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能不能打孩子屁股?哈佛大學的實驗給出這樣意外結論

能不能打孩子屁股?哈佛大學的實驗給出這樣意外結論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 | 常爸


來源 | 常青藤爸爸(ID:

ivydad_ivydad



「棍棒之下出孝子!」


「打是疼,罵是愛。」


「一天不打,上房揭瓦!」

對付孩子,父母一旦內心崩潰,洪荒之力難免爆發。



所以這些祖傳千年的育兒功夫,由於簡單粗暴直接有效,很容易就被激發出來了。

「竹筍炒肉片」這道家常「菜」已經是超級經典了,經常忍不住想用,是不是?

據隨便調查,大部分父母還是很難守住這類節操的。


三番五次被拱火之後,往往腦子裡只剩下一個念頭——打。

 

可一通惡揍或者臭罵之後,清醒過來的老母親老父親們又難免陷入老淚縱橫、捶胸頓足的懊悔之中。


「剛剛下手會不會重了點?」


「怕是給娃留下心理陰影了。」

「本來說好不再打孩子了。」


「打孩子果然會上癮,有了一次,就不自覺會有第二次。」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4年的一份報告稱,



全世界有多達80%的父母都打過孩子,更有相當一部分父母壓根兒沒把打孩子這件事當回事——


儘管知道這樣不好,卻仍然覺得很平常,是可以接受的。


之所以認為平常……



歸根結底,還是父母們對打孩子屁股這個行為的後果認識還不夠深刻吧?

最近在哈佛的發展心理學課上,教授帶領我們研究討論了幾個著名的實驗,和「打孩子」所帶來的危害相關。


今天就來挑重要內容給大家轉述下。

希望這篇文章對孩子來說,能像尚方寶劍一樣必要和及時,



對於我們做家長的,不管是用於自省還是轉發給他人自省,也都是極好的。

1

想讓孩子遠離暴力?


先從「我」做起

孩子天生就愛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就連許多動物的幼崽也會不自覺地模仿成年動物的一舉一動。

上周我們在發展心理學課上,就講了著名的社會認知理論之父Albert Bandura關於modeling的理論。

下面是課上教授給我們放的一段視頻,她自黑說:



this is the highlight of the class。


這節課你們要是什麼都記不住,應該也能記住這個視頻。

這是一隻小貓在模仿貓媽媽洗臉,它和貓媽媽的動作就像模子里刻出來一樣,幾乎可以算是整齊劃一。



而我們的孩子,只能更厲害啊!

最近有個小孩「做飯」的視頻就很火,

畫面中這個頂多2、3歲的孩子興高采烈地完成了一系列的顛鍋、加料、磕雞蛋、踩火動作,



動作嫻熟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

看到他,腦海中就能想像出他家人在灶台邊忙碌的樣子。


(加雞蛋)


(顛鍋小王子)

若論起自家小人兒的模仿力,想必每個家長也都能舉出一筐筐的例子吧!

社會認知理論之父Albert Bandura被認為是當今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對於孩子驚人的模仿行為,他曾做過一番深入的研究。


(Albert Bandura)

模仿的前提是觀察。



觀察性學習是基於四個步驟的建模過程,以下這段引自我們上課時的學習資料,看著頭大的可以先跳過:


認知過程(Learning Processes)包含了:



  • 步驟一:關注



  • 步驟二:記憶留存

表現過程(Performance Processes)包含了:



  • 步驟三:重複行為



  • 步驟四:動機

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孩子看到一種行為的時候(步驟一),

他的腦海中會留下記憶(步驟二),然後自然而然地就會去模仿(步驟三),一旦有機會就會表現出同樣的舉動(步驟四)。

再簡單一點,「說人話」,就是,

孩子們只需要通過觀察,而不需要專門的行為模仿訓練,就能夠學到「東西」!

咦?明明我們是沖著「打孩子」點進來的,怎麼在模仿的事上越說越偏了?別急,關鍵來了——

之所以前面費那麼多口舌,就是想告訴大家,

正因為模仿是不用教的,所以孩子們才可能照單全收!



你某一天隨口而出的一句髒話,自己當時都沒在意,隔了好幾天,發現孩子竟然原封不動地說了出來。

別人家的孩子舌綻蓮花,你的孩子口吐髒話,這時你急了,叮囑娃「不要學」。

抱歉,做不到,人家腦海里沒有橡皮擦!

所以,為什麼不能打孩子,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因為有樣學樣,生活在暴力之下的孩子,更可能後患無窮。

早在1963年,Albert Bandura等人就進行了一項研究攻擊性社會行為的實驗。

66個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被分成三組看同一個視頻,視頻里一個成年人在對一個充氣娃娃拳打腳踢。

之後,三組孩子又繼續分別看到了這個行為帶來的不同結果:



  • 第1組孩子看到這個成年人因為攻擊性行為得到了獎賞;



  • 第2組孩子看到這個成年人因為攻擊性行為被另外一個成年人斥責;



  • 第3組孩子看到這個成年人沒有因為攻擊性行為得到任何獎勵或懲罰。

之後,第1組和第3組孩子便開始出現了攻擊性行為。

對於這個結果,想必大家都很好理解,所以研究人員想要繼續了解,第2組的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就會「動搖」?

他們又做了進一步實驗:



這三組兒童隨後被告知,只要他們再現視頻中的行為,就能夠獲得獎勵。

結果無一例外的,三組孩子全部都完整地模仿了視頻里的攻擊性行為。


 

是的,就連小女孩都表現出了讓人膽顫的暴力舉動。

這說明了什麼?



當攻擊性行為受到了肯定,天性好模仿的孩子,就會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


大人動手打孩子,就相當於給孩子做出了一個不良的行為示範,讓孩子以為這樣的做法是合理的,是可以被接受的,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

換句話說,用打孩子來讓孩子聽話,就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打」是比用語言溝通更加高效、更能讓人快速順從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這會讓他以後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而且他還會認為這樣做是對的。

2

被暴力對待過的孩子


更可能對他人施加暴力

美國兒科學會官方雜誌《Pediatrics》2010年4月刊登了一篇名為 



「Mothers』 Spanking of 3-Year-Old Children and Subsequent Risk of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母親打3歲孩子屁股與孩子攻擊性行為的後續風險》的論文。

研究對象來自美國20個大城市的家庭,共2461人,研究人員分別在孩子3歲和5歲時對母親進行了訪談追蹤。

研究發現,在3歲時受到頻繁體罰的孩子(在訪談前一個月內發生2次以上),到了5歲的時候,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概率比不受體罰的孩子增加了49%。

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和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研究人員對「父母打孩子」這件事則進行了長達50多年的跟蹤研究。

這項研究涵蓋了超過160,000名兒童的數據,最後他們進行了一項薈萃分析,其結論是:

體罰,比如打屁股,

會增加兒童攻擊性行為的風險。

而且,打孩子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它只會傷害孩子,帶來更多問題。

包括:



  • 反社會行為



  • 使孩子具有侵略性



  • 給孩子身體帶來傷害



  • 心理健康問題

打屁股的長期影響是直接而明顯的:

孩童時期越經常挨揍的人,在成年後越有可能表現出反社會行為,並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同時,

打孩子也會破壞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當孩子長大,會迫切地想要逃離父母,他們會把大量時間花在學校和朋友上。

這些人也更有可能在為人父母后採取打罵孩子的粗暴方式,從而導致這種錯誤方式的暴力循環。

打孩子,無論是眼下、不久的將來,還是更長遠的未來,只有弊端以及更深層的弊端。



當你忍不住抬起手,請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同時不妨默念六字真言:



「孩子是親生的,孩子是親生的,孩子是親生的……」

下面這首詩叫做《孩子從生活中學到什麼》,由國際著名詩人、美國兒童教育專家多蘿西·勞·諾特在1954年創作。



這首詩非常治癒,也讓我時常反思究竟父子一場,我們這一生會給對方帶來怎樣的影響.

也以此作為本文的結尾吧。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們將學會指責。」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們將學會憂慮。」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之中,他們將學會膽怯。」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們將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寬容之中,他們將學會忍耐。」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美之中,他們將學會欣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納之中,他們將學會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們將學會對自己和他人擁有信心。」

*作者簡介:常青藤爸爸(ID: ivydad_ivydad),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運營,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好看」 

大家好,我是小樹媽媽,愛閱讀、愛分享、更愛家裡的兩個娃。

創辦成長樹這個平台

3年

了,收穫了

200多萬

媽媽的關注,現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寶爸寶媽,每天為大家提供原創育兒好文、精選好物、有聲繪本,累計發布了

300多

篇原創文章。

如果你家也有

3-12

的娃,那咱們就算相見恨晚,現在關注,小樹媽媽還有

見面禮

送給你。

特 別 推 薦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入群,

還可以免費獲得價值

199元

的成語課程一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唯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有趣好看知識量大,家有6歲以上娃必入!!!丨返團
比老公還管用!擦地、擦桌、擦玻璃,它能身兼數職!丨明日團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