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當下沉淪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當下沉淪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當下沉淪





三界之中,以心為主,心名為地,以此心法,通入法界,故名法門。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當下沉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觀心品》,文殊師利法王子言:此法門為十方如來最勝秘密心地法門,此法門為一切凡夫入如來頓悟法門,此法門為一切菩薩趣大菩提真實正路,此法門為三世諸佛自受法樂微妙寶宮,此法門為一切饒益有情無盡寶藏,此法門為能引諸菩薩眾到色究竟自在智處,此法門為能度一切眾生生死險難。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當下沉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略舉此數,皆從般若波羅蜜門,直證心田,如實知自心,是名心地法門。《大日經》之秘密主,即言心密之主,身口意三平等秘密加持,為所入門,一身密印,二語真言,三心妙觀。三者方便加此受用身,即是毗盧遮那遍一切之法身也。此表菩薩之功行圓滿,故以為名,實即一切眾生平等法性不思議心也。經雲依此法門等等,門即此門,故離般若,則學佛之資糧斷矣。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當下沉淪

法從心生,名因法立,能生之心無處,所生之法亦然,心境兩空,具無處所,故無心則無一切名字,以心隨緣應物,皆屬緣空。佛說法四十九年,無非度眾生之心,使之安樂,以無一眾生,不求安樂,彼之爭奪殘殺,巧求詐取,又無不因求自己之安樂而起。彼不知此安樂非究竟也,世間安樂,與苦惱相對相因,皆從習慣比較而來。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當下沉淪

今日之樂,即明日之苦,有之樂,即無之苦,故非究竟,此安樂亦暫時而難永保。且以心向外馳,人遂忘卻根本,以為苦樂在肉體之勞逸。佛欲使其覺悟何者為究竟安心法。世人心尚不知,遑論其安,故聚訟紛紜,至千百年,終未得一究竟。世人奔走一世,無非求安的法子。要如何安,才算滿願,終不曾點到心上去。世人求財祿,自己問自己,總是如何而可使我心滿意足,可知希望者還是我心,亦惟求我心之滿願而安而已。豈知人事不常,八苦交煎,無有諸樂,但受眾苦,不能慧照,遂名曰惑。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當下沉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果能這樣做功夫,三年五年一定成功
無生實相,非可眼見,待根塵脫落,人法雙忘時,自然心領神會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