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北半球「凍哭」、南半球「熱化」、地球冰火兩重天,有人算了筆經濟賬

北半球「凍哭」、南半球「熱化」、地球冰火兩重天,有人算了筆經濟賬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變暖造成的極端氣象越來越頻發:

2007年,英國遭遇200年一遇暴雨;2010年,巴基斯坦出現世紀大洪水,俄羅斯發生百年大旱;2011年,美國龍捲風造成幾百人死亡……近日,美國的中西部地區又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極寒天氣,部分州甚至氣溫低到零下52°C!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氣溫卻又飆升到了50°C...

此外在世界其他地方,歐洲多地大雪成災,巴西、智利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則洪水肆虐。

在美國,多城突破零下50度,打破340多項歷史紀錄。根據美國中西部地區氣象中心,明尼蘇達州氣溫降至攝氏零下53度、威斯康辛州為零下51度、艾奧瓦州則達到了零下58度。

伊利諾伊州麥克萊恩警察局稱他們逮捕了迪士尼電影《冰雪奇緣》(英文名為Frozen,意為冰凍的)中的重要角色阿倫黛爾的公主艾莎,原因是她給美國中西部地區帶來了極寒天氣。「由於極寒天氣,所有的犯罪活動和愚蠢行為都被取消了……」

而在澳大利亞,儘管目前是乾旱的夏季,高溫並不罕見,但今年1月澳大利亞的高溫仍然是驚人的。比如南澳大利亞州城市奧古斯塔港的氣溫達到了驚人的48.9度,比2009年2月7日創下最高記錄又高出了不少。

高溫已經造成當地路面柏油融化、基礎設施故障、動物和魚群大規模暴斃(其中澳大利亞眼鏡狐蝠兩天內死亡三分之一)、野火肆虐……

全球變暖或導致極端天氣頻發

不管是美國的冰天雪地還是澳洲的酷暑難耐,其背後「元兇」,其實都是全球變暖。

雖然美國的極寒天氣看起來和全球變暖根本不沾邊,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將寒潮視為打臉「全球變暖」的證據,在1月28日發布推特稱,「全球氣候變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請快回來,我們需要你!」

事實上,絕大多數科學家研究發現,氣候變暖恰恰是導致嚴寒等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大幅上升的原因。

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究表明,北極融冰和氣溫升高會干擾北極上空的對流層,北極變暖會擠壓原來盤踞在位於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內部的冷氣團,使寒冷空氣容易溢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據此對美國這一波寒潮天氣解釋稱,「極地渦旋」近來不穩定,導致通常聚集在北極上空的冷空氣南下,侵入美國導致了美國的極寒天氣。

氣候學家Judah Cohen表示,由於氣候變化,地球總體正在變暖,但北極附近地區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多,「北極放大效應」(Arctic amplification)會削弱或擾亂極地渦旋,導致冷暖氣流的重新分布,將冷空氣團向南轉移到了歐洲、亞洲和美國,而這種變化最近數十年更頻繁地發生。

另一名氣候學家Michael Mann持相對謹慎態度,認為現有數據和模型尚不足以解答關於極端天氣形成機制的一些關鍵問題。

澳洲高溫,人們紛紛去海灘避暑(圖片來源:東方IC)

澳洲經歷著的異常高溫則是全球變暖更直接的體現。澳大利亞氣象局表示,1910年以來,澳大利亞及其周圍的海洋已經變暖了約1℃。

經濟風險:哪些行業和企業受影響?

氣候變化不僅體現在氣溫變化上,還會對經濟活動造成嚴重影響。

極端天氣對多個行業都會產生產生巨大衝擊。以這次美國極寒為例,全美2300次航班取消,11800次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鐵軌結冰列車無法正常運行,UPS(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及多家交通運輸公司暫停服務,大規模用電導致電力基礎設施不堪負荷,美國天然氣及農作物期貨等價格震蕩、部分商業和政府機構被迫暫時關閉……

聯合國近日發布《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列舉了全球經濟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報告指出,隨著世界上出現越來越多極端天氣事件,氣候風險正在加劇。1998年至2017年,氣候相關災害造成的損失高達22450億美元,比1978年至1997年期間增長151%

據華爾街見聞,市場情報公司Four Twenty Seven綜合海平面上升、颶風、洪水、乾旱等極端災害天氣因素,來衡量公司應對災害天氣的脆弱性並進行排名,發現供應鏈多點布局的行業龍頭暴露的風險最多。

圖片來源:攝圖網

該報告顯示,排在榜首的是挪威郵輪控股公司,該公司在邁阿密擁有多項設施,包括貨運客運設施以及旅行社,其均高度暴露在極端降雨、颶風以及洪水等風險中,或將令公司遭遇巨額損失。科技巨頭西部數據公司也有超過五分之一的設施所在地,或將因嚴重遭受洪水侵襲而導致運營受阻、供應鏈中斷。此外,美光科技、希捷科技、應用材料公司、道明尼資源、公共服務企業集團、皇家加勒比海游輪、因塞特醫療、百時美施貴寶等公司遭遇自然災害的概率均排在前列。

極端天氣以不同方式影響企業

隨著氣候風險因素對企業影響加深,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氣候變化作為其年度報告中的一個風險因素,也有數據顯示,已有85%的公司在決策過程中都已將氣候引入風險因素進行考慮。

據華爾街見聞,一家名為CDP的非營利組織環保組織近期公布一份其收集到的關於各大公司有關其環境影響的報告,其中詳細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機會。

報告顯示,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極端天氣正在或將會以各式各樣的不同方式影響公司收益。

企業最常提到的風險之一是水資源短缺。比如,英特爾的許多業務都位於半乾旱地區和水資源緊張的地區。英特爾在報告中表示,半導體製造過程依賴水,如果氣候變化導致這些地區的乾旱持續時間更長,其運營成本將大幅增加。可口可樂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若氣候變化導致水資源短缺,可口可樂系統裝瓶業務的供水量可能會受到限制

此外,AT&T提到,更頻繁的颱風和野火會耗費更多經費修復損壞的網路以及設備成本。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迪士尼提到,氣溫上升已經影響到主題公園的顧客舒適度和健康。如果不採取措施確保冷卻和管理極端溫度的低成本替代方案,會影響到其吸引和留住訪客數量的能力。

不過,也有企業能因此獲益…極端天氣可以消除或增加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因此,對於企業而言,氣候變化並非全都是不利的。

比如,蘋果在報告中提到,更多的災難將使人們更依賴iPhone:可以用作手電筒或警報器、提供急救指導、充當收音機、透過汽車電池甚至手搖充電器充電多天。總體而言,蘋果估計,氣候變化帶來的總好處可能高達9.2億美元。

谷歌則預計氣候變化將增加成本同時也會帶來收益。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社會經濟條件波動可能會減少對線上廣告的需求,但同時更多人可能會使用Google Earth。如果客戶重視Google Earth Engine作為檢查地球自然資源和氣候變化的工具,可能會提高客戶忠誠度或品牌價值。

編輯 |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app(記者:蔡鼎)、華爾街見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