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夕門神春聯守歲壓歲錢,說說這些風俗的來歷 | 文摘

除夕門神春聯守歲壓歲錢,說說這些風俗的來歷 | 文摘



本文節選自:

楊蔭深/編著,《歲時令節》,世界書局1946年出版

。小標題系編者所加。


「除夕」之稱可追溯至戰國末期

除夕又稱除夜,今又稱大年夜。漢高誘注《呂氏春秋·秋冬紀》云:「前歲一日,

擊鼓驅疫癘之鬼

,謂之逐除,亦稱儺。」除夕之稱,大約由此而來。今亦稱除夕前一日為小除,除夕為大除,如韓鄂《歲華紀麗》所云,亦稱為大盡小盡。

按歲除驅鬼,今各地有行有不行。漢時於臘前一日舉行,如《後漢書·禮儀志》云:「先臘一日大儺,謂之

逐疫

。迄,設桃梗郁儡韋茭。」據注云:


《山海經》曰:東海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樹,蟠屈三千里,其卑枝門日東北鬼門,萬鬼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日神荼,一曰郁儡,主閱領眾鬼之惡,害人者執以葦索,而用食虎。於是黃帝法而象之。毆除畢,因立桃梗於門戶上,畫郁儡持葦索以御凶鬼,畫虎於門,當食鬼也。《風俗通》曰:黃帝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郁儡兄弟二人,性能執鬼。桃梗,梗者更也,歲終更始,受介祉也。虎者陽物,百獸之長,能擊鷙,性食鬼魅者也。

貼門神的風俗始於漢代

按:神荼郁儡(亦作壘),讀如伸舒鬱律,實即今門神所由起,是在除夕貼於門上的。

但又有說是古勇士成慶。如清惲敬《大雲山房雜記》云:「《漢書·廣川王去疾傳》,

殿門畫成慶

,短衣大禱長劍。此門神之始。」

或有指為唐的秦瓊與尉遲恭,如清顧祿《清嘉錄》云:「夜分易門神,俗畫秦叔寶尉遲敬德之像,彩印於紙,小戶貼之。家雪亭《土風錄》雲,俗多用秦叔寶尉遲敬德,蓋

本唐小說

也。」

貼春聯與後蜀皇帝孟昶有關

至於桃梗葦索,六朝猶有此風,如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懸葦索於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又云:「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

後世於桃板寫以聯語,即今春聯的濫觴。

按:宋黃休復《茆亭客話》云:


先是蜀主每歲除日,諸宮門各繪桃符一對,俾

題元亨利貞四字

。時偽太子善書札,選本宮策勛府桃符,親自題曰

「天垂餘慶,地接長春」

八字,以為詞翰之美。

又《蜀檮杌》亦載孟昶自題桃符板云: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春聯實始於五代

,惟其時猶用符板,至宋始有用紙。如宋周必大《玉堂雜紀》云:

除日,更春帖柱聯門額,於堂軒楣枋,貼福祿壽一財二喜等字。習二教者,於門衡貼阿彌陀佛,及九天應玄雷聲普化天尊,又佛咒悉呾多般那等語。

則不但門聯,連堂軒楣枋也有貼了。按:古於立春有貼「宜春」二字,晉傅成《燕賦》所謂「淑青書以贊時,著宜春之嘉祉」是也。此亦蓋仿宜春之例,以取吉祥之意。至今此風猶然,不過移立春於新正而已。自明以後,因傳明太祖除夕曾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於是家家戶戶皆有春聯了。

守歲是唐朝風俗

此外除夕又有種種儀節,如晉周處《風土記》云:

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謂之別歲.至

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

,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祝頌而散,謂之分歲。

其實不但蜀地如此,至今各地亦復如是的。宋時如周密《武林舊事》云:


除夕,比屋以五色紙錢酒果,以迎送六神於門。至夜,蕡燭(米凡)盆,紅映霄漢:爆竹鼓吹之聲,喧闐徹夜,謂之聒廳。小兒女終夕博戲不寐,謂之守歲。又明燈床下,謂之照虛耗。及貼天行帖兒財門於楣。祀先之禮,則或昏或曉,各有不同。如飲屠蘇,百事吉。膠牙餳,燒求,賣懵等事,率多東都之遺風焉。

按:六神為六丁六甲之神,皆天神名。蕡燭當是燃燭之意,今俗各地亦有守歲燭,燃可通夕。按:

孟浩然詩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是唐時已有此風。

又據《紀聞》云:


唐貞觀初,天下義安,時屬除夜,太宗盛飾宮撼,明設燈燭,盛奏樂歌,乃延蕭後觀之。後曰:

隋主淫侈,每除夜殿前諸院,設火山數十,爇沉香木根

,每一山焚沉香數車。火光暗,則以甲煎沃之,焰起數丈。香聞數十里。

是隋時又有焚沉香的,今雖不如當時的火山,然各地燃香與燃燭,同是一例的。至於(米凡)盆,即燒松盆,清顧祿《清嘉錄》云:


二十五夜,鄉農人家各於門首架松柴成井字形齊屋,舉火焚之,煙烙燭天,爛如霞布,謂之燒松盆

。按:王《志》云:二十五夜各燃火爐於門外,焰高者喜,古謂之(米凡)盆,俗雲相暖熱。

其所異者,惟不在除夕舉行而已。此外《清嘉錄》又云:


祀先之禮,相沿用昏,俗呼大年夜;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謂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俗又稱呼之為大年小夜。舊俗,雞且鳴,持杖擊灰積,致詞以獻利市,名日打灰堆。又小兒繞街呼嗷云:「賣汝痴,賣汝墨。」世傳吳人多呆,故兒女輩戲欲賣之,今皆不傳。惟是夜家戶儲水於廚下,埋炭塹於轤,不使焰熄,置寢室中,謂之種火。焚辟瘟丹蒼龍諸葯,謂之太平丹。街坊爆竹之聲,鏗訇不絕。

據此所述,則與宋時有傳有不傳,可以略見一斑了。

壓歲錢可能始自宋朝宮廷

又有壓歲錢的,《清嘉錄》所謂:「長幼度歲,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而不詳其所自。

考《武林舊事》述:


「歲除禁中后妃諸閤,各進歲軸兒及諸翠百事吉,利市袋兒.小樣金銀器皿,並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

此年金錢性質實如後世的壓歲錢,賜於後妃,亦猶長者賜於幼者。

惟當時民間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上行下效,恐怕也不免的,是宋時已有此風了。

(完)

給諸位拜年!!!祝各位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精進,萬事遂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明代皇帝隨意廷杖大臣的惡習,並非學自元代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