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為什麼漢族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一不能走親戚?

為什麼漢族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一不能走親戚?

在漢族傳統習俗中,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農曆的大年初一不能走親戚,尤其是在農村,誰要在大年初一走親戚,不但不被親戚歡迎,而且被主人指責為無知或不懂事,由此積怨成仇,互不來往。因此,為什麼漢族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一不能走親戚?

大年初一是燒香拜神的日子

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大年初一的時候,無論是在大江南北,還是在天南地北,只要有寺廟的地方,尤其是在比較大或著名的寺廟裡,往往都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人們都在忙碌著燒香拜佛的事情,特別在人們生活越來越好的社會裡,民間拜佛的習俗也隨之越來越多,尤其是燒香拜佛的這一習俗,其實,最佳的日子就是在農曆的大年初一,祈禱著在新的一年裡,從第一天開始就有一個好兆頭,希望神靈為自己、家人和財產保駕護航。

俗話有關,不給自己添堵

俗話說:「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有些俗話源自於民間,也用之於民間,尤其在農村。因此,在漢族裡普遍認為初一和十五去走親訪友,主人會覺得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似乎此親朋好友是個禍害之人,是來避禍來了。

當然,親朋好友既然來了,有些雖然不好意思直接拉下臉來不讓其進門,大新年不好意思指責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但是,他們心裡總會心煩意燥,心生不滿,家人之間也會嘀咕不斷,沒有好臉色對待,尤其在農村年邁的老人,更加重視,就會漸漸形成了這種習俗,因此,為什麼漢族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一不能走親戚?主要對俗話有關,不給自己添堵罷了。

從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

在春節期間,幾乎家家戶戶都沉浸在酒香、歡樂笑語、相互祝福之中,盡享春節帶來的樂趣和親情相擁的快樂。往往是從正月初二趁著年味正濃時,就拉開了走親訪友的大幕,而且大多數是從「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後」,當然,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婦女們的地位也在不斷的攀升,從正月初二開始,嫁出去的女兒們就會紛紛帶著自己的丈夫、兒女們回娘家拜年,也有的在大年初二會主動帶去年剛出嫁的女兒回家,與娘家人一起歡度春節,從正月初二開始,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但不會在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是開門放鞭炮,是迎喜神的日子

大年初一的早晨,也是象徵著農曆跨入新的一年,第一天的開始,人們都希望開門大吉,首先是先放爆竹,有人說這是表示辭舊迎新,其實是不完全準確的,大年初一打開大門時要放鞭炮,確切的講是迎喜神。因此,大年初一是開門放鞭炮,是迎喜神的日子,而不是迎親戚的日子。

所謂的習俗,只是一種傳統或習慣而已。大年初一不走親戚,就是一種因趨吉避凶、祈福求願的心理,在農村形成的習俗。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裡,尤其是年輕人,思想都很開放,對事情都看得很開,基本上也不會去忌諱初一走親訪友的事情,也沒有什麼不好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童情感 的精彩文章:

男人到底是喜歡胖女人,還是喜歡瘦女人?聽聽這些男人的大實話
男人不要給女人發這些信息,沒有一個女人願意搭理你,別不知趣

TAG:童童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