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牆根故事:莒州城為何不開西門?這裡有個一鮮為人知的故事

牆根故事:莒州城為何不開西門?這裡有個一鮮為人知的故事

原標題:莒城西門軼聞(本文選自宋成泰編著的《莒州軼聞》)

莒州城不開西門,這是誰都知道的。但是,傳說在元朝馬睦火三撙莒城時還是四門都開著的。後來為什麼就沒有西門了呢?這裡有一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元朝至元(1335-1340)年間,馬鬐山的紅襖軍雖被鎮壓多年,但是莒人民的反元怒火一直在燃燒。元朝皇帝為了鞏固對魯東南的統治,於至元三(1337)年派朝廷重臣參政馬睦火鎮莒,兼知莒州事。

馬睦火到莒後,深感城大難守,便決定撙城。以割城東北角為新城。命主簿張成等人負責,三姨太李氏也參與其事。

馬睦火的三姨太李氏,祖籍泰安,不僅人品端莊秀麗,且飽讀詩書,是馬睦火的賢內助。因此,不避男女之嫌,得以經常參與二堂議事。由於馬睦火的寵愛和李氏對下人和善,所以,人們尊稱其為「三夫人」。她在建城中,出了一些好主意。堅持設四門,並提出建好西門,以和文廟等古建築相匹配。這個主意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所以西門建的非常宏偉。其城門高大,上有三層城樓,下臨深壕,飛閣流丹,十分壯觀,名為「望岳門」。

一天,二堂議事後,主簿張成在擬呈文,沉思中,一滴墨落入茶杯中,墨滴像烏雲一樣在茶水中慢慢擴散。張成不由得以此吟出了:「墨滴杯中,一片烏雲透琥珀」的聯語,三夫人道:「好一幅上聯!」張成說:「三夫人如有雅興,主賜下聯。但不要急,明天賜教即可」。李氏回房細想,此聯看似容易,但一時想不出貼切之句。冥想中,彎月東升,一樓月光透過窗來,照到枕上的牛角梳子。李氏見狀,靈感突來,自言自語道:「下聯有了!」第二天,一幅抄寫工整的下聯擺到張成的書案上:「梳斜枕上,半輪明月照珊瑚」。此時粉香四溢,環佩叮咚,三夫人已到二堂。張成忙起身:「多謝三夫人賜給下聯!」。這時張成見三夫人濃裝淡抹,光彩照人,張成說:「三夫人今日的穿著即是一幅上聯。」李氏道:「請!」張成略加思索道:「六尺彩綾,三尺圍腰三尺褂。」李氏正要對下聯,馬睦火已到二堂。因議他事,下聯未對。

李氏回房,仔細一想,你張成快到而立之年還孑然一身,不考慮自己,而去看別的女人漂亮,豈不好笑。於是,欲藉對下聯之機點破此事。隨將下聯寫好,命丫環送到張成的書案上。事有湊巧,次日,張成未來而馬睦火先到,無意中看到張成書案上的下聯:「一床錦被,半床遮體半床閑。」仔細一看,乃是三夫人所書。馬睦火見此聯語,命人將李氏叫來,一問才知與張成對聯語。於是醋意大發:「他有愛美之意,你怎能有自薦枕席之心。我對你寵愛有加,你卻生此歹意,從此不准你參與二堂議事。」然後命人嚴加看管,不得離開後院。

不久,築城工竣,馬睦火在西城門上舉行盛大的竣工宴會。旌旗招展,人聲鼎沸,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十分熱鬧。從此,西門成了人們爭相觀光的主要景點。

李氏遭斥後,整日鬱鬱寡歡,茶飯大減,不到一月,面容憔悴了許多。丫環為使李氏高興,千方百計進行勸解。一天,趁馬睦火外出,丫環與李氏到西城門遊玩散心。守城兵士見三夫人到,急忙將閑雜人等趕走。偌大的城門樓靜靜的,只有李氏主僕二人。李氏登高東望,見古樹參天,佛殿巍峨,城中之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回首西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忽然一陣微風撲面,李氏感到有一絲涼意,她收回了思緒,兩眼直直地望著城門樓。心想自己為建城費盡了心思,到頭來看城門樓還得偷著出來。又想到多年來幫馬睦火度過了一道道難關,使他步步高升。現在因一副對聯的小事自己競遭此屈辱。李氏越想越難過,不覺冒出輕生的念頭,她將丫環支開,解下絲帶,在城門樓上懸樑自盡了。

馬睦火得知李氏自盡,已是後悔無及。此時,正好有人暴死城門附近,因此,即有謠傳:「西城門附近有蠍子精害人,三夫人也是被蠍子精所害。」馬睦火藉此謠言下了台階。為解心頭之恨,他把怒火全泄在西門上,命人挫了城門樓,拆了瓮城,壘死了門洞。從此,莒州城就沒有了西門。

鄭重聲明:本文為宋成泰整理創作,並授權發布,版權歸宋成泰所有。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牆根故事 的精彩文章:

牆根故事:張員外喝酒醉死,16年後妻子收封信,拆開後抱頭痛哭

TAG:牆根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