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貝德士為建立南京安全區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貝德士為建立南京安全區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淞滬戰役爆發後,法國牧師饒家駒神父在上海建立南市難民區,對保護大量中國平民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37年11月下旬,留守南京的一些外國人模仿饒家駒的的做法 ,他們試圖在南京,在不同的條件下做些一些相同的事,於是打算成立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會(Nanking International Safety Zone Committee),貝德士是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後擔任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Nanking International Relief Committee)成員與主席。

貝德士

南京大屠殺發生時,貝德士獨自在南京城內,妻子和兩個孩子正滯留日本,他和其他留在南京21名外籍人士商討成立南京國際安全區,救助難民,國際委員會商議的安全區位於南京城西北部,以美國大使館所在地和金陵大學等教會學校為中心,北到山西路及其以北一帶,南到漢中路,西到西康路,東到中山路。 佔地面積3.86平方公里,周圍設立安全區的界限標誌,便於辨認。成立之後他們積極籌備物資,主要是大米、麵粉、衣服、棉被以及一些錢幣。

1937年12月8日美國大使館致滯留南京的美國人的通告,通知在寧美國人離開南京,還將用於撤離時幫助攀援城牆的繩索交由貝德士保管。但是貝德士並未拋棄南京市民,他們在那天公布了《告南京市民書》,告知市民可以進入安全區躲避禍亂,上面寫道:「這個區域以內的人民,當然比他初的人民平安得多啦,因此,市民可以請進來吧!」 緊接著,成千上萬的難民進入安全區。

國際委員會委員

在救助方面,國際委員會的救助非常出色。在初始階段,1個丹麥人和3個英國人提供了大量幫助,後來這幾個人被他們的公司和政府調走了。於是,大部分工作就落在美國傳教士的身上,貝德士等人承擔了各種職責。安全區建立後,有很多中國人幫忙與合作,但有時如果沒有一個在緊要時刻能勇敢面對槍炮的外國人在場,便什麼事也行不通。貝德士說:「我們冒著巨大風險,受過一些沉重打擊,但還是僥倖取得遠遠超過目前形勢所能允許的許多成績。」

南京安全區

在南京,英、美、德的大使館,都被日軍反覆搶劫。中外人士的車輛、食物、衣服等各種物品,都是日軍搶劫的主要目標。在安全區以外的地方,搶劫財產的行為更為嚴重。為了掩蓋罪證,日軍搶完商店之後,再去焚毀,許多住宅區也被蓄意燒毀了。就連難民的衣物、被褥和食品,也都遭到搶劫。貝德士說:「商店和機器完蛋了,至今還沒有銀行和通訊系統,幾個重要街區被焚毀,其餘的一切都遭到劫掠,剩下的是面臨饑寒交迫的人們。這裡大約25萬人,差不多全呆在安全區,足足有10萬人完全依靠國際委員會提供食宿。其他的人則靠剩下的一點點米勉強糊口。」

貝德士在1937年11月17日寫給妻子的信中提到了他建立安全區的感受:「為了建立一個由國際人士主持的面向平民、難民的安全區,我一直在痛苦中勉力掙扎著。成功的機會是有一些的。」 由此可見他承受了多大的壓力。但因為還有希望,他還在堅持。他在11月28日致妻子的明信片寫到:「一切都好,我整天忙著各種救濟。」

1938年2月13日漢口《大公報》刊登了南京市長馬超俊致南京難民區國際委員會的信函:「近更聞難民區內二十萬人之糧食、蔬菜及醫藥品,均已告罄,貴會呼請各方輸入接濟。而日方拒絕不允。直欲將我二十萬無辜難民限於餓斃絕境,聞之曷勝悲憤。為此函懇貴會,請根據日方去年十一月一日托由上海饒神甫之複電,向日軍嚴重交涉,務使區內食糧等得到接濟,以延續巨量難民之餘生,而完成貴會神聖之使命,不勝翹首感盼之至。」 國民政府首都的市長要請求一個委員會保護自己的市民,由此可見貝德士他們在拯救難民中所起到的無可代替的作用。

貝德士他們在南京淪陷期間共救助了20餘萬難民,功德無量,1938年田伯烈給貝德士的信中指出:「我無法用言語表達對您在南京表現出來的奉獻精神和真正的英雄主義精神的仰慕之情。我可以想像您在情況最糟糕的時候是怎樣度過的。」 貝德士離開南京後,1941年5月1日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致貝德士一封信,感謝他1937年11月以來對委員會的鼎力支持,表揚他在擔任委員會主席期間不遺餘力的工作,懷念他的諄諄教誨,傾慕他的卓越能力,並向貝德士贈與「名揚南京」(Virtue is known all over Nanjing)的美譽。

來源:《南京大屠殺與西方國際友人》

本文作者:吳濤濤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魏晉南北朝人的髮式是生活面貌的側寫本?
生死一線間的冒險,是卡爾·京特毫不猶豫的援手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