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些民俗文化,有許多是童年難以泯滅的美好的記憶,希望能傳承下去。向還在從事這些活動的普通勞動者致敬,你們才是最偉大的藝術家!

1. 釘秤

做秤是個精細活兒。在這「斤斤計較」之間,做秤人付出了他的青春與汗水:精工細作,毫釐必究,只為了手藝人的那份承諾。年復一年,青絲變白髮,不變的是那份公道,在秤杆子上,也在人心上。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 捏麵人

麵粉,刮子,竹簍,梳子,剪刀是捏麵人的基本行當,靈巧的手捏出了一輛五彩瘋癲的世界,這個神奇的記憶著我們帶回了美好的童年。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3. 吹糖技術

融化成100°C高溫的麥芽糖,經吹糖藝人收口並用,五顏六色的糖料變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這是一個神奇的藝術,是一個古老的藝術,也是一個瀕臨失傳的民間工藝。為了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我們應該留住她,保護她。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4. 銅匠

從水上的銅匠船,到走街竄巷的銅匠擔,修銅鎖,配銅把手,制銅酒壺等;這些業務始終不變,而改變的只是不斷精湛的技藝。錘敲、爐熔、銼平、雕刻、下鑽,人們見到了銅香爐和銅酒壺上的龍、鳳、壽星和神仙就這樣來到你的眼前。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5. 銼刀、磨剪子

在老街深巷,「嚓、嚓、嚓。。。」一路「驚街」,一聲吆喝--「磨剪子嘞,鏘,菜刀。」可忙壞了家庭主婦們,紛紛找出鈍刀,銹剪子,循聲而去。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6. 爆米花

還記得那時候的爆米花嗎?一個老頭挑著擔子,一頭放著一顆葫蘆狀的「炮彈」,另一頭防著火爐和風箱,走街竄巷。時而,「砰」地一聲,將米變成白白的爆米花,那時候,他可是小朋友最愛歡迎的魔術師!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7. 修鋼筆

曾經何時,擁有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和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知識的代表,使用和修理往往相伴而生,在商品尚不能達到如今的豐富之時,修鋼筆者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是「裝備保障」。其價值就體現在:簡單的配件,只有他才能把「整」好鋼筆能像原先一般地流流下水。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8. 剃頭匠

藉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簡單工具,老師傅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運動,左右配合,工具輪番上陣,上下兼顧,協作,半個小時後,由長變短,面目一新,耳鼻舒暢,精湛的手藝向人們訴說著,其實並不是萬事開「頭」難。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9. 精修鐘錶

精修鐘錶的人心細如髮,心靜如水。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是他們的兵器,他們讓凝固的時間行走,而他們卻彷彿停留在時光之外,小作坊里凝固了他們的人生畫卷,見證了時間的遊走。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10. 油炸饊要子

和面、發麵、搓條、油浸。將面搓捏成各種形狀,放入滾熱的油鍋中煎炸,炸成金黃、噴香、美味可口的饊子、麻花令人垂涎欲滴。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11. 老銀匠

火熔是製作華彩金銀工藝品的傳統工藝的一道關鍵工序。藉助一個彎管,用嘴吹氣來控制火苗、溫度,「吹」向重點,充滿童趣的動作,卻是在千「吹」百練之後。。。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12. 補鍋、敲鋼鍾鍋

「補鍋噢,補鍋噢。。。」聽到這樣的吆喝,彷彿回到了從前,誰家的鐵鍋壞了,拿出來;補鍋匠支起小火爐,拉起風箱,化上鐵水,將鐵鍋的小洞清理,手上托著一塊墊布,布上放些木屑,對著鍋的小洞,從背面把溶化的鐵水倒到小洞上,布棍一頂,片刻時間補好的鍋就能燒菜了!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13. 篾匠

一把簡單不過的篾刀,卻功夫了得--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可都是技術活。編個篩子,精巧漂亮、方圓周正;織個涼席,光滑細膩,涼爽舒坦。篾匠用一雙巧手裝扮了我們綠色的生活。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14. 鐵匠

「半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鍊人」是舊時鐵匠師傅的真實寫照。一張鐵砧,幾桿鐵鎚,幾把夾剪,風箱、火爐是打鐵人的基本家當,將鍛打的鐵塊,燒紅放在鐵砧上,大鎚、小錘輪番對打,一件件杴、耙、鐮、犁、鏟、刀、叉、釘等生產生活所必需的工具、用具便打造出來了!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15. 錫匠

「叮叮咚咚。。」悠揚的節奏傳進大街小巷,人們紛紛拿著香爐、燭台、「燙婆子」、溫酒壺,循聲而去;匠人放下擔子,升起爐火,拉起風箱,烙著錫水,立好模具,不一會兒,一個個篆形展現出來,烙鐵點著松香和錫塊,焊接著,剪子,鎚子,鑽子,銼子來回穿行,少頃,龍虎神仙活靈活現的雕刻在錫器上,舊的重返原貌。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16. 刻章

將章胚打平,寫上字,固定在小小的夾床上,用刀刻。至於陰字陽字、隸書行書,全都按照客戶的要求,尖口刀和平口刀如何交替使用,全在於師傅指力的控制。在電腦刻字機已經面世多年,手工刻章就像日益稀少的珍稀動物一樣。鍵盤已使筆紙不再輝煌,即時有人會刻上幾刀,但有多少人能寫出各種字體,讓人信服的反字。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17. 修傘

以前每年春天,村裡各大街小巷會活躍著一批修理雨傘的手藝人。他們走街串巷,不停地吆喝「修傘兒……」吆喝聲響過之後,總能招來一些拿著壞了的雨傘前去修理的人。可是,現在修傘師傅早已難覓蹤影,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修傘業已沒有市場。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18.修鞋子

修鞋匠有背木箱的,有挑著擔子的。背木箱,比較輕巧方便,木箱中不同的抽屜里放著不同的工具,如:大大小小的皮釘、鉗子、剪子等物。此外,還有大大小小的皮子塊、皮子頭等等,都是補鞋子用的材料。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小時候的記憶,正在消失的民間手藝和老行當!

每一天的點滴

都想與你訴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