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Pro Vision 實戰測評:啟動、安全很不錯,包裹讓人略失落

Pro Vision 實戰測評:啟動、安全很不錯,包裹讓人略失落




 緩震 

Pro Vision的中底外觀看上去好像很厚,但是絕大多數的用料只是在鞋面外側的上包處理。你能踩到的Bounce,可能只有看上去厚度的2/3,實戰中前掌和後掌在起跳落地時都會有一點震腳,對大體重的內線選手來說,這雙鞋的緩震極限很難達到他們的要求。

在Pro Vision身上,Bounce的表現是要比常規的Bounce籃球鞋稍微遜色一丟丟,這一點大夥需要留意一下。


緩震可能不太令人滿意,不過這雙鞋身上有兩個值得吹爆的點。

 優點1:極致的貼地感和啟動 


腳後跟處中底這個上翻高度非常高,這個圓潤的有點像葫蘆的曲線也沒有明顯卡腳的感覺,感覺就是像是有一雙手在拖著你的腳後跟。


所以當你用力蹬地做變相或者交叉步切入,需要用到後掌內側的這塊區域發力,這個時候這雙鞋上包的這一大塊Bounce材料會幫你一把,給你提供一種有緩衝的助力感。這種感覺是別的球鞋上完全體驗不到的,有點小驚喜。


直線或者順步突破的時候感覺也是一樣的流暢,本身Bounce材料的特性就是不卸力,回彈快。而這雙Pro Vision的中底,在腳部下方的位置是明顯偏薄的,雖然說這種方式會讓球鞋的緩震比較拖分,但是直線啟動絕不拖泥帶水,後衛好感度加1。

 優點2:爆炸強的安全性 


聊到安全性,大家可能都會有一點不理解,你一雙後衛鞋,390g,還是個低幫,憑什麼來吹安全性?

在我看來,重量和高低幫其實是不能用作判斷一雙鞋是否安全的標準。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NBA球星職業生涯最大的敵人就是傷病,但凡有一點靠譜的依據說低幫鞋沒有高幫鞋安全,第二天NBA就不會有人再穿低幫鞋了。普通球員多打一年就是幾千萬人民幣,所以肯定要多花一些心思在保健上。

不過在球鞋安全性的維度,一個大家都比較贊同的點就是:

如果一雙鞋重心高,又沒有加寬外擴的鞋底和防側翻角這樣的一些設計,安全性大概率是不太行的。

我不是針對誰,就想點名批評下LBJ15,僅此而已。

而Pro Vision絕對是另一面:誇張的大外底和巨高的中底上翻支撐,還有極低的重心,實戰的時候無論你怎麼跳怎麼落地,腳最終還是會被安排的規規矩矩。當你用一個比較傾斜的角度落地的時候,平直的大底就像小時候穿的背背佳,強行給你矯正一波。兩個字:優秀!


雖然兩大優點讓人感到真香,但是分裂感很強的鞋面包裹和支撐還是讓我們對這雙鞋略微感覺可惜。


 包裹 


就實際體驗來說,中間有護翼狀支撐片的這樣一塊區域,它的包裹感受是非常緊緻的。拉緊鞋帶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三個獨立的區域有層次的收緊。


可是這兩個區域之外的部分,比如前掌這塊獨立的材質彈性不是很好,而且鞋帶也沒有向前覆蓋,導致前端區域運動時感覺比較鬆弛,蹬地的時候你基本感覺不到前掌的包裹。


寬腳的阿磊同學反映,在鞋頭黑色橡膠和Bounce材料拼接的位置,是會有卡腳的現象出現。

再就是這個後跟也存在著不跟腳現象,TPU片面積不大,沒有明顯向上的收口,鬆散的鞋口在你做蹬轉動作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許不爽。

 鞋底 


很阿迪的設計,滿滿的人字紋紋路,平整如初,沒有針對性的區分鞋的弧度和紋路紋理設計。


抓地性上還比較有保障,但是大跨步的橫移接球跳投就明顯會覺得用腳趾外側的部分點地會有一丟丟不自然。

 小結 


這雙鞋在啟動、穩定性、安全性方面還是很不錯的,比較大的問題是緩震不夠,後跟會出現不跟腳的現象。靈活性和包裹感受,有得有失。


 適合人群 


小體重的後衛和偶爾養生路人局的朋友。

 性價比 


這雙鞋終端價格在400上下,外形酷炫並且不僅能上場打球還能出門蹦迪,還行。

馬上米切爾的簽名鞋也要到來,699的售價,到時候我倒要看看,這雙原價739的Pro Vision,和米切爾一代比,貴出的40塊錢,到底貴在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Cin 的精彩文章:

歐文5 實戰測評:人氣一流 突破黨的福音
今日NBA球星上腳:鞋王德多贊紛紛拿下「兩雙」

TAG:XC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