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時間並非宇宙真實結構的一部分?自1915年以來就「消失」了

時間並非宇宙真實結構的一部分?自1915年以來就「消失」了

你在讀著這個句子時,很可能會想著「這一刻」(就是現在),也就是正在發生的「當下」。此時此刻似乎很獨特、很真實。不管你對過去有多少記憶,對未來如何憧憬,你都活在當下。當然,你閱讀剛剛那句話的那一刻已經不再,這句才是當下。換句話說,時間似乎在流動,亦即「當下」也在不斷更新。在我們直覺的深處,未來是開放的,直到它成為現在,而過去已被固定住了。時間流動時,這種過去固定、現在發生、未來開放的結構不斷在時間中前進。這種結構深植於我們的語言、思考和行為中,我們的一生該怎麼過正懸於此。

雖然這種想法很自然,卻無法在科學裡找到相應的語言。物理的方程式無法表明哪些事件正在發生,就像一幅沒有標記「你在此處」的地圖。方程式中沒有「現在」,因此也沒有時間流。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得知,不只是單一的現在不存在,事實上每一刻都同樣真實,未來並不比過去開放。

科學對時間的理解,與我們日常生活對時間的理解有著巨大的鴻溝,這讓歷史上的思想家大感困惑。一旦物理學家逐漸剝奪我們賦予時間的平常屬性,這個鴻溝益形加深。現在,物理時間與經驗時間的裂口已深及根基,因為有許多理論物理學家開始認為,時間甚至根本不存在。

,這種想法剛開始很令人震驚,難以想像它如何說得通。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時間裡做的,這個世界就是由時間串起的一連串事件,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我的頭髮變白、物體移動之類的事件。我們看到了變動,而這種改變是相對於時間而言的。少了時間,世界就會全然靜止。一個沒有時間參數的理論,就必須解釋:如果世界實際上並沒有變動,為什麼我們會看到事件的變化。

最近的研究正嘗試面對這項挑戰。雖然時間可能並不存在於最基本的層次,但它可能在較高的結構中產生:這就像桌子雖然是由一堆內部幾乎空空如也的粒子所組成,但摸起來還是很結實。固體是粒子集體浮現的性質,因此時間也可能是由世界某些基本組成浮現出來的性質。

「時間乃浮現的性質」,這種想法有可能和一個世紀前的相對論或量子力學同樣具有革命性。愛因斯坦曾說,他在構思相對論時,最關鍵的進展來自於他對時間的重新理解。而物理學家在追求統一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夢想時,他們相信時間一樣是個關鍵。許多人認為,統一理論描述的會是個沒有時間的世界,有些人則極不願放棄時間這個概念。不過他們都同意,要在統一理論上有進展,就必須先對時間做深入思考。

在過去這段日子裡,我們對時間的豐富常識不斷受到否定。時間在物理學中舉足輕重,但隨著物理學的進展,這些功能逐一被其他東西取代。

乍一看,它可能不明顯,但牛頓運動定律對時間的特性有一定的要求。

原則上,所有的觀察者都同意事件是按順序發生的。經典物理學假設,無論何時何地發生的事件,都可以被客觀地解釋。與宇宙中的其他事件相比,它首先發生,然後同時發生。因此,時間使世界上所有的事件都井然有序,這個秩序是絕對的事實,不會因觀察者的不同而改變。此外,時間必須是連續的,這樣我們才能定義速度和加速度。

在經典物理學中,時間也必須有一個連續性的概念(物理學家稱之為「度規」),以確定兩個事件之間的距離。當我們說奧林匹克短跑運動員博爾特特每小時能跑43公里時,我們必須能夠計算出每小時有多長。與事件序列一樣,時間的持續時間與觀察者無關。如果Alice和Bob在15點離開學校,走各自的路,然後在18點回家,Alice會和Bob經歷同樣的時間。

基本上,牛頓提出世界上應該有一個主控計時器,它以一種獨特而客觀的方式記錄下一個時刻。牛頓的物理學只以時鐘的滴答聲為依據。此外,牛頓覺得時間在流動,它的流動告訴我們未來的方向,但是這種額外的性質對於牛頓的運動定律來說是不必要的。

牛頓對時間的解釋今天對我們來說可能已經過時了,但如果你稍微想一想,你會發現它令人驚訝。它的許多特徵在邏輯上是不相關的(如序列、連續性、連續性、同時性、流和方向),但它們都包含在牛頓稱為「時間」的定時器中。這些特徵組合非常成功,以至於近兩個世紀以來都沒有得到糾正。

襲擊發生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第一波是對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博茲曼的研究。他的結論是,時間沒有內在的方向,因為牛頓定律在時間上向前或向後同樣可行。因此,他認為過去和未來之間的差異不是時間固有的,而是源於宇宙組織物質的不對稱方式。物理學家們仍在爭論這一論斷的細節,但博茲曼令人信服地消除了牛頓時間的一個特徵。

下一波攻擊來自愛因斯坦,他放棄了絕對同時性的概念。根據他的狹義相對論,事件是否同時發生取決於你跑得有多快。事件的階段不是時間或空間,而是它們的組合——時間和空間。如果兩個觀察者以不同的速度移動,他們會對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們對事件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位置沒有不同的看法。時間和空間是次要的概念,就像愛因斯坦的大學老師、數學家赫爾曼·閔可夫斯基(Herman Minkowski)的一句名言:「它們會逐漸消失在幻覺中。」

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誕生,狹義相對論被擴展到引力領域,情況變得更糟。重力會扭曲時間,所以這裡經過的一秒和那裡經過的一秒可能不一樣。原則上也很少同步時鐘並保持同步。你無法想像這個世界在一個時間參數的基礎上一個接一個地運行。在極端情況下,世界可能根本不會被分割成一個個瞬間。這樣,就不可能說一件事比另一件事發生得早或晚。

廣義相對論中有許多函數使用「時間」這個術語:坐標時間、局部時間(也稱為「原始時間」)、全局時間。一般來說,它們在同一時間做了很多牛頓做過的事情,但是單獨來看,它們沒有一個配得上這個術語。要麼物理學不聽這些時鐘的聲音,要麼即使它聽了,它們也只適用於宇宙的一小塊區域或某個特定的觀察者。雖然物理學家現在認為時間應該被排除在統一理論之外,但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說時間自1915年以來就「消失」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完全理解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因為島上的雕像被過度「神話」的小島,它曾經是世界未解之謎之一
盤點世界上10種食蟻動物,號稱螞「蟻毀滅者」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