或白開水向長輩敬酒,並說些諸如「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的祝酒辭。

14.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干別的事情

吃飯的時間是家人朋友聚在一起溝通的時間,提醒孩子,吃飯時不可以玩玩具、看電視、玩iPad,吃飯過程也盡量讓孩子不要離開座位走動。爸爸媽媽也要以身作則不玩手機。

15.飯後對準備食物的人表示感謝

向準備食物的人表示感謝,這不僅僅是禮貌,還是感恩。

16.吃完該做什麼?

吃完飯後若要先離席,要跟長輩打招呼,飯後幫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這也是一項基本的禮儀。如果孩子先吃好飯,應起身對大家說,「我已經吃好了,大家請慢用」,然後再離開餐桌。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好的餐桌禮儀會讓孩子從小就更討人喜歡,長大後進入社會也更受歡迎,而這些陪伴他們一生的好習慣會在他們踏入社會後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總之,教孩子學會這些餐桌禮儀,爸爸媽媽就可以放心的領出去了!你的孩子準保姥姥親舅舅愛,親朋好友狠勁兒誇!

文章來源 |「小學語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該怎麼修,怎麼做?
蕅益大師:聖學不講,由功利不忘;功利不忘,由自待菲薄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