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Carla Accardi | 我只是想找到能讓我為之生活的藝術

Carla Accardi | 我只是想找到能讓我為之生活的藝術


第二自然

(d2ziran.com)


是一個專屬匠人的推廣平台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未藝國際藝術




Carla Accardi,1924年出生於義大利特拉帕尼,2014年去世,被稱為「義大利前衛藝術之母」。



Carla的作品總被歸類為「無形式藝術」,可以等同與於抽象表現主義的巴黎版本。Carla因為與巴黎的畫廊簽約,作品流轉至巴黎,成為無形式藝術代表人物之一。這種藝術形式對立與傳統的立體主義,強調直覺和自發性。無形式藝術的重點不在於藝術家摒棄他們對形式價值的關注,而在於他們拒絕幾何抽象的規律和結構,偏愛一種非理性的手法。由此,無形式藝術產生了具有後現代特徵的非確定性。



Carla的創作大體分為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關注科學的生物角度而生髮出的或收縮或放大的變形蟲,另一種更傾向於幾何學,作品在觀感上更堅硬銳利。


《Senza titolo》,1986



《Spazio diviso》,2010


科學性像是細胞結構的體現,是微生物和生物的微觀結構。


《Senza titolo》,1992


《Labirinto n.19》,1957



Carla的創作經歷了三個階段,從黑白到熒光色再到錫箔。她早期的作品多為自畫像,1946年移居羅馬之後開始其具有實驗性的創作。1954年,她完成了許多彩色繪畫,其中還有兩三幅黑白作品,這些作品中包含Carla個性符號的最初信號。之後,黑白成為她一個時期的創作重點。創作黑白畫時,她通常會先畫個圖樣。在紙面上塗抹蛋白調的顏料,任由紙慢慢地形成各種各樣的符號、結構和交織在一起的東西。這些「符號」蘊含著一種「回歸」,因為它們會再次變化、轉變成畫。Carla會參照過去的作品重複它們,以先前完成的作品為起點,創作下一幅新的畫,但結果會不盡相同,其中包含的新的東西是新畫中最重要的部分。



《Untitled》,1951


《Favoloso su nero n.2》,1954


《Senza titolo》,1954




1960年代,Carla放下黑白畫,開始使用對比強烈的色彩,但創作方法還是和黑白畫一樣。她受到反繪畫(Anti-painting)的啟發,從不用褪暈畫法,也並不在畫架上作畫,只在地板或桌子這類水平面上畫。



《A settori》,1962



《Opposizione arancio turchese》,1960




1965年開始,Carla的創作發生了轉變,在同時代的很多藝術家都轉向「霓虹」這一媒介時,她選擇了非常獨特的材料——錫箔。從此,作品中光感的創造不再依賴於熒光色這種色彩,而是利用錫箔的清晰、明亮創造出一種新的畫面質感。


《Colori misti》,1967


《Bianco》,1969


《Bianco oro(White Gold)》,1966



Carla從始至終投入於繪畫,很少涉及其他媒介。人們有各自獨立的語言,獨立的表達自身的方式。Carla並不喜歡多媒介,在她看來:人們必須集中於一件事物來深掘,並讓她成為深刻而有影響力的東西。


《Ohne Titel》,1984,木質


《Ricomposte tinte》,2000,陶瓷



「我只是想找到我自己的藝術,能讓我為之生活的藝術。」



Carla繪畫背後的魅力在於,作品給觀者帶來的對於藝術的憧憬。她從不希望觀者產生不自在的觀感,她希望所有人能被畫作感動從而熱愛藝術,繼而發現:生活就在藝術的背後。



《Segni rosa》,1967


《Lilla giallo azzurro》,1989


《Senza titolo》,1983


《Rosso》,2000

End



精選好物


楓楊胸針


LIVENQIAN李文倩工作室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  

立即購買




推薦閱讀


一個被藝術耽誤的數學家,帶你暢遊不可能存在的世界

Ins風,北歐風,MUJI風混合型颱風來襲,你招架的住么。




第二自然


挖掘原創設計,傳承傳統手藝


等你們遇見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獨腿拄拐,把紅樓夢中的奢侈品送上戛納紅毯,他是中國最後的絨花匠人...
你的耳環還是只找得到一隻?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