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金蠶蠱奪人魂魄,挑生蠱腹內播種,談談苗蠱那點事兒

金蠶蠱奪人魂魄,挑生蠱腹內播種,談談苗蠱那點事兒

蠱術,與湘西趕屍術、南洋降頭術合稱為東南亞三大巫術,苗蠱之名尤甚。

「蠱」是個會意字。東漢許慎《說文》:「蠱,腹中蟲也,從蟲從皿」。《左傳》中也說:「皿蟲為蠱。」可見蠱就是養在器皿中的蟲子。

蠱的繁體字,三蟲在皿。

可人家還說了「腹中蟲」啊,難道是用肚子作器皿?非也,是這些小可愛能鑽進人的肚子。

蠱很早就與人體疾病有關係。

《小屯·殷墟文字乙編》編號7310片中有甲骨文記載:「有疾齒,唯蠱虐。」《左傳》中記載一名叫「醫和」的醫生給晉平公看病。醫和診斷後表示,晉平公屬於縱慾過度,身體被掏空,就像中了蠱一樣(「近女室,疾如蠱」)。

怎麼看這個「蠱」都不是啥好玩意兒。那麼它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通書·六書略上》說:「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就是說把各種毒蟲放到一個器皿中,讓它們自由搏擊,最後得勝的毒中小霸王就是蠱。

五毒:毒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

《天龍八部》中,阿紫為了修習化功大法,用神木王鼎誘捕毒蟲前來相鬥,最後吸引到的冰蠶竟然能將蟒蛇秒殺。阿紫便決定用這冰蠶來練功。這一套流程,就近似養蠱的方法。

阿紫從星宿老怪丁春秋那裡偷來了神木王鼎。

清末書法家陳國鈞記載過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對制蠱方法介紹得更為詳細。

1916年,陳國鈞在福建龍溪一帶旅行。在他雇的僕人中有個姓潘的老哥,短短几天內身體暴瘦,臉上血色全無。有人說老潘定然是中了蠱毒。

陳老師請來一位巫師治療,老潘才幸而痊癒。陳老師好奇心被勾了起來,花大價錢才讓巫師告訴他制蠱的方法,而且只是其中一種——

法以古歷五月五日午時,隨意取一生毒蟲,放於瓦制小香爐內,以辰砂蘸筆,畫符於黃紙上,將爐密封,不令透風。乘人不覺,埋於十字路口。至四十九日之後,密挖視之,若封符破,則術不靈;若封符如故,則密取歸,置卧床下,晨夕以清茶馨香供奉。取香灰少許,置過客飲料或食品之中(造此蠱者,皆開旅館之人)。客受其蠱,久必病發身死。

電視劇《羋月傳》中的蠱。

這種蠱造出來後還需要放到食物里,屬於比較低級的下蠱方式。有的蠱師對人呵一口氣,乃至看人一眼,都可以於無形中下蠱。

「苗之蠱毒,至為可畏,其放蠱也,不必專用食物,凡噓之以氣,視之以目,皆能傳其毒於人;用食物者,蠱之下乘者也。」

——劉介(民國)《苗荒小紀》

蠱的種類繁多,其中,相對較為常見的有十三種:

螭蠱、蛇蠱、金蠶蠱、篾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神、疳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生蛇蠱、三屍蠱。

如果按民族來源劃分,壯族、普米族、彝族、僳僳族、苗族等都有制蠱的本領。

比如彝族的蛇蠱就比較厲害。清代《姚州志》中說過,當地(雲南姚安)彝族人煉養的蛇蠱分為兩種:

用活蛇煉的叫生蛇蠱,中蠱者身體表面會有明顯的腫塊隆起,還一跳一跳的,令人全身疼痛;用死蛇煉的蠱叫陰蛇蠱,中蠱者不僅發燒腹瀉,而且體內還有異物爬來爬去的聲音,三十天內必死無疑。

各族的蠱術都有獨到之處。但要說到最為有名的,還得是苗蠱。社科書《苗荒小紀》就奉苗蠱為蠱中霸主。

據說,苗族人可分為紅苗、白苗、青苗、黑苗、花苗等分支,除此之外還有一支神秘的蠱苗。會下蠱的就是蠱苗這一支。

苗人不同分支穿的衣服顏色不同,比如圖中女子是位黑苗。

田蒙齋曾在《黔書》中這樣記載:

蠱,他省所無,惟雲、貴、閩、廣則有之。苗蠱欲致富者多畜蚺、虺、蜈蚣諸毒物於甖缶中,滴其涎沫於酒食以飼人,中之者絞腸吐逆,十指皆黑……

這還只是比較普通的苗蠱而已。要說到有名頭的,空姐簡單給大家介紹兩種。

一種叫做挑生蠱

何為挑生蠱呢?南宋年間有這麼一樁故事,宋高宗紹興四年,有個叫陳可大的領導出任廣東肇慶知府。不知道新官上任得罪了誰,陳大人身上莫名其妙地長了一個碗大的腫塊,下床都成問題。

乍一看像是彝族蛇蠱中的生蠱吧?其實不然。有專業的醫生辨別出來了,用一味叫升麻的中藥,研磨好後加水調勻,給老陳服下。老陳喝下去後立刻沖往廁所,居然拉出了一坨蔥。

就是這麼奇葩,挑生蠱能讓人體內長出其他植物甚至動物。南宋雷州就有個女子,中了挑生蠱,服藥後吐出來一個肉團,血淋淋的肉膜裡面居然是只雞。

另外一種叫做金蠶蠱,也就是《苗疆蠱事》中陸左養的蠱。這種蠱可了不得,不少人視之為蠱中之王。

金蠶蠱本身很講究牌面。

首先,愛乾淨。養金蠶蠱的人家裡絕對一塵不染,乾淨得不像話。

其次,費錢。宋代有本《鐵圍山叢談》,說金蠶蠱「日食蜀錦四寸」。就是李宇春《蜀綉》中唱的那種名貴布料,它一天吃四寸,放現在相當於喂它愛馬仕的絲巾。

據說金蠶蠱長這樣,你信嗎?

有底氣講排場,一般是有些真本事的,金蠶蠱也不例外。首先,人家水火不侵、刀槍不入,單憑這一點就甩同行幾條街。

更厲害的是,一般的蠱最多把人害死,但中金蠶蠱的人不僅會死,而且魂魄會被金蠶蠱拘給蠱師做奴隸。

又有金蠶蠱,夜則飛出飲水,光如疋練,金彩燦然。要皆利人財物或與人有隙,或代人抱怨,故以餉之,遠則十年乃發,近則俄頃一為。

——田蒙齋《黔書》

三年必殺,過期不候

《驅蠱錄》記載:

「隋書志江南數郡往往畜蠱,而宜春偏甚(如果空姐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隋書·地理志》中說的)。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虱則曰虱蠱,行以殺人。因入人腹內,食其五臟,死則其產移入蠱主之家。」

最後一句亮了。中蠱之人死後,其財產會歸下蠱之人所有。其實不光如此。有的蠱師會先暗中給人下蠱,等到中蠱者難受至極的時候現身,裝作醫生或半仙兒解蠱,趁機敲一筆竹杠。

苗疆還有一種情蠱,據說姑娘只要給男票用上這種蠱,對方就會做她一輩子的舔狗。當然,也有人不為錢不為情,下蠱害人就是為了能夠解恨。

在遊戲《仙劍奇俠傳5》中,女二號小蠻就夢想用神農鼎煉出情蠱,讓自己師父與外公相戀。

下蠱的確對蠱師有莫大的好處,不過副作用其實也大得很。《驅蠱錄》引文後面還有句更亮眼的:「三年不殺他人,則畜者自鍾其弊。

三年之內如果不用蠱殺人,自己就會中蠱,有點像養小鬼的反噬。

所以三年之期將至時,如果蠱師還沒殺人,往往就會對不相干的路人甚至親友下手,從而完成自己的KPI。

蠱在人在,蠱亡人亡

《搜神記》中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

在河南滎陽郡,有一家姓廖的,家裡世代養蠱,靠這個來發家致富。後來家裡兒子娶了媳婦,怕嚇到人家,就把養蠱的事瞞了下來。有天一家人都出門去,只剩下兒媳在家,出事兒了。

兒媳看到屋裡有個大缸,不知道裡面是家庭小金庫還是婆婆的化妝品,擅自打開缸來,見裡面居然是條大蛇。兒媳端的是條好漢子,臨危不亂,煮開一鍋熱水,「啪」地給蛇來了個淋浴快洗。

家人回來後,兒媳得意洋洋地報告自己殺蛇的壯舉,家人們一臉懵逼,沒一會兒過去,除兒媳外,一家人死得整整齊齊。

婦試發之,見有大蛇,婦乃作湯灌殺之。及家人歸,婦具白其事,舉家驚惋。未幾,其家疾疫,死亡略盡。

——《搜神記》

這家人的死狀大概就像圖中這樣吧。嘖嘖,求兒媳婦的心理陰影面積。

湖南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的地方志《乾州廳志》中也有這樣的說法:

苗婦能巫蠱殺人,名曰「放草鬼」……秘設一壇,以小瓦罐貯水,養細蝦數枚……人得瓦罐而焚之,放蠱之人亦必死。

所以,在某些蠱與蠱主之間,是存在一種神秘聯繫的。蠱一旦受到傷害或毀滅性打擊,蠱主也會遭到同樣的傷害。

除了這種聯繫外,養蠱者更廣為人知的後果是他們的命數。一旦開始養蠱,逃不過:孤、貧、夭,三種命運必遭其一。

孤。一輩子不能脫單都很正常,更可怕的是蠱主可能在社會中連立足之地都沒有。

1987年9月,在貴陽舉行的一次苗、傜民族研究學術研討會上,有人提到了自己回黔東南州黃平縣探親時,親眼所見的一幕:

苗寨里有位年輕姑娘。有人說她養蠱,不少年輕人便聚集在姑娘家門口,一邊罵街一邊向她家裡砸石頭。姑娘嚇得不敢出門。

這類被大家知道養蠱的人,會被集體孤立,在婚事上更被大家直接從中意名單中抹掉。

貧。有些養蠱人,哪怕挖到金礦都會給人騙走,中了彩票也會錯過兌獎期限,這就是命。

夭。就是死得早。上面提到「蠱亡人亡」的事件,並不限於年輕人,老年蠱主也一樣有這種危險。但夭折的噩運,就是針對年輕人的。搞不好剛過二十歲生日的時候吃奶油蛋糕噎死,睡前沒上廁所結果半夜膀胱爆炸,這都說不好。

在封建時代,養蠱人的下場還不光來自於命數,朝廷對這些旁門左道的處置也相當嚴厲。

公元前91年,也就是漢武帝在位的第50個年頭,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兩項大罪:一是未經許可就與陽石公主啪啪啪,二是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

劉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先是收割了公孫賀父子和陽石公主的人頭,又命令江充進一步徹查巫蠱之案。

這個江充不是啥好鳥,查來查去,冤枉到了太子劉據頭上。最後逼得皇后衛子夫和太子相繼自殺。一場大案,牽連人數上萬,史稱「巫蠱之禍」。

巫、蠱同源,這次事件雖然沒有明確涉及到某種蠱毒,但也增強了統治者對蠱的厭惡。

敢蠱人及教令者,棄市(當眾執行死刑)。

——《賊律》(漢)

「諸造蓄蠱毒及教令者,絞。」。

——《唐律疏議》(唐)

北齊到隋唐時期,蠱術還被列為「十大惡」之一,屬於大赦天下都沒有它的名額那種,與之並列的都是殺害父母、謀反這類大罪。

明朝人鄺露說,壯族地區的一名叫提陀潛的「峒官」(幹部)抓到下蠱的婦女後,將她的身體埋在土地中,只露出頭部。這可不是為了方便她呼吸,而是要在她頭頂澆上蠟汁點火焚燒。

法律制定得再嚴酷,也總有歹人以身犯險,下蠱害人。假如生活中遇到這類事情,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是對中蠱的識別。據說,要區分自己是患了普通疾病還是被下蠱,有個最常用的方法:生吃豆子。

黑豆、黃豆都可以。正常情況下生吃豆子,能辨出豆子的腥味,但中蠱的人就吃不出來腥味。

如果想再提高一點準確度,可以用熟雞蛋。把熟雞蛋放在患者枕頭下,三天過後若蛋殼完好,剝開看,如果蛋黃像被蟲子噬咬了一般,那基本可以斷定就是中蠱了。

確定中蠱之後怎麼辦呢?

解鈴還須繫鈴人,得找到下蠱的人才能解蠱。因為每個蠱師下蠱都很有個人風格,光看癥狀倒推不出來。如果強行治療搞不好還會幫倒忙。

萬病皆可喝熱水。

所謂「歪門邪道」、「旁門左道」,可並不是老祖宗有行業歧視。蠱術法門也許有奇效,但副作用也難以估量,普通人還是敬而遠之就好。

文中提到的關於蠱術的各種不科學之處都來自傳說,我是不信的。

——空姐

*選題 / 林昭

· —— End —·

- 熱文推薦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架空 的精彩文章:

TAG: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