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又是一年春節到

又是一年春節到


《書畫文化》

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文藝公眾號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藝術品收藏 | 茶道 | 文學 | 視覺




觀自在菩薩,


江南地區,種梅蘭竹菊的比較普遍,養曇花的卻是不多。曇花開時,潔白如雪,搖曳生姿,花蕊顫動,香氣四溢,隨著色光的變化,曇花姿色美艷,楚楚動人。


曇花,也稱優曇缽花,我稱之為佛花。曇花一現源出《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也」。


我家種養的曇花,已經有十幾年了。高一米六九,圍一米五二。今年五度開放,手機拍下照片的時間分別為:六月二十六日、七月十三日、八月十四日、九月十八日、十月三日,這次花開數量有二十六朵,超過以往。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記錄時日,是說明百度中關於曇花一年只開1–2次,沒有5–6次的說法,是可以用實例予以補正的。


每年花開時節,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賞花只讓識花人。我們有時在露天,有時搬到客廳,有時搬進陽光房,輕鬆音樂,焚香品茗,談天說地;瓜果佐酒,漫論詩書。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醉里挑燈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在在千呼萬喚中,一點一點地展現它的秀色。未開放時絳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開放時,它有著別的花所不及的氣度,潔白的花瓣,一點點向外舒展,如美人伸著懶腰,雖然柔情似水,但它開放的樣子,極其狂放,閉謝的姿勢也剛烈異常,象倒掛金鐘,不減姿態。宗彪、王寒夫婦,文字唱和,各領千秋。他們連續三年,每次堅守三五小時,觀察細緻入微,與我們共享曇花開放的美好時光。《江南草木記.曇花》,講到了這件樂事。撮影家葉曉光,為曇花留影作畫冊;盧霞客與台岳學子,詩詞唱和:小暑颱風送清涼,安心靜觀漸開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閑處,你我他。

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曇花雖然弾指芳華,轟轟烈烈,但也是剎那美麗,瞬間永恆!人呢,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在歷史長河中,能有雪爪鴻妮,實是不易。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


自從有了微信,微友中總有許多點贊評論,是精神層面的生活狀態。二0一六年間發的「家裡曇花之六」:六月初六夜,花朵有十五公分呢,潔白、清香、熱烈、優雅。細心朋友看到後,從千里之外評論說:X兄,曇花特別為你們家人特別開放,農曆二0一六年六月初六周六,百年一遇的六六六六大順日,祝你們天順地順人順事事順!我是從懵懂中得悟天地人事四大順。有的說,百年一遇,吉祥啊,真心魅力四射。有的說,好花年年開,好景貴常在。有的說,太好了,又見曇花,想起來至今還是暖暖的。

有朋友得知今年曇花第五波綻開時,居然有二十六朵,對我說,如此美事,應該攜簫吹上一曲。只可惜,今年已過節氣,只待來年。

草木有情,也許通靈。我們祈待,明年的某個時日,朗月髙懸,清風徐來,曇花盛開,幾位雅士,撫簫弄倩影,人花相與共。


有夢,總是美好的。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今年的春節時間為2019年2月5日,農曆正月初一 ,星期二


春節

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

為新年,但口頭上又稱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同時也

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

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對我們有著特殊的意義。 正是這一天

的存在,讓我們彼此找到心的所在,做回自己,心存溫暖,又增添

新的力量,開始在新的一年裡繼續前行。

春節是一種記憶,有了過年的熱鬧,才會明白回家的期盼心情。



春節是一種團圓,有了親人的陪伴,才有你在外堅強的理由。


春節是一種味道,有了爸媽做的飯菜,才有了濃濃的思念味道。



在新年的第一天里,

我們有太多的感謝要送給每個人,

讓我們用最真誠的情感

祝福他人,也祝福自己。

謝謝,在過去的一年裡,

陪伴我們走過每一段路的人們,

是他們,讓我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春節歷史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

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

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

(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

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節起源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

。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

後來叫春節。


中國歷代的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

用臘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武帝太初

元年,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紀

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

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春節發展


先秦時期,就有了歲時的雛形。《詩·豳風·七月》里記載了人們

收穫後釀酒宰羊的歡聚場景。

漢朝時,祭祖是春節的重要活動和習俗。魏晉時,已形成除夕守歲

的習俗。唐朝時,人們除登門拜年,還發明一種「拜年帖」。


宋代人過年開始吃餃子,宋朝稱餃子為「角子」。宋代已普遍開始

用紙包火藥做成爆竹。除夕、春節放爆竹之俗便逐漸盛行。

清朝非常重視過年,宮廷過年十分奢華,皇帝有寫福字下賜群臣的

習俗。過年要一直延續至元宵佳節才算結束,猜燈謎是甚為流行的

取樂方式。





春節風俗


辭舊迎新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

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

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

,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祭祝祈年

春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

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

。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

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春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

。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

的福佑。


合家團圓

春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

「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

。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

。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

族親友互致祝賀。

開門炮仗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

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全

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


拜年

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

方祝頌新年,卑幼者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

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拜年的傳統正確時間應該是

除夕零點以後,這個時候新的一年真正開始大家互相祝賀。


娛樂狂歡

春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

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

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


占歲

占歲,中國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源於

古代中國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拜。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

風無雪為吉。後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


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在中國古代春節時飲用的酒品,故又名歲酒。屠蘇是古

代的一種房屋,因為是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合

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後,逐

人飲少許。


聚財

聚財,漢族民俗之一。俗傳正月初一同時也是掃帚生日,這一天不

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

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

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親愛的朋友,過去的一年辛苦了,讓我們舉杯:

為生活四處奔波的你,為夢想遠離家鄉的你,


為工作無法回家的你,此刻在家與親人團聚的你,

此時此刻道一聲:新

年快樂,吉祥如意!


在新的一年裡,


古典書城

祝你一帆風順,


二龍騰飛,

三羊開泰,四季平安,


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


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本篇圖文轉發請註明來源:古典書城(gudianshucheng)



溫馨提示:《書畫文化》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

您告知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

理或撤

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源:書畫文化 微信:Taizhouwenhu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文化 的精彩文章:

冬至。
2019豬年行書集字春聯精選,值得收藏!

TAG:書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