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大年初三:開井祭神、合子飄香

大年初三:開井祭神、合子飄香

大年初三,很多地區的人們要開井祭神,燒門神紙,準備新一年的工作。北方地區,流行吃合子。

1

小年朝

水井(資料圖)

清代顧祿的《清嘉錄·小年朝》中記載有蘇州地區正月初三的年俗,叫「小年朝」:「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

意思是這一天,不掃地、不開火,不打水。民俗中的「不掃地」,有怕破財之說,即春節期間的垃圾一定要存起來,稱作聚財。

「不汲水」,多以人們的「井神崇拜」有關。舊俗中除夕封井,人們要以供品感謝井神,等到開井以後才能去取水。

井泉童子(資料圖)

不同地區開井的時間不一,《清嘉錄》:「置井泉童子馬於竹篩內,祀以糕果茶酒,放井欄上掩之,謂之封井。至新正三日或五日,焚送神馬。初汲水時,指蘸拭目,令目不昏。

井泉童子是蘇州地區的井神,袁枚的《子不語》有:「蘇州繆孝廉渙,余年家子也。其兒喜官,年十二,性頑劣。與群兒戲,溲於井中......井泉童子嫌城隍神徇同鄉情面,罪大罰小,故又控於司路神。

神云:此兒污人食井,罪與蠱毒同科,應取其命。是夕遂卒。」意思是井泉童子為保水質的乾淨,懲罰那些污染水井的人。

宋真宗像(資料圖)

清代的這個年俗,源於宋真宗時期的天慶節。

《宋史》:「大中祥符元年,詔以正月三日天書降日為天慶節,休假五日,兩京諸路州、府、軍、監前七日建道場設醮,斷屠宰。節日,士庶特令宴樂,京師然燈。」

宋真宗崇尚道教,泰山封禪、興修道觀、修《開元道藏》,促使了民間節日與官方節日的融合。

在他之前,有很多官方節日沒有能夠與民間習俗結合而傳承下來,如唐代的中和節。隨著宋真宗的崇道活動的開展,天慶節這樣一個官方節日逐漸與民風民俗相結合,成為普天同慶的節日。

到了清代,蘇州地區的「小朝年」仍保留著這一傳統。

2

燒門神紙

秦瓊、尉遲恭(資料圖)

貼門神紙,即貼門神畫,是過年的習俗。

門神源於古代的門戶之祀,《風俗通義》中有:「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

門神畫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造紙及印刷術的發展,尤其是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讓這一民間藝術形式得以普及到大江南北。中國的門神信仰發展千年,內容十分豐富。

門神分為文官、武將、道教神、民間神等類別,較為常見的文官有包公、文天祥,武將有秦瓊、尉遲恭。

門箋(資料圖)

「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意思是這一天燒掉了年時的門神紙與懸掛的柏樹枝以及門箋,表示年已過完,人們要開始工作。松柏枝,古代人用來辟邪。門箋,又稱為掛箋,是春節期間掛在門楣上的剪紙。

光緒《杭州府志》:「琳宮梵宇,剪五色紙形如旗腳,貼於門額,上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語,在在有之,曰『門彩』,亦名『齋牒』,彩箋五張為一堂,中鑿連錢文,貼梁間以壓勝,曰『掛錢』。」

通常掛在門楣上的門箋數為單數。

3

合子飄香

韭菜合子(資料圖)

大年初三,吃什麼呢?北方地區有吃合子之說。合子,即一種薄皮的餡餅,常常有韭菜、茴香、雞蛋、豬肉等餡在其中。

大年初三吃合子,取其名中的「合」字,象徵團圓。汪曾祺先生曾在《談吃》中寫道:「我們這裡街頭巷尾也常有人制賣韭菜合子,大概都是山東老鄉。所謂韭菜合子是油煎的,其實標準的韭菜合子是干烙的,不是油煎的。」

筆者所在的湖北地區,也能吃到美味的韭菜合子。

和合二仙(資料圖)

中國人講究「合」,對自然要「天人合一」,對朋友要「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對家人要「合家歡樂」。

民間中又有「和合二仙」的形象,是掌管婚姻的喜神,被視為「家庭和合,婚姻美滿」的象徵。民以食為天,又以食為載體。

人們將上述思想融入到「合子」這樣一種飲食之中,足見人民的智慧。

民俗文化中,大年初三有不宜出門、貼赤口等習俗,還有夜裡「老鼠娶親」的民間故事,可謂是豐富多彩。

對於很多人來說,過了初三以後到了初四,就要進行開市前的準備,開始新一年的工作。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道教的一切修鍊與法術,莫不基於此!
什麼是「祭灶」?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