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古代的房價比現在還貴,大文豪陸遊、白居易、蘇軾、蘇澈都買不起

古代的房價比現在還貴,大文豪陸遊、白居易、蘇軾、蘇澈都買不起

來源丨喜馬拉雅APP超級製作的精品課《郭論·郭德綱品俗文化史》

編輯丨田瀟湘

今天郭論要跟大家講講古代買房那些事兒,陝西董家村發掘一個酒壺,是西周周恭王時期的酒器,專家發現這個酒壺的蓋子上刻了132個字,記錄了西周時期一個賣房子的小故事。

裘衛用一條鹿茸的披肩、一條帶花的小圍裙、一些貝殼玉石換了矩伯1300畝土地。

據說貴族矩伯看上了貴族裘衛的衣服,羨慕得不行了,於是趕緊找裘衛交換。交換的東西是土地!裘衛擔心土地都是國有的,就把這件事報告了執政大臣,結果執政大臣說可以這樣交換。於是矩伯、裘衛倆人還進行了授田儀式。

二手房買賣的形成

古代買房都是二手房,新房輕易不賣。要想建房子先得有塊兒地,然後還要僱工匠、買木材,才能給一家老小建個房子,這就是第一任業主。之後這房子就一代一代傳下去。後代中若有考上科舉上京當官的,就可以把房子賣給第二代業主。

唐朝就有人專門開發商鋪,找個人多的路邊,建一些小鋪子,建好之後有的出租有的販賣,這就是最早的房產開發商。

當時長安西市有十餘畝低洼的、有污水的地方,大家都在這裡倒垃圾。竇乂用三萬文錢全部買下。

竇乂在這裡樹了靶、搭了棚,僱人製作煎餅、糰子等小吃,吸引小孩子投擲石子,誰要是扔中了,就發免費小吃。很快低洼的水坑很快就被填平了。

竇乂在這塊地皮上建造了二十多間商鋪用於出租,每天的房租都要收幾千文錢,大發橫財。這塊地也成了繁華商區,被人稱為「竇家店」。

古代奇葩房產政策

西漢:只能買挨著家的房子,「不比其宅,勿許」(即買的新房必須得緊挨著現在的房子,別的地方的房子不許買。)據說是方便統計住宅面積,防止偷稅漏稅。

宋朝元朝:賣房要親戚鄰居簽字,想要賣房子,先得通知自己的親戚鄰居是否願意。因為古代對於房子究竟是屬於個人的還是屬於家族的沒有嚴格的判斷標準。私自賣房容易引起家庭矛盾。

明朝:找房款制度,《明史》里記載,明朝有一種「找房款」制度。比如買家花了十萬兩房子買了套房,過了幾個月,房價漲了,漲到20萬兩了,賣家可以找買家補償差價。

古代的天價房都在哪裡?

唐朝長安的房價一畝地(522平方米)大約要2萬-3萬錢。據說白居易剛中舉的時候,每個月工資6千錢,大部分都用來給母親看病。只能在長樂坊租了個小亭子,相當於現在在北京二環租了個地下室。

過了8年,白居易升職加薪,每月3萬錢,依舊離買房遠得很。於是白居易就找來好基友元稹,兩人一起租房改善生活條件。

對長安公務員的痛苦租房生活非常感慨,他在《卜居》中寫道:「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

北宋開封當時開封人口約50萬,除了道路、河流和一點點農田,其他地方都用來蓋房子,城內擁擠不堪。

蘇軾沒房子,連兒子結婚都得借朋友的房子辦喜事。蘇轍存錢存到70歲,終於散盡家財買了一套房,自己嘲笑自己:「我都這把年紀了,居然還要當房奴。」

南宋都城臨安(現杭州),北邊打仗,老百姓隨著官府都往南跑,臨安的人口達到了100萬,城區卻很小,才3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跟現在的北京不相上下。

杭州房價比隔壁的紹興貴了上百倍,陸遊一邊當著公務員,一邊跟七個兒子一起租房住,生活非常艱辛,始終沒能在杭州買房。

這幾位買不起房的大文豪卻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句,也許正是清貧的生活給了他們無限的創作靈感,所謂「文章憎命達」大概就是如此吧。

關於主播:

郭德綱:相聲演員,電影、電視劇演員,電視脫口秀主持人。1996年,創辦北京德雲社。2011年榮登美國《紐約時報》。2013年首次登上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郭論·郭德綱品俗文化史》本課程講的是朝代更迭文人詞賦間,寫的是社會分合而千年的民間智慧卻常常淹沒在歷史大劇中。講述中國歷史俗世文化,一個你從沒聽過的郭德綱。

關於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中國知名音頻平台,4.8億用戶的共同選擇。不用看,聽喜馬拉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芝士書局 的精彩文章:

翹蘭花指的老男人,他講的故事竟然播了10億次?
紅樓夢裡,你不得不知道的448條聲音潛規則

TAG:芝士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