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城出土陶器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今天就是夏曆的大年三十了,寫完這篇夏朝的文章,我也去準備過年的年夜飯了。

對於夏朝是否存在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現在爭論已經從學術界擴散到民間。不言而喻,這是一件好事。說明我們國家國富民強,有很多朋友已經可以不管吃喝玩樂,開始有時間關注本民族的歷史。

夏朝的存在與否,其實真的非常重要。並不是某些朋友說的不用理會西方人是否承認。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的根。就像我們今天過年過節,鄉下還保留祭祖的傳統一樣,你從何處來,你的祖先是誰,這件事很重要。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王城地圖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夏朝作為信史,最為人詬病的是《史記》語焉不詳,而實物證據又比較少。但應該指出的是,絕大多數朋友不懂上古歷史和史料,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學者,所以有些看法比較偏,也實屬正常。筆者前幾天發文說的春秋時期秦公青銅器上面記敘了夏和大禹的事迹,有些朋友不以為然,說春秋早期文物不能證明夏朝,沒有發現夏代文物就不能證明夏朝存在。

但我來給你說道說道,二里頭出土的青銅器和綠松石鑲嵌器算不算夏文物呢?如果你認為這些年代和學界公認的夏時代吻合的器物也不是夏文物,那我就沒辦法跟你說了。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王城的城壕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發現夏朝的邏輯思維模式,我給大家梳理梳理。

首先:中國目前傳世可信的《史記》是西漢早期司馬遷寫的,裡面有《夏本紀》,並且羅列了夏代歷王的先後次序。類似的零星史料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文獻,但不成系統。西晉時代出土的戰國魏王陵竹簡,類似於今天的清華簡,則更詳細的記錄了夏朝從大禹到夏桀的事迹,但傳世過程中間出現過散軼,今天匯總的古本《竹書紀年》則是從後世文獻中還原而來的,屬於味千拉麵里的骨湯性質。所以,其可靠性不能得到百分百公認。

其次,商朝最後的都城河南安陽殷墟,是商王盤庚遷都之後的商代晚期都城,發現王陵十幾座,宮殿宮城面積宏大。殷墟出土了數十萬片甲骨,是商王占卜用的器具,保存下來了證明了司馬遷史記記載的商代事迹基本可靠。雖然目前甲骨文中是否有夏字還沒被認可,但商朝存在,商朝滅夏的商王天乙履,就是湯確實存在。則《尚書 湯誓》不可能是偽造的。可作為證據。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王城奠基坑人類遺骨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湯誓》是商湯伐夏桀的誓言,裡面曆數夏桀之罪。就好像刑事上的推論。某甲不見了,某乙自供說自己殺了某甲。並且詳細供述了殺害某甲的過程,他人旁證也證明有這個事,唯一問題就是找不到某甲的屍體。但某甲確實在法律規定的(宣告死亡)時間內再也找不到蹤跡了,那麼在某甲宣告死亡之日,某乙的殺人罪行是可以確定的,唯一的區別就在於量刑方面可能會略微從輕。筆者大學學的是法律,雖然丟了多少年了,但大致分析的邏輯應該還不會失誤。您看看這個邏輯是否成立。如果這樣,則商湯滅夏的證據由湯本人供述,夏朝存在。

再者,從殷墟甲骨文商王世系和《史記》等其他史料,包括天文學,我們甚至可以推斷出武王伐紂是甲子那天早上,歲星現於某地(歲鼎克昏庶有商),也就是科學推斷出年月日。那麼大致的商湯建國年代(誤差幾十年之內)應當是正確的。則商滅夏之前的歷代商侯他們所屬的年代是夏還是商呢?(商湯建國之前的十幾代商侯被稱為先公,在甲骨文里屢見)答案是:肯定不是商!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王城出土的青銅器殘片年代距今約4100年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商人自己都說是自己的祖先湯滅了夏(《尚書》),甲骨文中從王亥,上甲微兩位最重要的先公,到商湯,七八代先公的次序清清楚楚,且不是孤例。王亥,上甲微的事迹《竹書紀年》記敘得非常詳細,並且有同時期的夏王事迹。則可以肯定的是,先公王亥和上甲微時期,確實商不是天下共主,那麼那個時代一定不屬於商朝!不屬於商朝屬於什麼呢?就算你不承認夏朝存在,你不能否定那個對應於夏朝的幾百年是夏時代吧?

夏商周斷代工程推定夏代存在於公元前2070~前1600年,對應的年代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王灣三期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這點應該是沒有大問題的。我們先不用爭論具體年代是否準確,先要用證據肯定這幾百年屬於夏時代,如果這個結論你不否定,那麼對應年代出土的文物,比如二里頭的青銅爵,綠松石牌等高等級文物,不管它是不是屬於夏都,說它是夏城應該爭議不大。所以筆者推論二里頭為夏晚期昆吾國都,也就是夏城,起碼能確信此時這個大城屬於夏時代,至於夏桀都城在哪?夏時代夏後氏到底是天下共主還是部落聯盟首領這個可以慢慢討論了。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所以,今天說的,就是夏時代夏後氏大禹的都城。這是夏時代第一座都城或者王城。它在哪呢?《國語·周語》上有"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的文字。韋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陽城,崇高所近。"《國語·周語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鯀。"韋昭注:"崇,鯀國。伯,爵也。"崇山即嵩山。也就是說嵩山附近是夏禹之國。也就是登封一代。

《水經注》云:「潁水出潁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西南過其縣南。」 酈道元註:昔舜禪禹,禹避商均,伯益避啟並於此……縣南對箕山。」古《竹書紀年》載:「夏後氏禹居陽城。」《漢書》注等也說「禹都陽城」。檢歷史文獻,歷史上記載時代最早的陽城在今日登封告城一帶。

上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登封告城鎮一代發現了一座春秋時期的古城。城內出土了帶有「陽城,陽城倉器」字樣的陶器,證明這裡是春秋古城陽城。這裡春秋時期屬於鄭國地域,秦代較陽城縣。但這個並不是史料中的禹都陽城。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後來,考古學家在春秋陽城遺址西鄰之八方村王城崗一帶,再次發現龍山文化時期的兩座小城和一座大城。大城面積達35萬平方米以上。有用泥土夯築的城牆,城外有防禦性質的環壕。城內發現了陶文、青銅器殘片等。城牆、疑似文字、青銅器殘片的發現,表明這一時期的王城崗社會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經碳十四測定,小城使用年代為公元前2190年—前1965年,大城使用年代為公元前2090年—前2030年。

這樣就和目前認為的夏朝建立於公元前2070年相差不遠。再加上此地春秋時期就一直叫陽城。則這個地方無論地名還是年代都和夏時代夏禹基本吻合。這個小城也和史料中夏禹之父鯀做城可以匹配。小城內發現的用人奠基的奠基坑13座, 其中一座坑就出土人類遺骨7具,則顯而易見此時已經出現了奴隸和戰爭,一部分人可以決定另一部分人的生死!這就是國家的雛形。有城有兵有奴隸有青銅,可能出現了文字,這難道不算文明嗎?起碼是文明的初創期吧?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二里頭出土的最早青銅完整器爵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在王城崗遺址小城之西城內的灰坑中,還發現了一片青銅器殘片,絕對年代為公元前2050年~前1994年之間 。銅片只有5、6厘米見方,發掘者比照出土陶鬶的形制,推測應為銅鬶的腹與袋狀足的殘片。雖然沒有完整器出土,但絕對年代可以證明,公元前2000年時代,青銅器已經出現了,只是數量非常少,還屬於銅石並用,以石器為主的時代。

王城崗遺址還出土有玉器(琮等)、綠松石器和白陶器等特殊的手工業製品。這和二里頭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從王城崗到二里頭,直線距離只有60公里,由此可見夏時代(不是夏朝)這裡屬於夏民活動的重要區域之一是沒有問題的。也證明了伊洛平原地區自古以來一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發現夏禹都城?這座遺址揭示最早的夏|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二里頭出土的陶觚,和青銅觚器型雷同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王城崗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重要考古發現,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和中國歷史文化,歡迎關注瓷器鑒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路,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歷史文化和文物鑒定知識和圖片,可以百度瓷器鑒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