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豬年說「豬」:豬是文化豬 年是幸福年

豬年說「豬」:豬是文化豬 年是幸福年

農曆豬年馬上就要到了。豬是我國十二生肖的最後一位,也是農業文明中極其重要的一種家畜。提到「豬」這種動物,你的腦海里會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呢?

在古代,人們把豬稱之為豚,是節慶宴飲中的一道主菜。宋代大詩人陸遊就在《游山西村》中寫道:「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雖然鄉野之家沒有京城王府里的那些山珍海味。但一杯臘酒、一疊豬肉就足以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吃好喝好。在充滿著煙火氣的酒桌上,詩人與淳樸的農夫推杯換盞,賓主盡歡。

眾所周知,豬肉由於價廉物美、產量頗豐而受到了老百姓們的廣泛喜愛。時至今日,在我國的很多農村地區,依然保留著在過年的時候吃「殺豬菜」的民間習俗。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一起出動,喜氣洋洋地在「殺豬菜」的長街宴席上分享著春節的喜悅之情。

豬肉不僅僅是過年的一道「大菜」,就連平常的社日也少不了它。「社日」我國古代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據說是源自上古時期人們對於土地和生殖的崇拜

社日主要分為是立春後的春社和立秋後的秋社。在春社和秋社的這兩天,人們會祭祀土地神、舉行迎神賽會、分食社肉等等。

一首名為《社日》的唐詩里有這樣兩句話:「鵝湖山下稻粱,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半掩扉」的意思是豬滿圈、雞成群,就連柵欄的門都關不上了,可見農家的豐衣足食。豬肉被古人看成具有溫補效用的「福肉」,尤其適合於在社日的儀式上和親朋好友們一同分享,讓大家都能感受到上蒼的恩惠。

同樣是春暖花開的社日,鐵骨丹心的辛棄疾則在《滿江紅》中寫道:「春正好,故園桃李,待君花發。兒女燈前和淚拜,雞豚社裡歸時節」。

天氣漸漸轉暖了,戍邊在外的詩人想起來遠在家鄉的兒女,多日不見,他們又長高了一點點吧。新的春社又來了,家裡養的豬也都肥了,正適合和家人們一起享用。想到這裡,詩人想回家的心情就變得更加迫切了。

對於從事畜牧養殖的古人來說,豬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了「家」的符號與象徵。漢字里的家,上面是個寶蓋頭,表示與房屋有關;下面是一個「豕」,在古文中指代的是「野豬」。

在禮樂文化昌盛的商周兩代,豬不僅僅被奉為了廟堂之上的祭祀用品,還被當成是一種十分貴重和吉祥的禮物。

可見從我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上來看,豬就是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有形資產和食物資源,它與人們的「家」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很多民間傳說里,豬都被賦予了淳樸、老實、厚道的美德。人們從豬身上憨態可掬的樣子里看到了農耕時代的先祖們的身影。

2019己亥豬年就要來臨了,我們對於豬這一種生活中極其熟悉的動物,是不是又會有新的了解和看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啥是佩奇》:關於這部宣傳片 你應該知道更多
《增廣賢文》:力微休負重 言輕莫勸人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