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時期為何廢除春節

民國時期為何廢除春節

1912年1月2日,南京臨時政府發布了《臨時大總統改歷改元通電》:

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經由各省代表團議決,由本總統頒行。

這是最早的改行新曆廢除舊曆的記載,但是新曆在民間遭到冷落,人們依然照過農曆新年。1913年警察廳長陳景華對此「厲行干涉」,「嚴禁商民慶賀舊年」,導致「民多怨之」。

當時的報紙,打倒正月初一

現在的我們實行的是陽曆與陰曆並行,可是在當時,官方只推行陽曆。黎元洪上台後,更是規定:

春節日,府中各機關在職人員,仍照常辦公,亦不得藉詞請假。

北洋政府這麼規定,那麼民間百姓又是怎麼做的呢?這就可看出幾千年的農曆春節在民眾心中的巨大影響力。

在陽曆元旦這一天,政府部門開始過新年,但是民間基本上就是無動於衷,反而到了農曆春節時,民間開始有了濃重的過年氣氛。官廳和民間各自過年,社會上就出現了過完陽曆年又過陰曆年,「一年兩元旦之奇觀」。

北洋政府垮台後,繼任的國民政府在廢除農曆這事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北伐尚未告成的時候,廣州方面便決定廢除陰曆,厲行陽曆。

1927年1月9日,留守廣州的總政治部後方人員,組織了專門的「廢除舊曆運動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公開宣稱:

中華民族永在不新不舊之間蒙羞,世界遺憾何極,舊曆年關,凡我政府所轄之行省內各機關、團體、學校,以及民眾,不許放假慶賀、拜年、張貼春聯、張燈結綵。

下面這個現象,你就可看出當時的民國政府在廢除春節這件事上有多麼認真。

1929年2月10日是舊曆大年初一,湖南長沙的春節是這樣過的:

「為實行國曆(即陽曆)之際,正宜努力廢除舊曆,凡各種積習,尤宜剷除,警署注意及此,故各警對於沿街賭博,一律極力驅散,以故昨天(即正月初一)市面賭博,竟告肅清,此數百年破天荒之第一日也。」

長沙報紙甚至宣稱:

「如發現有販賣門神紙花等,便賞他一個撕之大吉;如果有玩龍燈獅子的,便請他嘗嘗鐵窗風味,至於喊拜年,喊恭喜發財的,我們即目他為反動口號,硬指他為不奉民國正朔的反動派。」

甚至有些地方派警察到城市交通路口勸阻民眾拜年。

看看,連警察都主動了,這是想幹什麼?

但是,這些舉動根本管不住老百姓的心,民間依然照過春節。1941年1月27日,這天是農曆新年,竺可楨雖仍舊到校上班,卻在日記中說:

「今日為陰曆元旦,故昨晚爆竹聲通宵不絕,今日則市上各店均關門。

當時常熟的徐兆瑋也說:

陽曆元旦日,寂無舉動,惟小學校放假,稍為點綴耳。

1934年的春節,魯迅先生在上海度過。他在一篇講述舊曆春節的文章中寫道:

「不過舊曆年已經二十三年了,這回卻連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國人也『噓』了起來:這卻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僅有的高興。」

既然農曆春節在民眾心中有如此巨大影響力,為何民國政府要執意將其廢除呢?

其實我們現在站在後人的角度分析這個政策,那無疑這個政策是荒唐的,可是如果站在當時人們的角度思考,就能找到答案。

當時的進步人士,推翻了延續數千年的封建社會,這種前無古人的功績,使得當時思想進步的人士歡呼雀躍,如何讓國家迅速富強,如何體現出國家的新氣象,成為這些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而當時人們對於封建社會的制度,持全面否定態度,不僅對制度,就是只要是封建社會的東西,都想一刀切。由於西方文明的影響,當時的人士對我國傳統文化更是看不上眼,好像傳統文化就是落後、保守的代名詞。

其實何止是廢除農曆,當時的很多文化名人還主張廢除漢字呢。這種對傳統文化否定的現象,體現出了當時有識之士的迷茫與急迫,也是極端不自信的典型表現,以為別人家(西方)的什麼都好,全面否定了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還好,春節經過這一折騰,依然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風雲 的精彩文章:

這是清朝軍機處的圖片,看著不起眼,因這個規定張之洞差點吃大虧
破樓蘭、斬樓蘭,為何古人如此仇恨樓蘭?小國就該有小國的樣子

TAG:笑談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