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年味一年比一年淡,對我而言,可能是缺乏了這兩個環節

為什麼年味一年比一年淡,對我而言,可能是缺乏了這兩個環節

閑話過年之五:經常納悶年味一年比一年淡,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跟這事兒有關

經常納悶年味一年比一年淡,為什麼會這樣?

於我而言,顯然是少了趕集和看年畫的環節。

家鄉的小鎮是逢農曆三六九成集的,那麼,農曆臘月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這三天,鎮上就一天比一天熱鬧,尤其是二十九這天,小鎮街道上,基本是摩肩接踵、水泄不通。

遇上農曆二十九就是除夕的話,由於下午大家都要回家還神祭祀,那麼從上午七點多到下午兩點多這段時間,小鎮街道處處爆棚,趕集必定要擠出一身汗。

我家離鎮只有兩里路,這三天趕集是必須的,而且,每天都要趕好幾次,肚子餓了,回家吃了飯,又招朋引伴,投身集市,不為別的,光是湊那份熱鬧,就有無窮吸引力。

大人為了備購年貨,也顧不上我們,各忙各的。

母親的娘家在離我家在估計有十四五公里遠的大山裡,那邊做買賣的,比如賣雞鵝鴨的,賣年畫對聯,封包利紙錢,賣香燭炮仗以及燈籠的鄉親,會在這三天轉移到我們鎮上賣。

於是,母親就多了一份任務,趕集的時候,就會留意集市上的娘家人,熱情地邀請他們到家裡來喝茶吃飯。

那時我家的家境並不比別人好,招待客人的也是普通飯菜,但母親在客人面前,總是顯得很滿足、很幸福。

她給不斷地要我們給這些鄉親問好,說這是啥啥啥表叔,那是啥啥啥表伯,還有大舅二舅三舅什麼的。

其實,嚴格地說,這些人,根本算不上什麼親戚,他們大多是外婆家周圍村落的鄉親而已。

但母親心地善良,知道他們趕一天山路來去不容易,一水難求、一飯難得,總是樂此不疲地主動與他們攀親。

不用說,這些鄉親是感激母親的,都把母親當自己親人看。

其實,母親一生與人為善,樂於幫助他人,不但在我家鄉方圓數里內得人稱道,在她家鄉也很有聲譽。

我們這些做子女的,也因此得到了鄉人的另眼相看,總得到別人格外的關照。

每次跟著母親回娘家走親戚,都能時時從路人的打招呼聲里感受那份格外的熱情、友好。

再說回到年末趕集的樂事,於我而言,除了湊熱鬧,更多的是愛擠到賣年畫的攤點看年畫。

那些年畫的內容有《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等,畫面富麗,內容吉祥,還透有一種古香氣息,我總是如痴似醉,流連忘返。

有一年,母親買回了兩張門神畫,兩位門神,是唐朝大將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喜得我一蹦三尺高。

這兩張畫,我用筆不知臨摹描繪了多少遍。

說到這,突然感覺到現在的年畫和門神畫已經少了,又或者……從什麼時候起,我對這些畫兒的樂趣已經沒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講史 的精彩文章:

已失傳儒家典文重現,為千年前兒童習字作品,附一小詩,讓人失笑

TAG:覃仕勇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