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明為何不及南宋?專家:南宋僅一個趙構,南明有好幾個趙構

南明為何不及南宋?專家:南宋僅一個趙構,南明有好幾個趙構

南明為何不及南宋?專家:南宋僅一個趙構,南明有好幾個趙構

文/詩雨論史

古代經歷了很多個朝代,並且除了很多個皇帝,其中最短的應該要屬李自成了。李自成是草根皇帝的代表,但是相比同樣是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來說,並不是一個英明的領袖,後來因為自己的昏庸導致他攻入北京城一個多月就被趕了出來。但是,大明王朝的結束也確實是他攻入北京城以後崇禎皇帝自盡以後宣告了滅亡。但是實際上大明王朝還有一個小分支,就是南明。這個朝代是從大明覆滅以後,剩下的朱家人出逃之後建立的。但是南明並沒有被計入到明朝的時間線里,因為當時明朝覆滅,有些大臣就擁護朱家剩下的這個人在南方建立起來的。

但是它的存在時間也就是十幾年,因為存在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所以就很少被人提起。但是和南明有相同經歷的另一個朝代卻要被人們了解的多一些,那就是南宋。南宋當時的局勢和南明差不多,都是逃亡到了南方然後建立的小朝廷。更為巧合的是,大概是他們所面對的敵對方也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金,另一個是後金。但是不同的是,南宋的存在時間長達一百多年,而南明卻只有十幾年。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後來的學者也有進行研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有專家學者研究總結,南明之所以存在時間短暫而南宋時間比較長,都是源自「趙構」。什麼這麼說呢。金國攻打進了北宋皇城之後,首先做的就是俘虜屠殺北宋的皇親國戚。但是有一個倖存者就是康王趙構,而且康王趙構能文能武非常的有能力,自然文武百官就推立他為新君。還有一個原因,趙構是宋欽宗的親弟弟,除了他再沒有和宋欽宗更親近的人了,所以立趙構為新帝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在當時,爭奪帝位並不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兄弟反目。但是南宋時期卻剛好避免了這件事情的發生。

反觀南明卻並不是這樣,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人們嫡親庶出劃分的非常的嚴格,很多人都是按照嫡親的順序來繼承的,但是到了南明的時候,朱家的嫡親一派基本上都斷了,所以在南明的軍閥的支持下便擁立了弘光來繼位。但是實際上其他的大臣卻並不支持,他們更偏向於擁立桂王。所以當時的局面就分散了開來。內部不和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僅是分成了很多個派系,其中大臣之間的矛盾也是非常的惡劣,甚至是激化開來。就像孫可望和李定國之間的內鬥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兩個人勢均力敵非要爭執出一個對錯來,南明朝堂幾次想要他們的爭執但是最後都無濟於事,誰知道後來孫可望輸了,竟然背叛了南明,去投靠了滿清政府,甚至是後來帶著滿清的隊伍來攻打他的舊主。

也是一件令人咋舌的事情。也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當時南明留下的人中國家意識並不是很重,更多的是看重自己的發展。話說,當時南明雖然有很大的一塊地域,雖然他們擁立了弘光當皇帝,但是實際上弘光只是有一個新帝的名號,並沒有多少實權。他之所以能當上新帝,也都是因為軍閥的擁立。但是當時南明的江山是由各個地方的軍閥統治掌控,而且都是非常的分散的。軍閥自己掌管自己的領土,並且軍閥還有軍權在手,並不互相牽制,也不受管制。尤其是弘光還是軍閥擁立當的皇帝,他自然也是聽軍閥的,朝廷也是沒法指揮人家的。如果說南宋只有一個趙構,但是到了南明來說就有好幾個趙構了。

南宋的朝廷內部非常的統一,但是南明就不是這樣了。有話語權的人就有好幾個,而且當時的局勢就比較動蕩,政權還沒有穩定,攘外必先安內是自古以來的說法,內部都不團結,各有各的看法,又無法互相牽制,自然就會衰敗。也正是這樣,導致和加速了南明的滅亡。而且弘光的管理能力自然是比不上趙構的,當時那個年代,沒有一個好的管理者,群龍無首,自然就會迷失方向,失去了目標。南明這種短暫的光陰也算是必然的了。加上南明當時的對手還是實力非常強的皇太極,微弱的實力如何和皇太極抗衡?對於這件事情,你是怎麼看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雨論史 的精彩文章:

TAG:詩雨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