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影響孩子一生的隱性傷害

影響孩子一生的隱性傷害

在家裡,有些家長也沒有意識到,當孩子犯錯之後,對其冷冰冰的言語口氣、冷漠的眼神其實並非科學的 「冷處理」,而是一種冷暴力。調查發現,約有七種言行被列為日常生活和教學中容易對孩子造成隱性傷害。隱性傷害是指對兒童所造成的一種心理傷害,使兒童的心理不能健康發展。由於隱性傷害不如顯性傷害的後果明顯,隱蔽性較強,在幼兒表現出心理障礙時,人們才會覺察到。因此,隱性傷害對個體和社會的危害性更大,更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影響孩子一生的隱性傷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 恫嚇: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一些孩子在調查中都表示,爸爸媽媽曾用「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再不起床爸爸媽媽就都走了,你一個人在家吧」等話語來嚇唬他們。這些話都是家長在無意間說出來的,家長不以為意,但孩子卻記住了,而且,不少孩子會信以為真。調查中,大班的寶寶紛紛反映,還有一些諸如「我不喜歡你了」、「誰會喜歡你」、「討厭死了」等讓孩子受傷害的話都曾經從父母嘴裡聽到。這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從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2. 徹底否定:你怎麼這麼笨

有時,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行為舉止和言行進行不適當的點評,或者不經意的諷刺、挖苦,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很多家長喜歡把 「小笨蛋」「真笨」掛在嘴邊,有時甚至感覺家長是帶著愛意來說這句話。但孩子因為年齡太小,分別不清父母或老師說這句話的真正意圖,如果經常說孩子笨,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很笨,不如別人,容易導致自卑、情緒低落、焦慮甚至自我懷疑。

影響孩子一生的隱性傷害

3. 情緒轉移:心煩就對孩子粗暴或敷衍

記者採訪了五六位年輕家長,他們都表示,工作壓力大,如果遇到被領導批評或者工作特別繁忙而不得不帶回家的時候,再遇上孩子「作」或調皮,就可能對孩子講話時帶上自己的情緒而顯得粗暴或敷衍,有的父母會在事後產生內疚情緒,有的家長則覺得這很正常。其實,父母把工作中的負面情緒有意無意帶給孩子,很容易對孩子造成隱性傷害。

4. 忽略漠視:容易導致孩子自卑

老師在孩子眼中的地位有時甚至超過父母,得不到老師的肯定,對很多孩子來說,這是致命的打擊。如果一個孩子和老師打招呼,老師不理他;上課舉手老師不叫他。不出三天,孩子就會產生 「老師不喜歡我」的想法,如果持續一周,孩子就開始對上學沒有興趣,自信心減退。失去自信,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有多大,這是難以想像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無意中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

5. 比較:總表揚別人家的孩子

當眾批評孩子是許多家長經常無意間做出的行為之一,也有些家長因為謙虛總是在別人面前說孩子 「不行」,這也是無意隱性傷害的表現之一。即使是當著家人的面批評孩子,也會使孩子感到自尊心受挫,更不要說當著外人的面。大5班男孩陽陽、大1班女孩蓉蓉都表示,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常常會把自己和別的孩子比較,經常在自己面前表揚 「別人家孩子」,而孩子們最討厭的就是大人們總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作比較,因為這樣會令他們覺得自己很差勁。心理專家表示, 「別人家的孩子」是許多中國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法超越的一個影子,很容易在無意間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6. 差別對待:「寵兒」「棄兒」同受傷害

內向、文靜的孩子可能比較悶,調皮、活潑的孩子可能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家裡注重「快樂教育」的孩子可能識字量並不大……有的老師喜歡安靜的孩子,有的老師偏愛活潑的孩子,無意間可能導致不同的態度和教育方法,但這些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師眼中的寵兒,可能得到的機會更多,他們也會覺得自己樣樣都強。而 「調皮鬼」則可能在老師看來處處不順眼,容易在教育過程中出現 「不待見」的語言。還有一些孩子可能因為不主動表現而成為被遺忘的角落。這些差別對待無論是對 「寵兒」來說,還是對 「棄兒」來說都不利於心理健康。

影響孩子一生的隱性傷害

7. 定性:使孩子遭遇不公平對待

滬上某幼兒園大班小女孩維維(化名)前一陣子總喜歡把幼兒園的或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悄悄帶回家玩,起初老師沒有發現,一天一個小朋友的家長告訴老師,自己孩子的玩具被維維帶回家並且沒有歸還。老師就觀察了維維,發現他當天也悄悄拿了個幼兒園的小玩具放進書包。於是老師把維維的家長叫來商量這件事,但維維家長覺得這是小孩子無意識行為,並認為 「別的孩子家長也太小氣了」,沒有對孩子的不妥的行為進行及時糾正。老師不同意家長的觀點,但卻做了一個「過分」的行為。她對全班的孩子說,不經人同意悄悄拿別人的東西的行為叫偷,像維維這樣就很不對,結果一些孩子回家後就和家長說維維偷東西,並且不願意和她玩。一方面,老師簡單給孩子的行為定性,使對是非概念尚且模糊的孩子遭遇不公平的對待;另一方面,公開指責維維的行為是 「偷竊」,相當於對其他孩子說 「你們別理她,她是個壞孩子」,這種言行會對有行為偏差孩子造成孤立,令其受到心靈創傷,也不利於其他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

冷處理和冷暴力的界線:關鍵看是否愛孩子

「有時我們的老師有點困惑,因為在教育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需要對孩子進行冷處理的時候,老師害怕這在家長眼中會成為冷暴力。」一位接受採訪的園長對記者說。

冷處理是針對孩子特定的行為進行懲罰,讓孩子明白這是針對其不恰當行為而非針對他這個人,只要改正錯誤的行為就好;冷暴力是針對這個人,而且往往是持續的。對孩子進行冷處理,但平時在其他方面對孩子還是一樣關心,這會讓孩子感覺到是自己的行為出現問題了,家長和老師才會 「冷處理」,他們內心會建立安全感,也會改變不良行為。

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與其照顧者的關心愛護鏈接有密切關係,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拒絕、被忽略、被放棄時,就會影響其安全感。老師是否喜歡自己,很容易被敏感的孩子感覺到。在所有的隱性傷害中,忽視、冷漠、放棄是最傷人的,舉個例子說,當兩個孩子吵架、打架時,他們常常會說 「我不睬你了」,因為這是對別人最嚴重的懲罰。幼兒的身份感和自我認同來自他們的照料者,小孩子從小在父母的眼睛裡看到自己,當他們看到媽媽看著自己眼神是關心的,充滿愛的,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值得愛的人。反過來,如果父母或老師經常用惡狠狠的眼神、淡漠的眼神、鄙視的眼神、責備的眼神看他們,自卑就會瘋長。

建議家長和老師都學點兒童心理學

避免對孩子造成隱性傷害,這對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很高,因為孩子會不斷犯錯,而老師和家長必須學習相關的心理學,否則當孩子調皮時,老師和家長很容易覺得 「孩子是故意跟我過不去」。他們要學習與孩子的相處之道,否則遇到問題很容易感到無助、憤怒、焦慮。一方面,家長要樹立正確的親子觀和教育觀,另一方面,家長要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尊重幼兒,平時民主平等地對待幼兒,注意對幼兒養教結合、愛嚴結合。

心理專家:多肯定心態能造就最優秀孩子

不管家長還是老師,都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比自己優秀。

「一個人從0歲到18歲需要5000次肯定,才能使他充滿自信。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本身就是最優秀的!不管家長還是老師,都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比自己優秀。」這是包振華對小學教師的忠告。

如果說一些話讓成年人氣憤和鬱悶,那麼這些話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就會造成傷害。當老師告訴一個孩子:「你怎麼這麼笨,學了好幾遍還不會。」這不僅僅傷害了孩子,也給我們帶來負面情緒。但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老師相信你只要再好好地看一遍,這些功課你一定都能學會!」這樣不僅讓孩子有了信心,連我們也會想,這是一個勤奮的學生,願意為不懂的功課一遍又一遍地學習。

當負面事情發生時,孩子更需要肯定。孩子本身沒有對錯,萬事皆有原因,可能孩子把一件事情做錯了,可是要相信他的動機是不會錯的。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理由,並找出在這件事情中孩子做的值得肯定的方面。

如何正確地肯定孩子?提供五個方法:第一,肯定事情中可以接受的部分;第二,肯定情緒;第三,肯定動機;第四,肯定事情的發生;第五,肯定事情中沒有想到的可能性。

事情對孩子本身並沒有意義,只有家長和老師的肯定,才能幫助孩子在事情中得到成長。要有一分孩子的心態,你才能夠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逐漸領悟了一些真諦,這10點你領悟了多少
孩子必經的3次叛逆期,父母不打不罵3種教育方式,建議收藏!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