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5年更新3代 索尼A7系列是如何改變了微單相機?

5年更新3代 索尼A7系列是如何改變了微單相機?

索尼A7系列,絕對算是相機歷史上成長最快、產品更新速度最快的全畫幅相機系列;5年時間共有三個系列、三代產品以及八款具體型號發布,這在相機發展史上都實屬罕見。如今說到全畫幅微單,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便是索尼A7,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索尼A7家族,如何一步步成長為最成功的全畫幅相機系列。

索尼在數碼相機領域,絕對是後起之秀。

2006年以前,索尼數碼相機都是些卡片相機,當時不論是佳能尼康,甚至是賓得,在單反領域都有著碾壓索尼的絕對實力。索尼早就看上了數碼相機這一塊大蛋糕,奈何數碼相機研發是相當漫長且耗費資金的一項工程,所以索尼決定從美能達下手。美能達在2000年以後,處於風雨飄搖狀態,索尼順勢收購美能達相機業務。2006年,索尼終於推出了A100這款數碼單反相機,正式進軍數碼單反領域。

直到2006年,索尼才推出數碼單反A100,但是4年間索尼推出了12款單反相機

2006-2010年的數碼單反市場,是競爭最殘酷的時代,2007年尼康全畫幅D3登場,2008年佳能5D2與尼康D700展開角逐。在這樣一個殘酷的時代,索尼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場地位,從2006年A100開始,到2010年8月份的A580結束,索尼在四年間推出了多種定位的累計12款單反相機,成功解鎖「刷機狂魔」稱號。

到2010年索尼A580,索尼4年間推出了12款單反機身

但是瘋狂刷新相機型號,雖然收穫了很多索尼用戶,但是這些用戶並不算是真正的粉絲。畢竟相比於佳能與尼康,索尼一來沒有技術優勢(缺少對焦、光學防抖等長期積累),二來缺少鏡頭優勢。2010年,索尼同時發布了兩類相機:單電相機,首次發布型號為A33與A55;微單相機,首次發布型號為NEX-3和NEX-5。從單電與微單發布開始,索尼A系列數碼單反便停止了更新。

2010年,索尼單反停止更新,單電和微單同時登場

隨後的過程大家都知道,索尼微單在自家的競爭中大獲全勝,如今單電相機也幾乎成為了歷史。伴隨著微單的巨大成功,其他廠商還沉浸於微單的便攜性優勢,索尼意識到微單相機其實就是未來相機的全新形態,於是,等到2013年,全畫幅微單索尼A7系列正式發布。

2013年10月,索尼同時發布2400萬像素的A7與3600萬像素的A7R。

2013年,索尼同時發布2400萬像素A7與3600萬像素A7R

2013年索尼發布A7與A7R的時候,微單相機還有很多問題等待解決,第一個就是對焦問題,不論是A7還是A7R,對焦系統都不夠成熟。A7一代採用了最早的混合對焦,而A7R則是僅有反差檢測對焦,不具備相位檢測。因此兩台相機的對焦表現可謂差勁,不僅容易拉風箱,而且經常出現對不上的情況。

索尼A7一代卡口並不是金屬設計,因此經常被稱為「堅固的塑料卡口」

第二個問題,索尼雖然已經有數代APS-C微單,但是面對主打專業用戶的全畫幅機身,索尼在設計上依然是摸黑前行。A7一代機身,不論是機身握持手感,還是機身操控性,都可謂槽點滿滿,特別是電力續航,A7一代可謂是捉襟見肘。

索尼A7一代機身,在對焦、操控、續航上,都有不小問題

雖然索尼A7一代有著各種缺點,但是這兩台相機讓所有攝影用戶都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小巧輕便的全畫幅機身存在!因此索尼A7系列已經發布,就圈粉無數。從2013年開始,索尼已經敲定了未來的微單發展方向,就是全畫幅與專業化。

A7的成功,與機身設計的失敗並行。因此索尼發布A7一代後並沒有放鬆,反而是加快了機身改進研發的速度,僅僅13個月之後,2014年11月份索尼發布A7M2,也就是A7的二代機身。13個月就更新全畫幅的速度,創下了相機行業的新紀錄。

僅13個月,索尼便推出A7M2,刷新了全畫幅相機更新速度

索尼A7M2,是A7一代的改進版,從紙面參數來看,僅僅是加入了五軸防抖而已,但是A7M2在機身上進行了不小的改進,改進了機身的設計,握持手感有所提升,而且伴隨著處理器的升級,二代A7的畫質得到了不小改進。

索尼A7M2紙面參數只加入了五軸防抖,但是機身設計有了很大改進

值得注意的是,A7M2因為發佈於2014年,在隨後幾年中幾經價格漲跌,憑藉著價格優勢,成為了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入門全畫幅微單相機。

2015年6月份,索尼A7RM2正式發布。這一次大家本來猜測索尼會繼續使用3600萬像素的成熟感測器,但是索尼直接使用了4240萬像素的全新高像素感測器,一度刷新了DXO上的135相機感測器得分。

2015年索尼A7RM2在DXO的感測器得分上超過D810一分,成為最高分135機型

A7RM2的成功是非常巨大的,這台相機不僅靜態畫質出色,具備399個相位對焦點和25個對比度對焦區域,而且具有超採樣4K視頻拍攝能力,在當時來看,這台相機的紙面參數無疑是空前領先的。A7RM2代表了數碼相機在高畫質上的又一次突破,對於風光攝影師和商業攝影師,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索尼A7RM2是非常成功的高像素機型

雖然A7二代機身,還有這種種問題。但是隨著價格的降低,兩台相機越來越受到大眾消費者的歡迎。不過索尼更新相機的頻率沒有放緩,而且這一次首先更新的並非A7M2,而是A7R系列。

2017年10月索尼更新A7RM3,但是A7M3卻等到了2018年2月份才發布,這其中不乏索尼因為A7M2賣得太好不想快速更新的緣故。

A7RM3是索尼三代A7的第一款機身,三代A7一改前兩大機身的各種問題。加入了觸控,改進了握持體驗,增加了對焦撥桿,採用了雙卡槽,而且大大提升了續航。這一代A7系列,基本上不在具有設計上的硬傷。

A7RM3大大改進了操控,可以說A7系統在第三代趨近於完善

作為三代機身,A7RM3與A7M3都沒有提升像素,而是將高像素與高速度進行了充分融合,而且大大改進了對焦系統。索尼A7RM3具備追焦狀態下的10fps連拍速度,而且連拍續航達到了76張。索尼之前機型一直是緩存不夠,拍攝之後需要耐心等待存儲卡寫入,A7三代機身沒有了這個問題。

在拍攝性能上,不管是A7RM3還是A7M3,都在對焦和連拍性能上大幅度提升

三代機身,對焦提升是明顯的。A7RM3從二代的399相位對焦點 25反差對焦點,提升為399相位對焦點 425反差對焦點。但是改變的不僅僅是數量,A7RM3的對焦性能相比於上一代有了質的提升。而A7M3直接採用了A9的對焦系統,達到了693個相位對焦點與425個反差對焦點。

索尼A7RM3與A7M3對焦系統大幅提升,A7M3更是直接用了A9對焦系統

A7三代機身,已經成為了成熟的微單系統,A7M3也不再是入門級全畫幅,而是向著專業微單邁進,因此A7M3上市已經接近一年,但是價格依然在13000元左右。

索尼A7M3售價非常穩定,正是性能成熟度的標誌

除了A7與A7R系列外,索尼A7家族還有一個特殊的成員,那就是主打視頻拍攝的A7S。

2014年4月份,索尼發布了A7S。這台相機採用1220萬像素的感測器,主打高感表現,感光度範圍ISO 100-102400,並且可以擴展至ISO 409600,可以高感非常恐怖。不過2014年的A7S雖然主打視頻,但是4K視頻需要HDMI輸出,並不具備內錄功能,這一點實際上要落後於2014年1月發布的松下GH4。

A7S本意主打高感,視頻並不是絕對的核心技能,但是GH4的4K視頻給了A7S不小打擊

由於2014年松下對於4K視頻的快速更新,2015年9月,索尼再次更新A7S。A7SM2依然搭載了1220萬像素的感測器,機身參數基本與A7S一致,主要升級在於加入了4K視頻,而且搭載了S-LOG曲線。

雖然索尼A7SM2在高感表現上必然遠勝於松下GH系列,但是僅僅依靠高感,並不足以奠定索尼A7SII的統治地位。而且如今4K視頻非常普及,而且索尼A7RM3與A7M3等機型都具備S-LOG曲線,索尼A7SM2的優勢並不明顯。

A7SM2算不上失敗,但是並不如A7與A7R系列那麼成功

如今,索尼A7SM3傳聞一次又一次出現,但是每次都沒有正式發布。實際上目前來看,視頻拍攝已經不需要單獨設置一台相機,所以索尼實際上也在衡量A7SM3存在的必要性。未來,索尼A7SM3在上半年依然不會到來,這一系列是否將繼續存在,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

不管在銷量上,還是產品技術上,索尼A7系列都是非常成功的全畫幅相機系統。不過2018年下半年,全畫幅微單集體爆發,佳能、尼康和松下全部氣勢洶洶,而且分別祭出了各自的看家絕技,這對於索尼而言是非常巨大的挑戰。

2018年全畫幅微單集中發布,索尼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雖然索尼A7系列有著先發優勢,但是實際上現在各家全畫幅微單的快速成長,實際上都在搶佔索尼的市場份額。為了應對挑戰,索尼官方已經放話出來,2019年索尼必然將展開反擊,索尼將在技術上進行突破和革新,從技術層面打擊對手。究竟2019年索尼能否為我們帶來更黑的黑科技,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OL科技早報 的精彩文章:

新興顯示技術強崛起 未來的手機告別液晶屏?
讓你走的更遠 閃迪 至尊極速評測

TAG:ZOL科技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