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豬年到!這裡有你或許不知道的關於「豬」的冷知識

豬年到!這裡有你或許不知道的關於「豬」的冷知識

金豬鬧新春,隨著豬年腳步的臨近,有關於豬的信息也更多地湧現在人們視野中。自古以來豬就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面小編就為你來盤點一下一些有關於豬的冷知識。

NO.1 轉基因豬或將拯救需要移植心臟的嬰兒

豬作為生物醫藥領域的模型由來已久,研究人員發現豬心的結構與人的心臟相似。在一項初步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嬰兒的免疫系統可以耐受轉基因豬心臟的證據。在基因編輯技術的支持下「敲除」了豬的三個基因,這些基因會激發免疫系統對豬器官產生排斥反應。

豬年到!這裡有你或許不知道的關於「豬」的冷知識

2018年10月5日,《自然》雜誌一篇論文介紹了經過基因編輯的豬心臟移植進狒狒體內後正常存活超過半年。高級研究員David Cleveland博士說:「在進行任何人體試驗之前,研究人員需要可靠地證明,當移植到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時,改良豬的心臟功能良好。」

NO.2 豬也有亞歐不同的種族血統

據基因考證野豬曾兩度被馴化,有來自亞洲和歐洲的血統。豬的祖先大約在100萬年前開始分化,而豬的馴化發生在大約9000年前。儘管分化時間很久遠,但是亞洲野豬與歐洲野豬的外表還是非常相似。但是對於家豬而言,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國生豬品種以高產、適應性強、抗病性強、肉質優良而著稱。然而歐洲豬的特點則是生長速度快、飼料效率高、肉品產量高。一項研究表明,亞洲豬的單倍型已經滲入歐洲豬品種,以提高養豬產業的商業利潤。

豬年到!這裡有你或許不知道的關於「豬」的冷知識

由於基因編碼的毛色非常不穩定,因此家豬呈現出一系列毛色。此外家豬「越獄」後會變成「山大王」。公豬逃出豬圈後會恢復野性,跟野豬交配誕育的後代往往比自然野豬更強壯,體重甚至可以達到600公斤是自然野豬的2倍。

NO.3豬也能通過面部表情表達情緒

與人類一樣,豬的表情也是十分豐富的,會通過恐懼、悲傷、快樂、厭惡和驚訝的面部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情緒。2018年《科學報告》發表了一篇題為《Facial expression as a potential measure of both intent and emotion》有關於豬的面部表情的研究。

研究人員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擂台比賽」以研究豬在進攻過程中的表情。在13周齡時,豬被分成兩組競賽,對手彼此不熟悉,並且在體重和性別方面隨機匹配。當彼此不熟悉的豬遇到這種情況時,通常會在幾分鐘內產生激烈的相互作用。它們習慣於單獨走向比賽場地,以避免恐懼反應模糊對手之間的互動。在戰鬥中豬用鼻子咆哮上唇拉起,犬齒肌收緊。

豬年到!這裡有你或許不知道的關於「豬」的冷知識

豬進攻時候的表情

豬年到!這裡有你或許不知道的關於「豬」的冷知識

三種不同場景中的面部表情。(a)預先激動的情況; (b)在侵略期間; (c)在撤離襲擊期間。

NO.4防毒面具的發明靈感來自於野豬

1915年,德軍為了打破歐洲戰場長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學毒劑。他們在陣地前沿設置了5730個盛有氯氣的鋼瓶,朝著英法聯軍陣地的順風方向打開瓶蓋,把180噸氯氣釋放出去。結果致使5萬英法聯軍士兵中毒死亡,戰場上的大量野生動物也相繼中毒喪命。可是奇怪的是,這一地區的野豬竟意外的生存下來。

經過研究後,終於發現是野豬喜歡用嘴拱地的習性,是它們免於一死。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躲避氣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鬆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由於野豬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賜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們能在這場氯氣的浩劫中幸免於難。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們很快就設計、製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如今儘管吸附劑的性能越來越優良,但它酷似豬嘴的基本樣式卻一直沒有改變。

豬年到!這裡有你或許不知道的關於「豬」的冷知識

NO.5豬的體脂率只有15%

別再說自己胖的跟豬一樣了,豬的體脂率只有15%,而你可能比豬還胖。所謂體脂率(BFR)是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據日本一研究發現正常成年男性體脂率為15%~18%,女性則是25%~28%。

豬年到!這裡有你或許不知道的關於「豬」的冷知識

自古以來豬對人類的貢獻不僅僅是在食用方面,在醫學研究領域,豬也作出不少貢獻。豬年來臨,願諸位豬年大吉,像豬一樣瘦。

責編:探索君

End

參考資料:

1)基因組分析揭示了影響不同中國和西方豬種不同表型的基因

2)響應PRRSV的桐城豬和大白豬豬肺泡巨噬細胞差異表達非編碼RNA的鑒定

3)面部表情作為意圖和情感的潛在衡量標準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胎盤「類器官」可長期穩定培養:研究人體發育有了簡化模型
測序主要「玩家」亮相J.P.摩根大會,這些新動作值得關注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