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毫無徵兆!38歲二孩媽媽倒地心臟驟停,丈夫崩潰:兒子才兩歲

毫無徵兆!38歲二孩媽媽倒地心臟驟停,丈夫崩潰:兒子才兩歲

十幾個日日夜夜,小姚不敢回家,他整日整夜守在浙江醫院三墩院區重症監護病房(ICU)門口。

那扇透明的玻璃門開了又關,關了又開,除了忙碌的醫生護士的身影,什麼也看不到,只有每天下午規定的探視時間,他才能夠進入ICU看望渾身插滿了管子的妻子小靜(化名)。


即便如此,小姚也堅持在外面守著,他不知道,這樣的陪伴還能陪多久,他不知道,妻子會不會醒來,他更不知道,

如果妻子再也不能醒過來,家裡的兩個孩子又該怎麼辦……

回想起這一切就像是做夢,1月6日,2019年的第一個周末,小姚和小靜帶著兩個孩子在外面吃完飯,一家人其樂融融,誰也不會料到,意外會在哪一刻來臨。

吃完晚飯回家之後,9點30分左右,

毫無徵兆,小靜突然倒地,

好像氣喘不過來的樣子,小姚慌了神,好好的妻子,怎麼突然就這樣了?

女兒立即打了120,小姚接過電話,按照120的指示,一邊開著電話,一邊開始給妻子做心肺復甦,1、2、3、4……小姚已經不記得當時自己的大腦還能不能思考,只是機械地按壓,做人工呼吸。

15分鐘後,120人員到達,小靜被抬上了救護車。



她如此年輕,一定要救回來


晚上10點不到,呼嘯的救護車把命懸一線的小靜帶到了浙江醫院三墩院區急診,急診科、麻醉手術部、ICU、心血管內科數十位醫務人員迅速到位。


「當時患者情況不容樂觀,血氧飽和度極低,心跳微弱,沒有自主呼吸。

患者家屬好幾次要下跪,讓我們一定要救回患者。

「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絕不會放棄」 「心跳微弱,不能放棄,一定還有別的辦法!」「血壓很低,一定要維持住!」當天晚上搶救小靜的醫護人員徹夜未眠,只為這個年輕的生命,為了一個完整的家庭不至於墜入痛苦的深淵。

急診緊急除顫搶救,心血管內科會診,CT檢查排除顱內血管問題……一系列的搶救中,小靜恢復了微弱的心跳,血壓依然很低,升壓藥物也不能維持最基礎的血壓,血氧飽和度過低,這一切表明,

小靜沒有脫離危險,正掙扎在生死邊緣。


「我相信醫生!」

此時的小姚幾乎崩潰,他沒有辦法接受傍晚還陪伴著他和兩個孩子的妻子,短短几個小時後卻命懸一線,「她什麼話都沒有說,如果救不回來,我怎麼辦?

我們的小兒子才2歲多,沒有了媽媽,怎麼辦?

」小姚無法停止思考這些痛苦的問題,他一遍又一遍求醫生,一定要把小靜救回來。

小靜狀況極不穩定,心跳微弱,血壓很低,失去意識……有兩種治療方案,

一是保守治療,看小靜能不能度過難關,二是積極治療,用上先進的體外膜氧合(ECMO),給予心肺功能支持。

保守治療,小靜恢復的可能性很小,積極治療,需要高昂的醫療費用,同時並不一定保證小靜就能夠被救回來。 小姚沒有任何猶豫:「一定要救,積極治療!我相信醫生!」

此時已經深夜,小姚下定決心要讓小靜接受積極治療後,一個電話,浙江醫院重症醫學科蔡國龍主任醫師、胡才寶副主任醫師,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金紅峰主任醫師、王江挺副主任醫師等立即從家裡趕到醫院, ECMO團隊即刻準備就緒,凌晨一點多,小靜置管上機。


這是另一場搶救戰


如果說急診搶救是第一場戰役的話,ECMO置管上機後則是另外一場戰役。


兩根粗粗的管子接到了小靜的股動脈和股靜脈上,儀器維持著她的生命。ECMO作為一種可經皮置入的機械循環輔助技術,可同時提供雙心室聯合呼吸輔助,近年來開始應用於常規生命支持無效的各種急性循環、呼吸衰竭。簡單來說,它就是心肺替代,使用人工膜肺和人工泵,讓心和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並維持機體所需的氧供和血流,為心肺功能的恢復贏得寶貴的時間。

置管後的24~48小時是至關重要的時刻,整個ECMO團隊度過了不眠不休的幾十個小時。蔡國龍接到電話立即趕赴醫院,多學科會診討論最佳治療方案;胡才寶、浙江醫院重症醫學科陳上仲醫師、任奇護師凌晨時分趕到醫院20幾個小時沒有合眼;任奇則乾脆40幾個小時沒有回家,困了就稍微閉一會兒眼睛;浙江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林娟副主任護師一夜未眠。

他們守在小靜身邊,眼睛都不敢合一下,「患者被送進ICU的時候情況危急,家屬非常配合,我們希望能夠把年輕的患者救回來,希望患者在ECMO的幫助下能夠醒過來,

面對生命,我們惟有全力以赴!

」蔡國龍說。

小靜進了ICU,


焦急的小姚被攔在了玻璃門外,


誰都不希望,


這扇玻璃門是生死之門。

為了明確病因,置管上機穩定後的小靜被送到導管室做心臟血管造影,包括ICU、心血管內科、麻醉手術部等多學科團隊為她保駕護航。血壓低,心跳微弱,心臟血管造影也變得異常艱難,這中間還多次發生危險進行搶救。最後血管造影和心超顯示小靜

左右冠狀動脈瘤樣擴張,考慮為川崎病後遺症,這可能就是她心臟驟停的原因。

看著妻子身上插滿了管子,各種儀器發出滴滴滴的聲音,小姚惟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妻子能夠醒過來,「既然交給了醫生,不管結果如何,我都相信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救她」。大部分時間,小姚只能等在ICU外面,等待著哪怕是一點點的好消息。那幾天,是小姚生命中最漫長的等待。

所有的搶救、堅持、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都沒有白費,小靜血壓慢慢穩定,心臟功能有所恢復,終於ECMO可以撤機了,

60幾個小時,3天的守護,ECMO團隊陪著小靜闖過生死之門。


不是誰都能那麼幸運


ECMO撤機後的3天,撤下了呼吸機,一天後拔管,進入ICU的第10天,小靜在ICU拿著手機安排生意上的事。

看到照顧她多天的胡才寶,小靜說,肚子很餓,想吃點什麼。胡才寶交代她,可以吃軟一點的食物,不能太多,生意上的事就別管那麼多了,養好身體再說。小靜還擔心家裡的孩子,要期末考試,詢問著什麼時候可以進入普通病房……

這個病房裡曾經有過生命之託,


而小靜和醫護人員之間,


也早已超越了普通的醫患關係,


而是生死之交。

小姚依然守護在ICU外:「這些天,她可以說話了,跟我說晚上會做噩夢,會害怕,

我就更不能回家了,我守在外面,就像在她身邊陪著她一樣

。」



像小靜這樣的患者,能被救回來的,少之又少,院外心臟驟停搶救成功率低於1%。杜常青說,患者家屬及時撥打120,在120到達前,

按照指示,為患者做了心肺復甦,這對後續搶救起到了幫助的作用。

患者進入浙江醫院急診後,多學科立即進行了專業迅速的搶救,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ICU的ECMO團隊迅速介入,快速響應,家屬當機立斷, ECMO的使用為患者贏得了生機。」蔡國龍說。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小靜那麼幸運,


再次提醒,


身體有不適,及時就診,


平時積累急救知識和技能,


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





心肺復甦可以只需做胸外按壓即可

萬一遇到心跳驟停的患者,


如果能及時為其做心肺復甦,


有機會救其一命。

「千萬不要糾結於動作做得標不標準而放棄按壓,按了總比沒按好」。

人們對心肺復甦有一種誤解,認為一定要經過培訓或一定要動作標準才能為別人做心肺復甦,還有的人因為要口對口為患者吹氣而有所顧慮。事實上,對於普通公眾而言,

做心肺復甦,不一定要口對口為患者吹氣,只需做胸外按壓即可

。2010年,美國心臟學會(AHA )就對心肺復甦指南進行修訂時引入了「只需胸外按壓的心肺復甦」理念。

因此,對於心跳驟停的患者,只需為其進行胸外按壓就有機會救其一命。「甚至不要過於糾結按壓的深度和速度,動作做不到標準也沒有關係,在那種情況下,按總比不按好,

但一定要持續、快速、有力按壓

。」梁子敬說,遇到心跳驟停的患者,在囑咐其他人撥打120的同時,可以按「三部曲」操作:



「三部曲」


首先,在其耳邊呼喊並輕拍患者,看其是否有意識;

其次,如果患者沒有反應,可用手探其頸動脈,檢查其是否有心跳;

第三,如果患者沒有心跳,直接在胸外做按壓。「沒有接受心肺復甦培訓的普通公眾也可為患者做心肺復甦,

不要顧慮一分鐘多少次,按下去多少厘米,盡量快速和用力地按壓,不要停

,一直按壓到醫護人員或其他受過培訓的人員到來。」他說,而且,不要期望按幾下,患者就會醒過來,更不要按幾下就停下來商量或觀察。



特別提醒的是,公共場所如果有體外自動除顫器(AED),目擊者應儘快使用除顫器施救;若不能立即拿到AED,應馬上做心肺復甦,在設備可供使用後儘快進行除顫。

施救者應不斷重複上述過程,直到患者有反應或有專業醫護人員接手。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網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有陽氣護體不容易得病?這年頭瞎說都有人信?
從免疫力到脊髓灰質炎疫苗,寶媽速速來學習!

TAG:育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