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茶文化歷史的沉澱:遠安鹿苑茶

茶文化歷史的沉澱:遠安鹿苑茶

茶文化歷史的沉澱:遠安鹿苑茶

「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種馨香滿面薰,不但清心明目好,參禪能伏睡魔軍。」這是清代光緒臨濟正宗四十五世僧金田品嘗鹿苑茶時所賦詩句,這首讚譽鹿苑茶的詩文是我們來到鹿苑山最先映入眼帘的碑刻。

從遠安縣鳴鳳城區出發北行六公里,沿著鹿溪河水逆流而上百米,便到了鹿苑山麓。在遠古時期,這裡古木參天,人跡罕至,生存著鹿、獐、獾等各種野獸,相傳這裡曾經是專供帝王們遊玩逐鹿射獵的林苑,史稱鹿苑。兩側的白象山、青獅山為寺院的天然衛士;南面的錦屏峰,是古剎的美麗屏障。此處擁有紅色砂礫岩構成丹霞群山環繞著葳嵬四射的壯麗,清澈透亮的溪河水日夜舞動著潔白的絲帶,鬱鬱蔥蔥的山林里散發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層層疊疊的茶園蕩漾蔥蘢碧綠的靈光,純潔素雅的雲霧繚撥山谷充滿神奇迷人的魅力,食野之苹的呦呦鹿鳴演奏出美妙和諧的樂章,鹿苑山便由此而得名。鹿苑山谷風光展現出壯麗迷人的絕妙佳境,山、水、寺,自然和諧而錯落有致,相得益彰,靈氣蔚然。好個風水寶地,早在南宋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就吸引佛僧在鹿苑山麓建一寺廟,名為鹿苑寺。此山中的出產的茶取名叫鹿苑茶,真是好山好水出好茶。

遠安縣鹿苑茶早在唐代就聞名於世,當時被人們稱譽為茶神的陸羽在《茶經》中將生產在山南之茶分為上、中、下三等,在第八章中記載盛產茶葉之地,「山南道:以峽州上,(原註:峽州生遠安、宜都、夷陵三縣山谷。)襄州、荊州次,(原註:襄州生南漳縣山谷,荊州生江陵縣山谷。)衡州下,(原註:生衡山、茶陵二縣山谷。」)「遠安茶以鹿苑茶為絕品」,遠安縣是出上等優質茶的地方,鹿苑茶名列前茅。

鹿苑茶之所以受到歷代人民的親睞,首先是茶葉的生長具有天勢地利。正如茶神陸羽在《茶經》中所闡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原註:櫟字當從石為礫],下者生黃土。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采。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卷上,葉舒次。」鹿苑茶的生長於丹霞群山爛石聳立,林蔭蔽日、土肥泉甘、雲霧繚繞、雨水充沛的環境之中,聚日月之精華,凝山石之瓊漿,,融茶農之智慧,才使鹿苑茶具有了令人消魂、清香醇美的內在品質。

走進鹿苑茶場,制茶的師傅如數珍寶地給我詳細介紹絕品鹿苑茶的生產情況。鹿苑茶系黃茶類,鹿苑茶鮮葉採摘要求很嚴。採摘時間一般在清明節前後十五天,鮮葉要求細嫩、新鮮、勻齊、純凈、肥壯多毫,不帶魚葉、老葉和茶果。採摘標準為一葉一芽、一芽二葉初展,采後要短折和攤放。鹿苑茶製作十分精細,要經過殺青、炒青、悶堆、揀剔、復干、編製等多項工序。千里馬要有伯樂識別,絕品茶更需制茶高手。經過多年在茶葉中磨練出來的制茶高手,以其原始老練的手工工藝與現代機械制茶有機結合,極大地提高了鹿苑茶產品的工效和質量。

在茶場院里,我們見到剛剛煸制出來的鹿苑茶,其風格獨特,外形條索環狀,表面色澤金黃,白毫顯露。好客的制茶師傅給我泡上一杯新茶。少頃,揭開茶蓋,閉目嗅之,一股清香撲鼻,頓覺肺腑舒暢,精神倍爽。睜眼視之,只見杯內葉芽昂揚,湯色黃亮。細細品之,滋味醇厚,芳馨甘涼。叩齒咂嘴,滿口余香。

據遠安縣誌記載,鹿苑茶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起初不過為寺僧在寺側栽培,產量甚微;當地村民見茶香味濃,爭相引種,逐漸擴大栽培範圍。近年來遠安縣鹿苑茶發展更快,專門成立了鹿苑茶研究會,在鹿苑寺所在地建立了鹿苑茶科研基地,按照「布局連片化、茶區園林化、品種優質化、管理科學化」的要求,建起了2500平方米無性系茶苗繁殖科普示範基地、500畝高標準無性系生態茶園基地,茶園總面積已達到兩萬多畝,茶葉年產量迅速增長,茶葉遠銷全國各地,給更多的人們帶來了精神上和物質上的享受。

鹿苑茶在古往今來盛名不衰,在清朝乾隆年間,鹿苑茶被選為貢茶,相傳乾隆皇帝飲後,頓覺清香撲鼻,精神備振,食慾大增,於是大加讚賞,並封鹿苑茶為「好淫茶」。長期以來,鹿苑茶以其獨特的品質多次被評為國家級、省部級優質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鹿苑茶種植製作技術現已載入《中國名茶研究選集》和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制茶學》中。

遠安自古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必以上好的鹿苑茶相待。當時在民間流傳的口頭禪「鹿苑寺的茶,清溪河的水,紫砂壺來泡,喝醉才讓歸。」鹿苑茶用清溪河的水在紫砂壺中泡,更能體現出鹿苑茶的特點。清代宋瑞有詩讚曰:「誰識雲門別在春,金芽帶露摘來新。鴉山入譜香難並,鳥嘴虛名味敢倫。數片漫煎消酒渴,一甌輕泛沁詩神。我來受罷山僧供,兩腋清風欲奮身。」人們品嘗絕品茶,精氣神倍增,悠然樂哉,那淡淡的一絲馨香,柔柔的一縷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來源:中國黃茶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茶文化 的精彩文章:

白茶是如何保護心、腎、血管的?
老茶收藏需知:只有今天的好茶才是將來的老茶

TAG:黑白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