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補藥一堆,不如板栗一把!每天吃幾粒,腎好、脾好、筋骨好,但兩類人要慎吃

補藥一堆,不如板栗一把!每天吃幾粒,腎好、脾好、筋骨好,但兩類人要慎吃

來,先猜個謎:

小刺蝟,毛外套,脫去外套露紅袍,

紅袍裹著毛絨襖,襖里睡個黃寶寶。

(打一食物)

聰明的你應該很快就猜出來了吧!

沒錯,謎底就是很多人喜歡的食物——栗子。

冬季,香甜美味的栗子是很多人喜歡吃的零食之一,坐在家裡,揣著一把栗子,邊剝邊吃,根本停不下來...

不過,栗子並非只有好吃那麼簡單,它對我們的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


板栗,乾果之王

補藥一堆,不如板栗一把!每天吃幾粒,腎好、脾好、筋骨好,但兩類人要慎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板栗,俗稱栗子,素有「乾果之王」的美譽,在國外還被稱為「人蔘果」。

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它富含澱粉、不飽和脂肪和多種維生素,對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等疾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中醫則認為,栗子性溫,有補腎健脾、益胃平肝、活血化淤等功效。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到:「栗治腎虛、腰腿無力,能通腎益氣,厚腸胃也……」


生吃板栗,補腎效果佳

說到板栗的吃法,大體可以分為生吃和熟吃兩種,生吃更補腎,熟吃更健脾。

生吃板栗,即:

把栗子放在口中細細嚼碎,至口感無渣成為漿液時,一點點咽下去。

這是藥王孫思邈較倡導的一種吃法,其補腎效果最佳。中老年人如果養成每天吃幾顆風乾生板栗的習慣,可防治腎虛,緩解腰膝酸軟。

此外,生吃板栗還可止血,對外傷引起的骨折、筋骨疼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熟吃板栗,加一物更養身

補藥一堆,不如板栗一把!每天吃幾粒,腎好、脾好、筋骨好,但兩類人要慎吃

熟吃板栗,中醫認為能和胃健脾,緩解脾虛,與不同食材搭配,好吃又養身:

1、栗子+粳米

粳米味甘淡,性平和,有補脾胃、養五臟、壯氣力等功效,是滋補植物。栗子可粳米一同煮粥,可補腎強筋,健脾養胃。

★ 栗子粥

食材:栗子10個,粳米150g

做法:將栗子剝殼取仁,粳米洗凈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至熟即可食用。

2、栗子+烏雞

烏雞甘平,入肺腎,可滋陰補腎,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與栗子同煮,可益氣養血,補腎補虛。

★ 栗子燉烏雞

食材:鮮板栗15~20枚,烏骨母雞一隻,生薑、鹽少許。

做法:鮮板栗去殼取仁,與處理好的烏骨雞、生薑同入砂罐中,加清水適量,加蓋文火燜2小時後調味即可。

3、栗子+排骨

排骨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極高,還可滋陰壯陽、補血養血。與栗子同煮,可滋陰補腎,延年益壽。

★ 板栗排骨湯

食材:鮮栗子250克,排骨500克,胡蘿蔔1條,鹽少許。

做法:鮮板栗去殼取仁,排骨放入沸水中氽燙撈出,胡蘿蔔切塊同入砂鍋,加水全蓋過材料,大火煮開轉小火續煮約30分鐘,加鹽調味即成。

4、栗子+瘦肉

瘦肉口味鮮美、容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質,與栗子同煮,可補充能量,有一定的滋補功效。

★ 板栗燉瘦肉

食材:栗子250克,豬肉250克,薏米30克,鹽適量。

做法:將板栗去殼,薏苡仁洗凈,豬瘦肉洗凈切片。全部材料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煨燉至肉爛熟,加食鹽等調味即成。

糖炒栗子吃了會致癌?

很多人喜歡在街邊買糖炒栗子,但也有人說糖炒栗子會致癌?

其實,容易致癌的是黑心商販使用工業石蠟炒制的那種,正規店家生產的糖炒栗子是不容易致癌的。

使用工業石蠟炒制的栗子表面會有油漬,購買前可以用紙巾擦一擦,有油漬的盡量別買。


美味栗子,兩種人慎吃

雖說栗子處處好,但「此之蜜糖,彼之砒霜」,這兩種人要慎吃:

1、減肥、控制血糖的人

栗子富含澱粉,熱量不低,基本可以替代主食。因此,要減肥、控制血糖的人不宜多吃。

一般來說,7~8 顆就可以了,要減肥的人可以酌情減少,如果吃了太多栗子,要減少主食分量,以免血糖超標。

2、腸胃不好的

栗子吃多了,容易肚子脹。容易消化不良、胃脹反酸,或有其他腸胃疾病的人不宜多吃。


學會兩招,挑出好栗子

補藥一堆,不如板栗一把!每天吃幾粒,腎好、脾好、筋骨好,但兩類人要慎吃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怎麼才能挑出美味、新鮮又好吃的栗子。挑栗子,主要看兩點:

1、看外表

挑栗子,最好選擇顏色淺、絨毛多、外殼不怎麼有光澤的,這種栗子比較鮮嫩,口感較好。

還可以看看栗子的形狀,一邊圓一邊平的栗子,比兩邊都平的栗子更甜,小栗子也通常比大栗子更好吃。

2、看顏色

如果是剝好的栗子肉,可以看看肉的顏色。太黃或者太白的栗子可能是經過化學處理的,最好別買,挑自然顏色的就好。

買回家的栗子,如果發現果仁中間變成褐色,別擔心,這是栗子發生了褐變,只要吃著沒有異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俗話說「粥上的米油賽人蔘」,是真的嗎?專家的意見很中肯
熬夜到底有多傷身?補救方法很簡單,你可能真沒想到

TAG:家庭醫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