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019豬年是年三十立春,這些立春習俗,你都知道嗎?

2019豬年是年三十立春,這些立春習俗,你都知道嗎?


文:劉永加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里的第一個節氣。這天,過去民間講究吃蘿蔔,叫做咬春。

老北京這天一大清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衚衕里吆喝:蘿蔔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蔔給孩子咬咬春。

「咬春蘿蔔同梨脆,處處辛盤食韭菜」。立春吃生蘿蔔咬春的習俗由來已久。《明宮史·飲食好尚》中載:「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清葉國觀有《咬春詩》:「暖律潛催臘底春,登筵生菜記芳辰;靈根屬土含冰脆,細縷堆盤切玉勻。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響動牙唇;帝城節物鄉園味,取次關心白髮新。」可見,當時不論皇族、貴胄還是平民百姓,咬春吃蘿蔔是非常盛行的。

蘿蔔在我國栽培、食用的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的名著《詩經》中就有關於蘿蔔的記載。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載蘿蔔:「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民間更是流傳著許多關於蘿蔔的俗語:「再好的蘋果再好的梨,比不上水靈靈的蘿蔔皮」「吃蘿蔔喝茶、氣得郎中街上爬」。

從蘿蔔的特點來說,味辛性涼,生吃甜脆如梨,嘎嘣咬一口,薄的皮微辣,嫩的肉汁多且甜,甚有口感,食之可提神解困。

甚至有人對蘿蔔辣概括為:頭辣、尾燥、腰正好。蘿蔔屬土,為深根性蔬菜,啃蘿蔔,用蘿蔔咬春寓意是:「咬得菜根,吃得百苦,享得百福」之意。

立春這天,民間還要吃春餅、獻春盤。春盤,也叫辛盤。

吃辛盤的民俗更是悠久。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載:「五辛菜,乃元旦立春日,以蔥、蒜、韭、蓼、蒿辛嫩之菜,雜合食之,取迎春之意,謂之五辛盤。」

立春吃辛盤,還有一層意義就是祛病保健康。立春這一天,唐代民間還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應時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五辛菜,朝歲食之,助發五臟氣。常食,溫中去惡氣,助食下氣」。一直到後來,立春吃的春盤、春餅,得以延續,受到百姓的歡迎。

立春還被稱為打春,史載最早周公在宮前立春土牛,立春之日要把宮門前泥塑的春牛打碎,是為吉祥如意,此後這項活動就被沿襲下來,並且衍生出了打春的說法。

後來又增加了芒神。明代曾在東直門外,專門設立了置放芒神和春牛的春場。不過,所有的儀式照舊還是由宮裡來組織完成。明《帝京景物略》專門對春場有記載:「東直門外五里,為春場,場內春亭,萬曆癸巳,府尹謝傑建也。故事,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幟先導,次田家樂,次勾芒神亭,次春牛台,次縣正左、耆老、京師儒。府上下衙役皆騎,丞尹輿。官皆衣朱簪花迎春,自場入於府。是日,塑小牛芒神,以京兆生舁入朝,進皇上春,進中宮春,進皇子春。畢,百官朝服賀。立春候,府縣官吏公服,禮勾芒,各以彩仗鞭牛者三,勸耕也。」而清《京都風俗志》中又記載,當時的立春日打春牛又改在宮門前,「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

然後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放在牲畜圈,意為槽頭興旺;放在糧倉,意為倉滿糧足。而這裡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農事。

老北京的廟會裡會賣春牛圖,春牛圖上牽牛的那個男子,就是芒神。

立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所以歷代人們都非常重視,在這天開展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這也是我們國家悠久的傳統文化一部分,繼承和挖掘這些習俗文化,對於今天的文化建設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

劉永加,魚羊秘史簽約作者。文史學者,資深媒體人。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三國殺中劉禪、黃皓、董允三張牌面都出現了同一件物品,這裡面到底有怎樣的歷史故事?
三個男人為爭奪她而毀掉兩個國家,她卻沒有被稱為紅顏禍水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