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在中國繪畫發展歷程中,義大利人郎世寧和他的「新體畫」格外引人注目。

中國宮廷院畫肇始於五代,成熟於兩宋,元明二代有所損益。到了清代,西洋傳教士的到來,使得傳統畫法出現了較大的革新,產生了清宮洋風畫,也被稱為新體畫。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宋 佚名 《出水芙蓉圖》 絹本設色 23.8cm×25.1cm 故宮博物院藏

新體畫既不是對西方寫實主義的全盤接受,也不是對傳統水墨的小修小改,而是結合了中西繪畫的特點,依據清代皇帝的喜好而產生的新派宮廷繪畫。

新體畫的關鍵構建者是出身於義大利米蘭、在中國清廷供職達51年之久的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 《百駿圖》 絹本設色 94.5cm×776.2cm 1728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 《百駿圖》(局部)

郎世寧在中國供職歷經「康雍乾」三朝,深受歷代皇帝重用。他的繪畫作品不僅符合帝王的審美,而且完成度很高,常常超出贊助人的預期,新體畫的特點與風格也正是在這一次次的合作與碰撞中逐漸形成的。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孔雀開屏圖》328cm×28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元年(1723),郎世寧接受了一項任務,要繪製雍正偏愛的祥瑞題材的作品。此刻,可謂是郎世寧新體畫的形成期。

他最早接到的任務是繪製《桂花玉兔月光畫》,可惜這幅作品沒有保存下來,原貌不可考。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仙萼長春圖冊之豆花》 絹本設色 33.7cm×28.4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現存最早的帶有郎世寧簽名和日期的作品是《聚瑞圖》。作為對新帝登基的恭賀,這幅作品因其特殊的政治寓意受到了皇室的重視,後來的帝王也在作品上留下了觀賞印,並且將它收錄在《石渠寶笈》中。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 《聚瑞圖》 絹本設色 173cm×86.1cm 1723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還有一幅創作於雍正二年(1724)十月的立軸《嵩獻英芝圖》,這一祥瑞圖是為慶祝皇帝萬壽節所繪,上面寫有郎世寧的創作時間和署名。

此外,從現存的圖畫和檔案來看,郎世寧在雍正時期繪製了很多靜物畫,意圖大多是展現福澤祥瑞。

在《嵩獻英芝圖》中,可以看出郎世寧對新體畫靜物題材的探索。畫作近景豐富錯落有致,局部細緻的光影效果顯示出紮實的造型能力,樹木山石和水流的畫法融合了中西繪畫的優點,同時,畫作很好地利用了絹本的中性灰色彩,紫色的花朵和紅色的靈芝點綴得恰到好處。這種中國傳統的宮廷繪畫有著很大的區別。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 《嵩獻英芝圖》 絹本設色 242cm×157cm 1727年 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三年(1725),皇帝關注到郎世寧的作品,並且直接提出修改意見。這對郎世寧來說,開啟了新體畫創作的另一征程——如何在遵循繪畫規律的基礎上,能夠滿足皇帝的偏愛與喜好。



郎世寧的創作經歷並非一帆風順,他需要不斷地揣摩符合皇帝要求的審美樣式、構圖和風格,並且不斷地滿足修改要求。但相應地,郎世寧也在不斷地接受皇帝的指導和指正,和帝王主導的審美風尚融合的更加緊密,作品也漸入佳境。



《瑞谷圖》完成於雍正五年(1727)八月,由皇帝親自頒示,帶有胤禛親筆小楷和玉璽兩枚。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 《瑞谷圖》 絹本設色 56cm×170cm 1727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 《瑞谷圖》 (局部)

這幅畫被認為是雍正與郎世寧的「合筆」之作,其職能是宣示雍正的執政功績,誇耀祥瑞。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 《瑞谷圖》 (局部)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 《瑞谷圖》 (局部)

此時的歐洲已經進入由華托開啟的「洛可可」時代,在此之前,郎世寧的故鄉——米蘭盛行的是文藝復興之後的矯飾主義和巴洛克畫風,特別是光影大師丁托列托和卡拉瓦喬的風格。即便是延續拉斐爾和提香畫風的普桑,在明暗處理上也非常具有戲劇感。

郎世寧的新體畫因為要照顧到雍正帝靜謐樸素的審美傾向,在色彩和造型上去除了歐洲矯飾主義強調的筆法和明暗衝突,也沒有跟隨「洛可可」使用艷麗明快的色彩,而是回歸到了接近拉斐爾的繪畫樣式。

融合中西方繪畫特質、符合中國宮廷審美的新體畫,就這樣逐漸成形了,並且得到皇室的喜愛和推崇,影響了隨後的中國繪畫的發展。

郎世寧的新體畫:讓東方氣度融入西方繪畫

清 郎世寧 《乾隆皇帝大閱圖》 絹本設色 332.5cm×232cm 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乾隆朝,郎世寧開始承接大量肖像、歷史和靜物畫的繪製工作,甚至還有雕塑和建築的任務,可見他和他倡導的新體畫風格在宮廷之中已被深度認可。

這種風格既有別於西方,在東方也獨樹一幟;既表達了清代宮廷的雍容氣度,也體現了郎世寧作為一名畫家對雋永之美的追求,樹立了他在世界美術史上的獨特地位,也是中西視覺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繞不過去的一處「西洋景」。

本文改編自《油畫》2018年第4期

作者:龔之允


《西風中體——雍正朝的郎世寧和他的新體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