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的硬核時代來了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的硬核時代來了

《流浪地球》從暑期檔改檔而來,在這個春節檔終於要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最初這部電影算是春節檔中比較不受待見的,一方面兩個半小時時長在春節這個時期對影院來說不算友好,對觀眾來說,國產科幻,還跳票改期,很難在一開始就讓人抱有期待。

而隨著上映前一段時間幾輪點映看片的口碑發酵,幾乎可以預見,這是一部可能先期會輸在排片,但終究會靠口碑發酵拉長放映期限實現大逆襲的電影。春節來臨,雖然合家歡喜劇片畫風更應景,但《流浪地球》卻是一部無論擺在哪個檔期,都值得走進電影院看的片子。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的硬核時代來了

說中國科幻這次終於「硬了」,這個說法是立得住的。比起大部分時候,國產片包裝著一個未來世界的高概念講一個通俗的英雄拯救瑪麗蘇的愛情故事套路,《流浪地球》真正做到基於物理科學構建了一套世界觀。團隊用了八個月構建世界觀,寫了100年編年史,連電影里1秒閃過的道具教科書都編了。同時在特效畫面上也真正做到一部科幻片應有的體量和質量。

建議可以在看電影之前先去看一下原著小說,兩萬字的中篇不長,但對於理解整個故事的世界觀和這一群人所處的時代有巨大的幫助。且因為電影幾乎只是藉助世界觀而劇情完全是全新的創作,所以也不用怕被劇透。

《流浪地球》的小說是一部編年史,幾乎是十分均衡地描繪整個流浪地球計劃的前半段。鋪就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段落,就彷彿拉開了人和當下所處時代的距離,帶著一種陌生的審視感。

電影並沒有在最初著重筆墨去講述這一背景,而是很快將觀眾帶入生活的場景。科幻片里的未來世界大多清冷,是那種素得人冒涼氣的未來工業感,尤其劉慈欣的原著也有這種冷峻。而在北京地下城一切如常,舞龍舞獅的春節傳統依然繼續,人們耍著貧嘴的生活充滿了接地氣的元素,這樣的設定反而讓人覺得「科幻」。電影中還設置了許多笑點,包括北京看不到星星疑惑北京交通委的語音提示。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的硬核時代來了

和原著小說跨越了三代人的故事相比。電影僅選取了其中的三天,還剛好是春節,拋開影片的市場考慮,其實這不是一個高明的設定,但無傷大雅。在漫長的100代人類的接力中,電影只截取了宇航員吳京,即將結束自己的任務返回地球的那三天,飛船上和地球上發生的事。原著小說中,主角父親歸來的途中也是要犧牲的,但他是駕駛飛船與隕石碎片作鬥爭時犧牲,而當時地球上的人則安然無恙。電影的改編將整個危機更多地設置在地球,受木星引力的影響,地球上,上千座發動機出現癱瘓,全球人類共同開展了救援行動。絕大部分的篇幅著眼於地球,讓影片呈現出更偏向「災難片」這一類型的面貌。

穿越時間看到當下,一切追逐都變得沒有意義,它並不是一個傳統的,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價值取向,從一開始,抽籤進入地下城的設置就意味著,絕大多數人類被放棄了,在這個時代里,人的犧牲是常態的,生命在自然面前脆弱如粉塵,以今天的價值觀看,放棄一半人口等同於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大屠殺」簡直是一件太可怕的事,但放在太陽要爆炸這樣的背景下,也不過只是人類自救過程中的一個小步驟了。

這樣殘酷的設定,從一開始就為整個故事埋下悲壯的種子。在春節檔這樣一個彷彿快樂是真理的節點,從一開始就知道主角要領便當,並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觀影體驗。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的硬核時代來了

《流浪地球》雖然是一個高度集中地不斷推進升級矛盾的類型化敘事影片,但它也不止於講述一個災難性的事件和突破災難解決危機的過程,其中也包含了劉慈欣小說中慣有的哲學思考。

不斷的毀滅和犧牲,依然吸引著人類前赴後繼。所有的犧牲,卻要被證明是徒勞的。而即便是徒勞,人們依然會前赴後繼,到最後未必是真的為了拯救地球,只是一種支撐生存的本能,需要一些信念,在漫長的時間裡對抗絕望。

除去宏大的背景,即便把事件濃縮到三天中的運送火石小分隊,死亡也不是什麼大事,有些人死的時候贏得特寫,有些人壯烈犧牲只是鏡頭裡的背景。而「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這句話,在劉慈欣的原著小說中尚不具備題眼的分量。影片則幾乎是圍繞這樣的一句話展開的,從一開始中學生對其嗤之以鼻,到最後這句話成為女主召喚全人類共同拯救自身的魔法口訣。雖然這種刻意感也不是影片的加分項,「傻白甜」拯救世界的煽情雖然在劇作層面非常符合好萊塢套路,但畢竟顯得過於簡單粗暴和理想化。

致敬《2001太空漫遊》的紅眼機器人設定,在最初的時候會讓人覺得有過於刻意的「設計感」,而之後則將機器人的叛逃拉回為人類更高層級面對理性的終極抉擇。機器執行的依然是人的命令,而人類要面臨的則是極致的殘酷:是選擇拼盡最後一絲希望保護眼下35億人口的地球,還是以更大的成功率,確保人類文明火種的延續。機器說,「讓人類保持理智,果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如果電影的落點在於此,則可能讓電影的「科幻」意味更濃些,也讓這段「流浪旅程」走得更遠。而吳京做出的選擇,則讓電影更加「太空版戰狼」了。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的硬核時代來了

但毫無疑問,集中三天和一家人的視角看這2500年的「流浪地球」的計劃無疑是管中窺豹。僅僅三天,就如此恢弘震動人心的情節鋪墊,整個時代的宏大感和其肩負的悲壯感在片尾原著敘事以旁白的形式響起時得到了飛躍性的提升。不知道這部影片是否還會有續集,畢竟在流浪的一百代人中,故事應該是層出不窮的,它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商業框架,每經過一個時段,能夠發生的故事或者事故都足以展現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畫卷。前文說導演沒有一開始交代整個世界觀和流浪地球計劃的背景是十分明智的,先給觀眾直觀的三天,再講述整個背景,那種壯烈感,又是劉慈欣原汁原味的文字敘述,真的是會讓人起雞皮疙瘩。

至於特效,看的過程中沒有違和感,等片尾字幕的時候特意留下看完所有的演職人員名單,百分之七十的特效都出自中國團隊,則更有一分電影之外的感慨。不管電影最終票房和評價幾何,可以預見的是,這部電影真正培養了一個團隊,能夠真正負擔符合比肩全球的視覺效果呈現。這種經驗甚至是比電影本身更為寶貴的。

當然作為科幻片,《流浪地球》尚有許多並不讓人滿意的地方,比如過於滿溢的情節讓許多危機的發生和解決都過於潦草,比如一把火燒掉一個攝像頭實體就等於關閉了人工智慧的操作,確實有點太過於偷懶。人物的臉譜化以及整個電影最終走向的簡單粗暴和家庭情感煽動,讓影片從格局、從內核上來說是有悖於劉慈欣小說原著方向的。但以一部電影的觀感來說,視覺上的、感官刺激上的、情感共鳴上的,《流浪地球》都做到了高分,說這樣的電影開啟「國產科幻元年」,已經足夠讓人信服和為之燃了。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片的硬核時代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