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韋小寶立下不世功勛,為何沒能封王?看清朝封王的難度就知道了

韋小寶立下不世功勛,為何沒能封王?看清朝封王的難度就知道了

鹿鼎記中,韋小寶助康熙識破假太后,生擒鰲拜,滅掉天地會,立下汗馬功勞,康熙對其極為賞識。兩人不僅結為好友,康熙更是絲毫不吝惜加官進爵,韋小寶很快就晉級為一等鹿鼎公。按理來說韋小寶功勞如此之大,就算封個異姓王也足夠了,可為什麼鹿鼎公之後就再無封賞了呢?

這當然與清朝的爵位制度有關,清朝建立之初,便幾乎照搬了前朝制度,對於異姓王的分封極為慎重。因為在皇帝看來,不是自家人難免會有異心,一旦造反可能導致江山易主。而皇室子弟封王則沒有這個擔憂,一方面能拱衛江山,另一方面即便造反,那皇位也還是在自家手裡。

因此整個明朝近三百年,除了明成祖朱棣時期,蒙古也先土干主動來降,被封了個有名無實的忠勇王之外,便再也沒有生前封王之人。清朝在這一方面做得更狠,不僅承襲了異姓不得封王的規矩,還剝奪了同姓王爵的封地,將他們全部圈養在京城,杜絕了他們造反的可能。

不過清朝與明朝又有不同,當初為了入關,許諾了幾個王位,因此清朝初期,還是有五位異姓王的。可惜在康熙登基之後,這些異姓王被接連剷除,並且一直到清朝滅亡,都沒有再封過異姓王了。漢人所能達到的最高爵位便是一等公爵,不僅如此,獲封的概率也非常小。

清朝共封過34位一等公爵,其中只有三位是漢人。他們分別是背叛鄭成功,導致鄭氏徹底失去對抗清廷實力的黃梧。平定西藏之亂,被康熙、雍正兩位皇帝倚為股肱,可惜後來因膨脹而身敗名裂的年羹堯。還有平定安南、遠征後藏,立下赫赫軍功的孫士毅。

除此三人之外,即便是後來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的曾國藩,也只是封了個伯爵罷了。因此,韋小寶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勞,想要封王也幾乎沒有可能。他在短短几年之內被封為一等鹿鼎公,已經證明康熙對他極為倚重了。各位看官,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史不聞 的精彩文章:

皇帝摔了一跤,大臣都當做沒看到,將軍過來扶,皇帝:斬立決
火靈聖母只是個三代弟子,元始天尊為何親自出手算計?原因很簡單

TAG:知史不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