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總結2018年《保健時報》10條最有用的健康新知識,一定要轉給爸媽看!

總結2018年《保健時報》10條最有用的健康新知識,一定要轉給爸媽看!

老年朋友們老年朋友們,戊戌狗年馬上就要跟我們說再見了,這一年裡湧現出了很多新的醫學研究成果,為人們尋求健康提供了新的路徑的路徑。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不妨對戊戌狗年做個盤點,

保健時報編輯部遴選出了這一年《保健時報》刊登的最新穎、最實用的10條養老新知,幫助大家改變不科學的生活習慣,樹立新的健康理念,迎接己亥豬年。

活得有價值,老人更健康

1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中老年人感覺自己的生活很有意義或價值,那麼他們的人際關係會更和諧、社交活動更廣泛、孤獨感(獨處時間)更少,身心也更健康,患上抑鬱症、慢性疼痛或殘疾的幾率也會下降。感覺活得有價值的人,更有可能做出積極的生活方式改變,比如每天鍛煉、多吃水果和蔬菜、積极參与社會活動。

60 歲是人生黃金期

2

60 歲是成年人的黃金時期,這時自我認同感、經驗、能力都達到了峰值。這是瑞士伯爾尼大學一項研究結論。研究者指出,與退休後停止工作的人相比,繼續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狀態會更好。人到老年,要挑戰的不是衰老,而是對衰老的恐懼。

「5 個圈」讓退休族更有價值感

3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

1.社交有益,孤單有害。

2.不在朋友多與少,而在感情淺與深。

3.良好的社交保護機體,也保護腦力。

老人不妨根據自己的喜好,建立5種社交圈:以旅遊為圓心建旅友圈,以興趣愛好為中心建興趣圈,以老年大學為中心建學友圈,以小區為圓心建鄰里圈,以社會活動為圓心建公益圈。

深度閱讀是長壽良方

4

耶魯大學公共健康專家進行了一項為期 11 年的調查,研究人員跟蹤記錄了3600名50歲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健康與閱讀習慣。結果發現,每天閱讀時長與預期壽命呈正相關,愛讀書的人比不愛讀書的人平均壽命長近兩歲。特別是,和一看了之的淺度閱讀相比,深度閱讀更奏效。

60 歲以後戒煙也能延壽

5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退休人員協會一項基於 16 萬人的研究發現,在 30~69 歲之間不同節點上戒煙,可以顯著降低死亡幾率。

研究者指出,戒煙的人和目前仍在吸煙的人相比,在 70 歲後死亡的風險仍會很大程度地降低。醫務工作者需要不分年齡、對所有吸煙者都強調戒煙。

養花可讓老人延壽 30%

6

《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報道顯示,諸如園藝或手工這樣的日常活動,有可能使 60 歲以上的人壽命延長30%。

國內一項實驗發現,老人經過 6 次園藝活動,具有臨界高血壓的老人比例,從28%下降到24%。美國一項調查指出,愛干園藝活兒的老人骨骼密度、手指的抓握力、腿和腰背肌肉力量和指數都比較高。

跳舞能逆轉大腦衰老

7

發表在瑞士《人類神經科學前沿》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可以逆轉大腦中的衰老跡象,而跳舞的效果最顯著。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專家發現,跳舞和耐力訓練都能增強大腦中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的區域,而只有跳舞在改善平衡方面作用顯著。

保健食品≠藥品

8

保健食品聲稱具有調節機體功能、預防某些特定疾病或能夠改善體質的作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僅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適於特定人群食用,一般有規定的食用量。

藥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證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藥品一般需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囤積症是一種精神疾病

9

囤積症是一種過度收集、購買以及無法丟棄物品的強迫性行為,嚴重者甚至可以引發抑鬱和焦慮,英國約340萬人患上此疾病。囤積症多見於老年人,但就診率很低。大多數患者並不認為自己有問題,因此不會主動看病。而且患者依從性不高,很容易放棄治療,效。

對於囤積障礙患者來說,最主要的治療是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逐步改變當事人的認知。

「超級老人」的秘訣:走出舒適區

10

醫學界通常把那些記憶力和注意力比同齡人好,甚至和年輕人不相上下的老人稱為「超級老人」。美國波士頓大學專家表示,參加困難、繁重一些的工作,走出心理舒適區應該是成為超級老人的秘訣之一。研究表明,當人進行困難的腦力或體力工作時,大腦的相應區域會得到鍛煉。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楚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發布最新膽固醇指南,預防心腦血管病,這類人要從2歲開始檢查!
「腦子越用越靈」?謹防用腦過度導致老年痴呆!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