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和紀曉嵐齊名的清代大才子,這首詩蘊含人生哲理,不可不讀

和紀曉嵐齊名的清代大才子,這首詩蘊含人生哲理,不可不讀

記得法國作家曹拉的約翰戈東之四時(Quatre journees deJean Gourdon)曾以人之一生比為年之四季,我覺得很有意味;西洋文學多喜歡讚美青春,歌頌青春,中國人是尚齒敬老的民族,雖然頗愛嗟卑嘆老,卻瞧不起青年。

和紀曉嵐齊名的清代大才子,這首詩蘊含人生哲理,不可不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真正感覺青春之可貴,認識青春之意義的,似乎只有那個素有「佻達文人」之名的袁枚,袁枚文自成一家,和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他對美貌少年輒喜津津樂道,他永遠羨慕青春,湖上雜詠之一云:

湖上雜詩

葛嶺花開二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和紀曉嵐齊名的清代大才子,這首詩蘊含人生哲理,不可不讀

青春是最令人如痴如醉的,但是年華如水,青春易逝,誰也無法挽留青春逝去的腳步呀!袁枚33歲父親亡故,然後辭官回家養母,悠閑地在「隨園」生活近50年。他想年輕,想回到有思想有抱負的時候,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僅僅的悠閑地生活,可是現在已垂垂老矣,只有羨慕年輕人的份了。「不羨神仙羨少年」這句詩,明顯流露出作者對青春的渴盼,希冀中又隱藏著一股難言的惆悵和無奈的心情。

中年人或老年人見了青年,覺得不勝其健羨之至,而青年卻似乎不能充分地了解青春之樂。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誰說不是一條真理?

和紀曉嵐齊名的清代大才子,這首詩蘊含人生哲理,不可不讀

中年老年之希望恢復青春,也無非是受這「再來一次」的意識之刺激罷了。祖與父之熱心教育其子孫,何嘗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老了,無能為了,所以想利用青年的可塑性,將他們搏成一尊比自己更完全更優美的活像。當他們教育青年學習時,憑自己過去的經驗,授與青年以比較簡捷的方法。將自己辛苦探索出來的路線,指導青年,免得他們再迂迴曲折地亂撞。

和紀曉嵐齊名的清代大才子,這首詩蘊含人生哲理,不可不讀

只是年少青春時,誰又能在擁有時學會珍惜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那些還未流傳開,卻很有感觸的情話
令人心碎的一首宋詞,明知你在騙我,我還在痴痴等待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