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代的絲織業水平達到了怎樣的高度?

漢代的絲織業水平達到了怎樣的高度?

漢代的絲織工藝在不斷的積累中改進技術,逐步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絲織物從紡、染、綉工藝到花紋的設計都有了極大的提高。漢代,絲織品的品種很多,那時山東是蠶絲最為發達的地區。漢代絲織品的花紋主要有雲氣紋、鳥獸紋、文字圖案、幾何紋形、人物騎獵紋等。

漢代的毛織工藝較為發達,是從我國的西北民族流傳過來的。這是一種用緯紗起花的毛織技術,適用於蓬鬆疏散的毛紗,織造各種有花紋的毛織物,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地毯的最初的形式。

圖1:漢代絲織品

好的紡織品需要好的機器。漢代紡織機械有紡車、布機、提花機等。漢代的紡車是由一個大繩輪和一根插置紗錠的鋌子組合而成,繩輪和鋌子分別裝在木架的兩端,以繩帶傳動。紡車可以加捻也可以合絞,和紡墜相比,紡織的速度和質量提高了不少。漢代的提花機已經具備了中國提花機的各種重要部件,從性能方面看,已經可以織造各種複雜的紋樣。

圖2:漢代絲織品

漢代的紡車分為手搖紡車和腳踏紡車兩種。腳踏紡車是在手搖紡車的基礎上加工而來的,腳踏紡車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於腳,操作時,紡工們可以用雙手來進行紡織操作,大大地提高了紡織的效率。直到現在,一些偏僻的鄉村,還在用著這種紡車織布。

色彩的絢爛對於紡織品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的,只有亮麗的彩色才能賦予紡織品第二次生命,讓其更加鮮活起來。在漢代,設有專門管染色的機構。據《三黃》所記:「未央宮有暴室,主掖庭織作染之署也」。

漢代的絲織染色技術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當時的染色工藝能使得嫩綠色像春草初生一般,自然美好。從漢代墓穴出土的紡織品看出,雖然相隔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還依舊色彩鮮艷和華美。當時的染色顏色有:絳、白、黃、寶藍、淡藍、油綠、絳紫、淺橙、淺駝、大紅、翠藍、湖藍、杏色、純白等色澤,彰顯了當時高超的染色技術和配色技術。

圖3:漢代織布圖

和今天不同的是,古代染色的染料都是天然礦物質和植物染料,最為主要的就是植物染料。在漢代,將原色青、赤、黃、白、黑稱為五色,而將這些原色混合所得到的稱為間色。

那一抹純青色是最美的中國青。青色在漢代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可能是因為它淡雅而迷人。青色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在東漢時期,馬藍是我國北方較為重要的經濟作物,現在河南一帶有專業性的產藍區。

紅色代表著紅火和美好,也為漢代人所喜愛,紅色主要是用茜草進行染紅。這種草是從西域引進的,用它染紅的顏色稱為絳。

在漢代人們用梔子染黃色,梔子的果實含有黃色素,是一種直接的染料,它所染成的黃色微微泛著紅色的光芒。

白色則是運用天然的礦石絹雲母進行塗染而成,主要是通過漂白的方法取得的。而黑色的取得所需要的原料較多,比如冬青葉、蓮子殼、鼠尾葉、烏柏葉等,這些植物含有單寧酸,顏色穩定,能夠經曆日曬和水洗,不易脫落。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生活的需要,對植物染料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從而形成了一種職業,專門以種植染草為生。

硃砂是漢代較為普遍的染料。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大批彩繪印花絲綢織品中有很多都是硃砂繪製的。硃砂顆粒研磨成細粉,到了現代色澤還非常鮮艷,向我們彰顯了那個時代高超的技術水準。在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已經掌握了用蠟防染的技術,利用蜂蠟和蟲白蠟作為防染的原料,先用融化的蠟在白布或者絹上繪出圖案,然後放到青藍的染液中去染色,最後用沸水熔掉蜂蠟,布面上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百花。

漢代織物上的花紋圖案,內容大多數都是祥禽瑞獸,吉祥圖形和幾何圖形,組織複雜,花紋綺麗。在紡織技術上,主要有彩繪和印花兩種形式。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織物中主要也是這兩種,一種是彩色的套印,另一種是印花敷彩。在這些織物上,線條細而均勻,很少有間斷的現象,色厚而立體感強,直到今天我們依舊感嘆人們技藝之精湛。

正是由於色彩,整個世界才充滿了美好之感。衣服因色彩而變得更加美麗,人們也同樣如此,在漢代衣服的材料和印染技術給了我們深深震撼的同時,更激勵我們用精細的技藝把我國的傳統技藝發揚光大。

一言:《歷史的風尚·漢朝》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有沒有美人呢?一組圖片帶你看看晚清時期的婦女形象
血與淚的交織:伴隨著民族仇恨的元代中秋節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