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今天除夕。

相信回到家的同學們,已經該見的見了,該吃的吃了......

最開始的興奮勁已經快速消耗成了「葛優癱」的養豬模式。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年還沒過,已經膩了?

大菜還沒上桌呢——

眼瞅著史上強春節檔,Sir就無比興奮。

今天,先上一盤硬菜。

它出終極預告的時候,Sir就掩飾不住激動寫過一篇。許多毒飯還在猶豫:是不是期待得太早了?

看過片後,Sir更肯定,它絕對要炸。

請扶穩坐好——

《流浪地球》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正式聊它,Sir必須先收一收震撼、興奮、感動。

不如,就先看看這四個字的片名。

暫時收回對原著設定的默認,把片名一刀分開——地球、流浪。

相互陌生的兩個詞。

一個聽起來很大,是人類生存300萬年的家園。

一個聽起來很小,關乎個體存亡,孤獨且狼狽。

放一起,有點違和吧?

但《流浪地球》告訴Sir,將這一大一小經過組合,從意象成為影像再展現在銀幕上時,就是一種難以言說的震撼。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Sir必須從這個鏡頭說起——

「地球發動機」,一個高達11公里的鋼鐵巨獸立於天地之間,吞食石頭,通過重聚變產生強大推力。

此刻它剛剛點燃,噴出的離子光柱,由紅色變為全功率燃燒下的藍色,向天空噴射。

在巨大的轟鳴聲中,這道藍色直射雲霄。

完美還原原著里「上帝的噴燈」。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這樣的宏大,還屬於地球。

同一個鏡頭,當視角上升穿過大氣層,環繞過一萬個地球發動機組成了壯觀的光陣。

鏡頭沒有為這壯觀多做停留,再次飛速攀升——

一片荒蕪的宇宙中,「小小的」地球緩緩駛過,速度讓大氣層甩下一段若隱若現的尾巴。

太陽在身後,越來越小。

上一秒鐘那些直射雲霄的擎天光柱,變成了點點幽光。

空曠的宇宙,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正孤獨地漂浮著。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這樣的渺小,同樣屬於地球。

一套長鏡頭在窒息一般的衝擊感中結束,Sir憋在嘴裡的「卧槽」卻講不出口。

在Sir想到合適的形容詞之前,片名緩緩浮現在地球周圍——「流浪地球」

一場宏大與渺小的生存競賽,這樣的震撼太劉慈欣。

今天,Sir不再去聊「國產首部」的情懷濾鏡,也不再重複劉慈欣冰冷的宇宙哲學。

只說電影,《流浪地球》到底厲害在哪裡?

已經多次介紹過《流浪地球》的原著設定了,Sir這次簡短一點——

太陽眼瞅要玩完,地球隨時被吞沒。

一萬多個大噴燈,決定推著地球跑。

當之無愧,科幻片。

第一重的征服,就是視覺效果

即便脫下國產兩字的前綴,放眼國際頂尖,《流浪地球》的特效,也無疑是驚喜。

在點映場看到一半,Sir就萌生了在IMAX巨幕之下二刷、三刷的念頭。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小說里,科在於實,幻在於虛。

而電影恰巧相反,宏大幻境之前,需要先讓細節真實落地。

說白了,就是先用真「騙」你入局

像把地球發射升空,必須走好三步。

第一步,精雕細刻。

從為地球救援隊員精心設計的外骨骼裝甲,到未來感與工業感兼具的重型運載車;從地球發動機鋼鐵巨獸,到未來宇宙空間站。

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100000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

將幻想落實於細節,用細節呈現質感,一個末日世界徐徐展開。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從細節上一點點累積起信服力,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滄海桑田。

打破常規,大膽構建令你瞠目結舌的奇觀。

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你熟悉的場景不再熟悉。

終於,輪到國產電影「毀地標」了。

(暗搓搓地想鼓掌是什麼心態?)

劉啟從地下城乘坐電梯,來到了我們最熟悉的地表世界:長城、國貿、中央電視台、東方明珠......立於冰封世界。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除了大場景,還有小細節。

這些景點可不是用來拍照合影的,它真正的目的在於將你送入那個存在於死亡邊緣的末日世界。

如果換做一般的災難片,完全可以就此止步。

但《流浪地球》從小細節,到世界觀,都是憋著下一盤大棋。

第三步,偷天換日。

與你熟知的國內外災難大片不同——

不是一場怪物危機,不是飛船漫遊,甚至也不是全球災害。

而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天體級工程。

基於原著2萬字的編年體大綱,《流浪地球》大刀闊斧地改寫情節、凝聚力量,催生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末日」。

生死倒數,來自木星。

受木星引力增強影響,地球將於37小時4分12秒後撞擊木星。

(飛了一半的地球,竟然要被木星嗦了?又暗搓搓地覺得爽是什麼心態?)

木星,物理課本上你見過。

但你確定,你認識它?

如Sir之前介紹的那個鏡頭一樣,宏大與渺小的強烈對撞,再次上演。

在空間站上,望向木星,是滾滾涌動的雲層。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站在地球上,抬頭望向天空,是被放大一萬倍的木星紅斑。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最令人窒息的還在後面——

體積相差1316倍的木星與地球之間,因引力作用,拉扯出一條大氣臍帶。

繞其旋轉的地球,即將被木星捕獲。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什麼體驗?

當視角不斷在宇宙中切換,除了畫面的直接衝擊,更在於它的後勁。

一次多重視角下,宏大與渺小之間的再次辯證。

僅就特效而言,《流浪地球》不光值得你貢獻一張IMAX票。

除了中國內地,《流浪地球》也將於2月5日在海外IMAX影院同步上映。

這次出口,夠硬

除了歸功於特效上的呈現,更是脫胎於影片瘋狂的設定——一場國產的科幻史詩。

這一次,「國產」絕非貶義。

當影片還在前期籌備時,導演郭帆拿著劇本,前往工業光魔敲定特效工作。

他沒預料到,外國人接過劇本時的費解與興奮。

「為啥要帶著地球跑啊?」

大費周章地帶上家園一同逃跑,這樣的設定在西式科幻中難以尋跡。

溯本求源於西方神話傳說,關於災難的神跡,也大多與逃亡相關。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諾亞方舟、摩西分海

而《流浪地球》的尺度更大。

它講述的是一場需要一百代人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

(是不是聽著就很中國特色)

面對災難的人類,決定動員全地球的力量,集體逃離,開啟了長達2500年的漫遊。

2500年,單看沒什麼,於宇宙而言也不過一瞬。

但對人類來說,這幾乎是先前人類文明的總和:從古希臘、春秋時期,到如今你在手機上看到這些文字,巧了,也是2500年。

直面殘酷,想打造小概率的奇蹟,相信希望傳承,相信人定勝天。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電影中也是如此——

當危機出現,一個個地球救援隊進行著「過飽和救援」,為35億人用命博得一絲希望。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這種恢弘,你能在東方神話里找到太多雷同。

如愚公移山,如精衛填海。

如此設定,除了拉近觀眾距離感的同時,也深深地觸及到作品思想的核心——

劉慈欣曾承認,原著小說的設定更偏向於一種意象。

(《流浪地球》)這篇作品的美學核心是科學推動世界在宇宙中流浪這樣一個意象,而飛船逃亡則產生一個完全不同的逃離世界的意象,其科幻美感遠低於前者。

這種意象,不是單個情感的全盤掌控。

而像是一種對抗。

宏大與渺小、理性與感性、宇宙的冰冷與渺小人類的希望。

這樣的對抗,更加激烈地表現在了《流浪地球》的電影中。

粉碎希望的,不止是冰冷宇宙。

先地球一步升空的「領航員空間站」,除了為承載著35億人的地球領航,也肩負著一個特別的計劃

具體的細節,Sir不劇透。

只能說,在「文明」優先順序的排列之中,為了延續火種,它義無反顧選擇了理性。

理性得冰冷而堅硬。

但人,終究不可能拋棄的希望,將在何處化冰點為燃點。

《流浪地球》給出的理由,同樣很中國——

家庭。

聽起來很主旋律?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事實上......確實很主旋律。

不得不說,會讓一部分忠實書粉產生質疑:這與大劉作品絕望的灰色質感背道而馳。

但也別太灰心。

Sir沒法否認,「家庭」元素為原著中鋪天蓋地的絕望,找到了平衡。

如果,處理得當——

冰點,就能變成燃點。

舉一個例子吧。

主人公劉啟從高處墜落,防護服的頭罩碎裂,最後一套屏障消失,身體急速降溫,生命危在旦夕。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在一旁的妹妹會做什麼?

是哭,是喊,是就此放棄?

她的選擇,是伸出雙手,笨拙地去遮擋大面積的缺口。

有用?怎麼可能......

對於物理常識而言,這樣的「希望」,是一種笨拙。

但這不正是我們家人的模樣?

對於家庭而言,這不能被物理解釋的希望,是一種本能。

這樣的本能,使原著中浪漫的一面,因為家庭落地生根。

即使冰冷的理性褪去了一層顏色,卻讓希望在別處傳遞出烈火。

是的,傳遞。

即便是在末日,也會在父輩、子輩之間傳遞。

許久未見的吳孟達達叔,已經成為了「姥爺」

末日當前,救援途中盡全力保護著孫子、孫女,無形之中,把對家園的情感交到了後輩手中。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太空站中,吳京飾演的父親劉培強

面對文明指派的「新任務」而沉默

但,家人的一聲呼喚,讓他扭轉了想法。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屈楚蕭飾演的兒子劉啟

分隔十七年的父子,最終因共同的信念站在了一起。

也正是他接過由父親傳遞而來的希望,點燃了天地的距離。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家庭,是文明的最小細胞。

它雖然小、會分裂重組、會衰老淘汰。

卻能遺傳希望,重塑宇宙的冰冷法則。

選擇在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在鋼鐵外殼下留著一顆溫情的種子。

那粒種子,是讓人不再向宇宙屈服的親情。

總的來說,《流浪地球》即便摘掉「國產」二字、褪去原著光環。

它也是一部精彩、宏大的太空科幻作品。

在它身上,你能明顯感受到,在國產電影工業體系不斷成熟的今天,創作者積攢已久的野心。

當然,這野心,有底氣。

沒有全額押注影片宣傳的正面戰場,單憑游擊戰式的點映積攢口碑,寄希望於逆勢翻盤,與去年的《紅海》頗有幾分相似。

《流浪地球》戲裡戲外,都是背水一戰。

預告片旁白: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彈幕:我選擇買票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如同去年預言《紅海》一樣,Sir想再做一次預言。

中國科幻屆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他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高度。」

它讚歎的,是劉慈欣和他領航的中國科幻文學。

我打賭這片三天後一票難求

2015年8月23日,劉慈欣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4年過去,再過幾天,這句話可以換成——

「它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電影提升到了世界高度。」

誇張嗎?

等到電影上映那天,搞不好你會被更誇張的讚揚刷屏。

也許你仍能從中看到劇情、台詞、表演有待進一步打磨,但相信這些都無法掩蓋住更值得激動的一件事——

科幻。

中國這次終於硬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r電影 的精彩文章:

這小鮮肉爭氣起來不像人
這醜男人必成大器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