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寒山》詩里寫「千雲萬水間,中有一閑士;白日游青山,夜歸岩下睡」。置身千變萬化中,在時間的流水裡,日出而游,日落則息。他知道什麼在改變著,同時,亦知什麼沒有改變。置身飄忽的浮雲里,卻總是不離開青山。所以,他才能如此閑淡、從容,來去自由。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浮雲篇

世界裡的「浮雲」

寒山的詩第一句就是:千雲萬水間,中有一閑士。在浮雲和流水之間,那個人很淡定很自由地活著。當潮流亂紛紛,當意料不到的變化忽然降臨,多麼想淡定。要淡定,我們常常這樣告誡自己,只是很難淡定。很多的情緒隨著變化而來,好像很難控制。但是,寒山詩里的那個人卻控制住了,活在千變萬化里,那些或大或小、或偶然或必然的變化,都不能影響他,也不能困擾他。雲和水意味著自然的天地,自然地活在天地之間,所以很從容。當然,也不妨試著另一番解讀。把雲讀作浮雲。經常說:不過浮雲。浮雲不過是虛妄的剎那消失的事物,不可靠的事物。

浮雲意味著世事的變幻。《紅樓夢》寫盡了這種紅塵變幻。一開篇,跛腳道人就吟了一首《好了歌》,甄士隱作了這樣的解讀:「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是從前,世事的無常擊中了一顆一顆敏感的心。突如其來的災難,天災或人禍,都不是人自己能夠控制的。生活里處處是變動的因子,突然就會有意料之外。榮衰的變幻,親疏的變幻,成敗的變幻,愛恨的變幻,貧富的變幻,這是人間的萬象。每天都在上演的人間萬象,人的悲歡各不相同,又大同小異。這是古人的悲哀。

浮雲的下面有流水。孔子曾經臨河而嘆:逝者如斯夫。水的流逝猶如時間的流逝。時間的流逝是生生不息,是一刻都不會停下來的變化。活在時間裡,就是活在永恆的變動里。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蘇東坡的《赤壁賦》里,寫到月夜乘船遊覽赤壁,同游的那位人非常感傷,為什麼呢?那人感嘆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這是從前,時光的流變擊中了一顆一顆敏感的心。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古人另一重的悲哀。

這是從前的人要面對的兩種變化:不確定性的變化,以及時間的變化。不確定性,讓人覺得自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時間的流逝,讓人覺得一切都無法留存下來。空間的變幻帶來的是不確定性的焦慮,就像我們走在一條陌生的道路上,不知道什麼時侯會遇到什麼。時間的變幻帶來的是意義的焦慮,如果一切的英雄偉業最後都不過付之東流,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會在時光里枯萎凋謝,那麼,我們的努力,我們的勞作又有什麼意義呢?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覺知到變化

千雲萬水間,這個「閑人」,這個自由的人,這個淡定的人,首先非常清楚自己活在千雲萬水間,他能夠清晰地聽到時間嘀嗒的流淌聲,能夠清晰地看到浮雲變幻的形狀。

豐子愷先生說,大自然間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叫「漸」。就是不知不覺間已經老了,不知不覺間一個時代過去了,不知不覺間已經永遠失散了,不知不覺間就已經習慣了……如果我們對於外界的變化總是不知不覺,就會麻木不仁,就會成為習慣的奴隸。

所以,活著活著就應當不時跳出來,有所覺知,不要稀里糊塗就老了、就散了、就死了。Jeff Kintezele曾說:「遲早要承擔苦果的人,是那些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和為什麼發生這種事情的普通人。」

你得接受無常,這是一個存在的事實,無法改變。就像陸遊說的:「月淡煙深聽牧笛,死生常事不須愁。」事實上,你再愁也不會改變死亡的發生,再愁也不會阻止颱風的來臨,再愁也不會阻止疾病的發生。所以,陸遊說:不須愁。

明白自己需要改變什麼

你看寒山詩里那個「閑人」,就什麼也不愁。不發愁,對於一切的變化,不抗拒,不恐懼。每天開開心心地,日出而行,日落而歸,隨著晝夜的輪轉而變化。當變化發生的時候,你得接受無常,你得隨著變化而變化。如果你害怕衰老,不斷地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最終的結果是,你在尋求長生不老的過程里漸漸老去。你無法抵抗身體的變化。你也無法抵抗四季的變化,所以,在時間的流逝里,我們要學習做時間的朋友,或者,讓時間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接受每一個階段的自己,接受每時每刻的自己。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易·繫辭下》:「窮則變,變則通。」

辦法就是你得行動,你得改變自己,你得再去找工作。那個朋友在痛苦了一個月之後,就振作精神,一個線索一個線索去找工作。然而一年過去了,仍然不能找到和以前相當職位的工作。香港的物價昂貴,他已經很難再維持下去,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擇業標準,只要有工作就可以,打算貨車司機也幹了。就在這個時候,偶遇一個中學同學。這個同學一直在大陸發展,得知他失業,隨口說了一句:何不去大陸?然後,他真的去了大陸。然後,他發現以他當時的積蓄,在香港維持不了幾年,而在內地的城市,差不多可以生活一輩子。就這樣,他在內地的一個城市投資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直到現在。

如果他不願意改變,他可能按照原來那個職位的標準一直窩在香港尋找著工作,疲於奔命,很可能一輩子再也無法找到,一輩子在找工作里打轉。一旦他跳出來,跳出他原來的生活視野,跳出他原來的標準,改變就發生了,一條新的道路就會出現,那是屬於自己的道路。

當外界的改變發生了,看不見這種改變,或者,簡單地對於這種改變拒絕應對,那麼,唯一的可能是把自己陷於一個窩囊的境地。當改變發生的時候,順時而為,順勢而為,明白改變自己應當改變的,那麼,就可以像寒山詩里那個「閑人」,在時間的流變里來去自由。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世界裡的「青山」

我們不可能離開時間的流水。我們也不可能讓時間停下來,就像一本小繪本里的故事,有個孩子把時間放在旅行箱里,要去找到最完美的事情,然後,再用時間來做完美的事情。當然,那個結果你可想而知,他繞著地球到處去找,永遠不會找到完美的事情,當他厭倦了回到家裡,只是看到當年的小夥伴都老了,驚覺自己也老了。打開旅行箱,時間早已不在了。你不可能留住時間。

你就活在時間裡,時間就是你的生命。你不可能離開時間的流水。但是,你可以離開世事的浮雲。把你的視線稍稍轉移,你會發現浮雲下面,有很多高山。浮雲瞬息萬變,高山卻一動也不動。浮雲飄浮在我們的日常里,讓我們眼花繚亂,忘了不遠處還有高山,一直就在那裡。每天面對亂紛紛的潮流,不過如此,變來變去,萬變不離其宗。浮雲飄忽,而青山依舊。

在蘇東坡的時代,在寒山的時代,還沒有手機,還沒有那麼多人造物,沒有那麼多迅速變化的潮流。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時刻處於如此巨大如此迅速的變化里。然而,當我此刻,看著自己的兩部手機,猶豫著去換哪一種新型號的手機,當我看著手機里隨時可以瀏覽的時刻在更新著的無邊無際的信息,我卻想起了蘇東坡,想起了寒山。關掉手機,坐下來,讀讀蘇東坡的文章,讀讀寒山的詩。窗外是初冬的夜,有一種微寒的清爽,浩瀚的天空,點綴著一片兩片暗淡的白雲,隱約有一閃一閃的星星。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覺知到不變

白日游青山,夜歸岩下睡。這是寒山生活的實際狀況,白天在山裡漫遊,天黑了就回到岩石下面呼呼大睡。現在的我們,大部分人要上班,每天聽著鈴聲掙扎著起床,然後,邊走邊吃早餐,穿過堵塞的擁擠的街道,到辦公室里,一天都在電話、會議、談判、表格……中忙碌,忙亂,一直忙到天黑,還經常要加班。夜半時分,我們穿過冷清而迷離的街道回家,又經常失眠。我們每一天都在應付著工作,應付著生活,想趕上每一個節奏,趕上每一個變化。但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只是疲於奔命?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為什麼呢?

僅僅覺知到變化,是不夠的,還要覺知到不變。如果我們覺知到這個世界的變幻,又覺知到這個世界的恆定,那麼我們就明白了這個世界的變與不變。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紛紛擾擾,我們就會用蘇東坡的視角來看待。蘇東坡在《赤壁賦》里勸解那個同游者,如果用變化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那麼,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如果用不變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那麼我們都活在一個無限的整體里,何曾有過什麼變化?

所以,不必感傷於時空的變幻:「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明白自己需要堅守什麼

世界時刻在變,紛紛擾擾。這個世界的變化讓我們感到不安。我們總是在尋找安定的東西。

真正的穩定,是你自己擁有對付這個世界的健全心智以及某種技能。有些人總是換來換去,其實很穩定,是因為每次的換都是他的自我價值在提升;有些人一輩子在某個機關,其實很不安,總是害怕自己的位置被替代,因為他別無所長。

真正的穩定,是你自己擁有的別人無法拿走的東西,真正的穩定,是不論世界怎麼變你都可以應對的東西,不論世界怎麼變你都可以安心於其間的東西。真正的穩定,是你變來變去都不離開的那個根本。

只要明白了自己的根本,就不會被眼花繚亂的變幻迷惑,就不會無所適從,就不會被紛亂的信息淹沒。我們應該知道很多東西,但還有很多東西,那些與自己根本沒有什麼關係的東西,我們沒有必要去知道。記住索爾仁尼琴的話:「高尚的靈魂不必被那些廢話和空談充斥;過度的信息對於一個過著充實生活的人來說,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

世界變了我們怎麼辦

天地移動的時候,我們確實要改變,但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根本。如果不能領會改變什麼、堅守什麼,就會常常陷於僵化或浮躁的境地。僵化是不懂得變通,就像孔乙己,非要堅持穿長衫,非要堅持茴香豆的「茴」字的某種寫法。浮躁是離開自己的根本,跟著外界的改變而改變。

有些人變來變去,不過是浮躁,不過是急於求成。比如,學習英語,總想著很快學會,於是,總是尋找新的教材,不斷地換著教材,今天用《新概念》,明天又用《走遍美國》,結果是很多年下來還是那個樣子。又比如,有了脊椎或腰椎的疾病,希望儘快康復,不停地去看病,嘗試著各種各樣的方法,卻總是好不了。事實上,選擇一套正規的教材,哪一套都行,只要是正規的就行,堅持使用下去,背誦教材上的每篇課文,做好每道練習,這樣使之以恆,大概不用三年,基本就可以掌握了。選擇一種治療方法,選擇一套治癒的操練,每天堅持這幾個動作,每天堅持,就可以徹底治癒。確實,有時候,你不需要變來變去,你只要堅持簡單的習慣就可以了。

有些事情,只要你堅持,就一定會有所收穫。比如,學習一門技藝,再比如,挖一座山,即使你挖不完,但只要像愚公那樣子子孫孫堅持下去也能移動一座山。有些事情,不論你堅持多久,都可能一無所獲,比如買彩票,所以,並不是堅持就好,而是看你堅持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我看到你一小時一小時地老去
「神舟」飛船拉縴人戚發軔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