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的嬰兒基因編輯研究還在繼續,這一次來自美國

新的嬰兒基因編輯研究還在繼續,這一次來自美國

新的嬰兒基因編輯研究還在繼續,這一次來自美國

基因編輯技術還在以更激進的方式進行。

據《MIT 科技評論》報道,29 歲的美國程序員 Bryan Bishop 已經開啟一個新項目,他的商業計劃書顯示他正創辦一家專門生產設計嬰兒的公司,並且已經有了第一對父母客戶。Bryan Bishop 有多種身份,他是比特幣投資者,也是「DIY 生物黑客」。

計劃書中展示了科幻一般的願景,完美嬰兒「不用健身就能增長肌肉」,擁有「長命百歲」的基因,或者擁有可以接受任何其他人輸血的血型。

但 Bishop 的基因改造方式同賀建奎有所不同,他想改造男性的精子細胞,然後將其注入卵子,而不是直接改造人類胚胎。改造的過程要從男性的睾丸開始。

Bishop 所說的技術來自哈佛大學。去年 11 月賀建奎宣布實驗成功後的一周,《MIT 科技評論》報道了該校幹細胞研究所牽頭的一項研究。

研究小組嘗試用一種 CRISPR 的優化版本單鹼基編輯(base editing),將目標精子細胞中的 ApoE 基因(與阿茲海默病有關)編輯為低風險基因。單鹼基編輯只需要改變 DNA 中的一個單鹼基就可以完成編輯。這項技術的發明人 David Liu 曾經形容,「CRISPR 就像剪刀,而鹼基編輯器就像鉛筆。」

主導的科學家 Werner Neuhausser 已經拷貝了兩個攜帶高位基因人類的 DNA,他們一生中患有阿茲海默病的風險高達 60%,Neuhausser 10 月還到訪中國探索胚實驗的可能性。

想到改造精子的並不止哈佛大學。位於紐約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一項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對精子細胞進行基因編輯而不用殺死它。他們向精子發射電脈衝,打開細胞壁,然後修改其中的單個基因。實驗進展還有點問題,被改造的精子細胞活性降低,運動速度變慢了。

哈佛大學和威爾康奈爾醫學都暫時還沒有涉及胚胎的計劃,但它們面臨的爭議和賀建奎一樣,出於疾病預防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是否也應該被限制?

目前科學界並沒有達成共識。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 George Daley 就是基因編輯嬰兒的支持者,他表示「修改人類基因這個大膽而備受爭議的研究項目應該繼續前進。」基因編輯毫無疑問是具有重大醫學價值的革命性技術。他認為第一個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生是在正確的道路上一次錯誤的轉彎,「(賀)可能是一個錯誤,但事實不能讓我們迴避問題。」

2018 年 7 月,獨立機構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委員會(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發布報告,他們的結論是,基因編輯是一種全新的生殖選擇方法,雖然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但作為可以影響後代特徵、改變疾病的技術,它本身並不是不能被接受。儘管現在多個國家的法律禁止用於人類胚胎的研究,但不代表以後會有允許這項技術的立法。

學術界的研究還在進行,更激進的商業行為更讓人不寒而慄。Bishop 已經自費建立了一個實驗室開展小鼠實驗,據稱目前已經進行過 30 例實驗。他們將經過編輯的基因植入小鼠睾丸。目前還沒有成功繁育出下一代。

2018 年 11 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宣稱用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改造了人類胚胎基因,一對雙胞胎女嬰如期誕下,據稱一生不會感染艾滋,全世界為之震驚。新華社 1 月報道,廣東省對賀建奎展開調查,「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涉嫌犯罪的機構和人員將會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南方科技大學已與賀解除勞務關係。

題圖來自 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一位希望「為經濟啟蒙時代提供方法論」的財經作家,在互聯網興起的那幾年
Zara 換了個新標識,更緊湊、更女性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