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臟懶蠢?才不怪居居,是飼養員不夠精緻

臟懶蠢?才不怪居居,是飼養員不夠精緻


沒吃過豬肉,還沒看過豬跑嗎?


小時候聽到這句話時總有些疑惑,對於我這種在都市中出生、成長的小孩來說,豬肉確實沒少吃,豬跑倒真沒見過。別說豬跑了,就連豬的樣子都是在1986年的電視劇《西遊記》里認識的。


二師兄,這又是看上哪位小姑娘了? 圖片:《西遊記》


馬德華老師演繹的

「二師兄」

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很多沒見過活豬的人和我小時候一樣,對豬的外貌產生了一些錯誤的認識——比如覺得豬都是白胖白胖的,以為豬和人一樣皮膚裸露等等。實際上,豬不光

渾身都是毛

顏色也有很多種

,甚至連臉都長得和電視劇里不太一樣。 


可愛的豬崽子們,你見過嗎? 圖片:Kurt Stepnitz / farmanddairy.com


電視劇里的豬八戒看上去是一個大耳朵短嘴的大白豬,這個造型是根據現在中國養殖最廣泛的家豬品種之一——

約克夏豬

而設計的,但《西遊記》原著中的描寫是「黑臉短毛,長喙大耳」,感覺出不同了嗎?原著中的八戒不是電視劇中的家豬長相,而是個

野豬模樣

,這個形象也保留到了現在的

京劇臉譜

中。 


中國養殖最廣泛的品種,約克夏豬。圖片:sunwoodfarm.ca


京劇中的豬八戒臉譜。圖片:京劇《盜魂鈴》


野豬變身家豬


家豬Sus scrofa domestica最早出現於7000~8000年前,是野豬S. scrofa被人類馴化後形成的亞種。

野豬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

,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非的各種自然環境中。它們的足跡遍布舊大陸,中國和西亞是它們被馴化成家豬的兩個起源中心。


至於遠隔萬里的古人,為什麼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野豬,將其馴化成食物來源,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中提出了一個觀點:可被馴化的大型動物必須同時滿足

六個特點

,缺一個都不行。


野豬Sus scrofa,模樣與家豬差別較大。圖片 :4028mdk09 / wikipedia 


首先,被馴化動物的日常食性必須是

植食或雜食

。在這一點上野豬完全滿足,它們葷素不忌、食譜極為廣泛,在被馴化成家豬後也是給什麼吃什麼。人能吃的它們也能吃,像青草等人不能吃的食物它們照吃不誤。


吃草也不是不可以。圖片:katamutiarabijak.info


其次,它們的

生長速度不能太慢

。野豬出生後的第一年能長到40~50kg重,還算符合要求。不過人們還是覺得不夠快,經過多年的品種改良,現在的家豬從出生長到100kg只需要不到半年的時間。


是你們要我這麼胖的! 圖片 :Alexas_Fotos / pixabay


野豬成年後體重能有

200kg以上

,東北亞的大型亞種甚至有接近400kg的紀錄,而家豬大多數都在一歲之前被殺掉吃肉了,體重定格在90~110kg上下。


前些年寵物市場上流行那種

「長不大的迷你豬」

,雖然看上去圓滾滾地特別萌,但如果你真的把它們買回家,養幾年就可以得到一頭幾百斤重的大豬。為什麼?其中很多就是普通的豬仔,大部分還是做金華火腿用的「兩頭烏」品種。小體型的豬的確存在,不過

「小」也只是相對普通肉豬而言

的——它們到三四歲停止生長時,也會有八九十斤重。


小時候都很萌!長大後你還愛它么?圖片 :PublicDomainPictures / pixabay


被馴化的第三個條件是,候選動物必須

容易在圈養環境中繁殖

,野豬也符合要求。它們每年入冬前交配,來年春天產仔,一胎能生4~10頭小豬,養在豬圈裡也不會耽誤繁殖。


不可描述的兩隻豬。圖片 :123rf.com.cn正版圖庫


由於

家豬和野豬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現在世界各地的家豬品種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野豬的基因。在新聞上,我們也經常見到野豬和家豬交配的消息,生下來的小豬仔往往帶有野豬仔的外觀特徵——皮毛上的條紋和斑點。 


野豬的幼仔,身上布滿條紋。圖片:Steve Plume / edp24.co.uk


在新聞中,基本都是

公野豬和母家豬

發生了關係,這和可馴化動物的第四個特點——

群居

有關。野豬是群居動物,不過豬群中大部分時間只有母豬和小豬,

公豬平時獨來獨往,繁殖時才加入豬群

。新聞里的雜交事件,大多就是發情的公野豬遇到了能夠繁殖的母家豬之後發生的。


什麼?難道還有不能繁殖的家豬?當然有啦,除了種豬之外,其它的大部分豬都是閹割過的,不閹割的話,性激素會讓豬生長慢,而且肉帶騷味。


一頭優秀的公野豬要習慣獨行。圖片 :hubertushuntingtours.com 


要成為馴化候選動物,需要具備的第五個條件是

不能太容易受驚

。如果是瞪羚這樣的膽小動物,一有風吹草動就很容易亂蹦亂跳,把自己撞死。此外,第六個要求是

不能太凶暴

、動輒秒殺飼養員。


關於這兩點,野豬是有一些不足的。它們擁有發達的犬齒,尤其是雄性,

犬齒露出嘴外成為大獠牙

,被激怒後的衝撞和撕咬都能給敵人帶來嚴重的傷害,它們除了老虎和狼之外少有天敵。


老虎是野豬為數不多的天敵,但現在已經所剩無幾。圖片:Davidvraju / wikipedia


不過,這些不足也沒有到完全克服不了的程度。首先野豬的天敵少,膽子也相對大些,不那麼容易受驚,戰鬥力雖然高但也還在人力控制範圍之內。在

突變和多年人工選擇

的作用下,就形成了現代的各種家豬。


功夫再好,也敵不過洋槍啊。圖片:lovac.info


你の名字


在幾千年的馴化過程中,世界各地的古人對家豬和它的野生祖先都十分熟悉,給它們起了各種名字。上古漢語中的

「豕[shǐ]」

「彘[zhì]」

都是豬的意思,後來在語言演化的過程中逐漸被「豬」字所取代,此外還有一個

「豚」字用來指代小豬


豚,一般指代的是小豬。圖片:maximumwallhd.com


日語從漢語借用漢字後,保留了「豬(いのしし)」和「豚(ぶた)」兩個字,前者指野豬,後者指家豬。英語里描述豬的詞就更多了,指代家豬的就有swine、pig、hog、barrow、sow、gilt等等許多花樣,指代野豬的還有另一個詞boar。


這些鍋,不該豬豬背


家豬在現代文化中往往是臟、懶、蠢的象徵,這些其實這完全是人類的責任。臟是因為飼養者

沒做好動物福利

,懶是被圈養的結果,而蠢則是因為養幾個月就殺了,沒給它們展現智商的機會。


智商啊……還沒展現呢!圖片:Mark Peters / wikipedia


日語中倒是有一個挺有意思的事,他們不是把豬(野豬)和豚(家豬)分的很清楚嗎?「豚」的寓意和漢語中差不多,但是

「豬」卻是勇猛的象徵

,原因自然是野豬飛奔衝撞的攻擊方式,也就是所謂的

「豬突猛進」


凶著呢!小心! 圖片:wolfgang /ameblo.jp


本文來自物種日曆作者@沙漠豪豬。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內容 


啥是佩琪?


關於居居的冷知識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如何邁出探索自然的第一步
邊吃邊啪,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金龜子!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