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 字 見 心

一 字 見 心

書法是寫什麼?

孔子有言: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書法是藝術,是心靈與情感相互交融、結合的產物。

元朝的郝經說:「書法即心法也。」

如果要確立對書法一個最本質的了解

恐怕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它的主體上

那就是——書法是寫人、寫心

作為一種精神活動

「字」背後的文化和心性是超越了形而上的支配因素

這個最顯然的是佛門書法

八大、弘一、良寬……

他們的書法是實實在在地從內心生髮出來的

是寫自己的心

是寫他們的嚮往

是字與人、人的信仰的統一

古人講「一字乃見其心」,就是這個道理

一 字 見 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朱耷 書法作品

《聖教序》是結構大師

是「謀略」中的「奇謀」,是「平正」中的「險絕」

它的每一個字都有「字眼」,就像下圍棋的「眼」一樣

「字眼」是什麼

是字裡邊的空間關係

這部分這麼舒、那部分這麼密

二者所襯托出來的這個大的空間,就是字眼

包括收放、大小、長短、寬窄、向背等等

這些關係都是構成「字眼」的要件

看懂了聖教序

再由此來關照歷代經典

你會發現中國書法造型的基本原理

掌握了這個原理,漢字造型的變化就無以窮盡

所以,寫字得「造眼」

也就是要製造矛盾再協調矛盾

這樣的字才有生氣,有看點

一 字 見 心

書法的形神關係

書法一個是形,一個是神

形是可見的,是外在形狀和形態

神是無形的

是作品煥發出的精神氣質與品性內涵

漢碑百品,形貌相殊而神采各異即為此證

形與神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王僧虔講:「神採為上,形質次之。」

劉熙載講:「煉神為上,鍊氣次之,鍊形更次之。」

都是一種把神至於形 之上的觀念

由形入神,是由技入道的過程

也是窺探中國書法奧義之所在

對書法的學習,古人以修心煉神為上

今天從形入手

但心裡要明白最後的高度還是要煉神為上

一 字 見 心

風格與變化

風格的形成就好比從「借雞下蛋」到「養雞下蛋」

從模仿開始,慢慢地轉化成你自己

做藝術思想要活躍,要懂得「過河拆橋」

傳統給了你什麼

你要能馬上對它進行轉化

再不斷地取捨和調整

這個此消彼長的過程就是風格形成的過程

「發現大於創造」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發現的過程

發現古人、發現今人、發現自己

研究他們從哪裡來,研究他們的優點和缺點

善於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

拿過來提煉,形成自己的面貌

書法,越寫越難

是因為它對綜合的考量越來越強

而變化和上升的空間越來越小

所以,變與怎麼變也是一種考驗

一 字 見 心

用筆寫字,煉神煉心

全面認識毛筆的三個部分:

筆尖、筆肚、筆根

這三部分的表現和功用是不一樣的

掌握好它們對於書法的認識和學習意義重大

用筆尖寫字是書法訓練的第一關

完全靜下來用筆尖寫字時

筆尖壓住紙面,全神貫注,如對至尊

那種周身的放鬆、平和與通透

從腳根到身體,從身體到胳膊、腕

再通過手指傳達到筆尖

排除了雜念

這樣的書寫能直指靈府

內心的微妙變化也能自然地反映到書寫中去

是一個煉神煉心的過程

一 字 見 心

書法理論

「半部《老子》治天下」

古代書論是歷代書法思想的精華,不可不讀

藝術首先是要愉悅自己、打動自己、服務自己

然後再談服務社會

如果受外界干擾太多還想著取悅於人

肯定不是純粹的藝術,也找不到純粹的自己

藝術是「寂寞之道」

在欣賞者面前

你可以架設一座橋樑

找到欣賞與被欣賞的互動,但未必要認同

一 字 見 心

教與悟

法可教,書法不可教

從精神的層面理解書法

要思考、琢磨,要悟

趙之謙很早就說過了,寫字寫得好的有兩種人

「三歲稚子」與「積學大儒」

前者在於心性的本真,後者在於內涵的厚重

所以,書法家是教不出來的,可以自學

教和不教,交流很重要

古人講「屋漏痕」、「船盪槳 」

大自然和生活也可以教你

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教你

關鍵在於你的心能不能敏悟

一 字 見 心

心是宇宙萬物之本,一切雜念皆由其生。

唯有靜心養性,才為智者。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書寫不是為了功利,書寫是為了修養身心,

書寫是為了放鬆自己,享受這寧靜的時光。

一 字 見 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小楷拓大,他成功了!
王陽明大字,鋒芒畢露!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