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輸好萊塢?春節檔口碑最佳的《流浪地球》到底贏在哪裡

不輸好萊塢?春節檔口碑最佳的《流浪地球》到底贏在哪裡

神仙打架的春節檔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開畫前三天之後,口碑過硬的片子終於有機會逆襲而上。

從預售前三開外,到大年初三一舉登頂單日票房冠軍,《流浪地球》以9.2分的淘票票高分實現了完美翻盤。電影目前已積累將近8億元票房,業內人士預計,其最終票房有望落在40-50億元之間,奪得春節檔冠軍。

其實早在點映階段,我們就認為,《流浪地球》將是很大的潛力股。

因為本片不僅是極富娛樂性的高水準大製作,它在故事和細節方面依然可以牽動觀眾的心。

前面票票寫過一篇關於《流浪地球》看點的前瞻分析,臨近上映今天再來具體講講《流浪地球》好在哪裡。

還沒看?特惠購票等你來!

科幻定位如何?

科幻電影在國內環境一直是鳳毛麟角,因為本身社會和科技環境導致大部分熱愛科幻題材的觀眾都是接觸外來文化,另外製作科幻片需要的視角包裝的特效技術在之前條件也不成熟。《流浪地球》的出現佔盡了天時地利。

《流浪地球》得以成功的先決條件就是有一個強有力的原著在背後支持。

影片改編自2000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說,同偉大的《三體》一樣,《流浪地球》的作者是一人扛起中國科幻大旗的劉慈欣。

與詳盡的《三體》三部曲不同,《流浪地球》故事精鍊,內容多以宏觀角度出發,但依舊涵蓋了劉慈欣對科幻的思辨。

小說中《流浪地球》是一個太空移民計劃,在太陽系毀滅前人類通過該計劃自我拯救。書中對流浪地球計劃的描述非常詳盡,分為5步包括了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而這場浩大的移民過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書中的所有科幻元素都是基於真實的科技進行延伸,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所以《流浪地球》的原著就是一部極為標準的硬科幻小說。

而同國外的其他硬科幻文學不同,劉慈欣的作品中又流露出一種非常中國式的情緒。

安土重遷,家國情懷等等中華文化特質都可以在《流浪地球》中尋找到。書中設定中最主要的流浪地球計劃也可以看作是一場科幻版的愚公移山。

得益於原著的加持,《流浪地球》在改編上雖然在情節方面做了變化但整體內核與原作一致,所以影片才能始終走硬核科幻路線,成為國內同類型的先行者。

同時原著自帶的中國特色發展到電影中也能讓觀眾在情感方面更易於接受。

特效水準如何?

即使有再好的硬科幻打底,沒有具有衝擊力的視效的科幻片依舊不完整。

《流浪地球》最明顯的優勢就是特效。

電影完美還原小說中的壯觀場景。

50噸的巨型自卸卡車生猛無比。

各種毀地標的場景,冰封之下的上海東方明珠和北京國貿,這絕對是媲美好萊塢科幻片的一項重要指標。

比珠峰還要高兩千多米的「上帝的噴燈」地球發動機,有種重工業美感。

還有地下城和空間站等等,特別是地下城,其中保留了許多現代生活的元素,搭配末世範圍產生出奇妙的廢土美學。

讀小說時腦補的畫面全部被搬上大銀幕,有種夢想成真的感動。

這些畫面不僅告別了五毛特效的塑料感,而且放在國產片中少見的科幻題材中並不突兀。

這點多虧了影片在細節上的打磨。

《流浪地球》對科幻電影的嚴謹態度認真到「令人髮指」,為了追求完美細節的硬科幻甚至請到中科院的科學家。

工作人員用時15個月,畫了3000張概念設計和8000張分鏡頭手稿,製作10000件道具,搭建出100000延展平米的實景......連地球發動機底座什麼形狀都得開會研討。

每個科幻場景的背後都是基於現實科技的想像。

正是結合強大的特效團隊和尊重科學的理論知識,使得《流浪地球》的特效不僅鮮活而且生動。

以至於影片的特效達到了國內前所未有的高度,絕對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對比國際領先水平的好萊塢,《流浪地球》的特效也毫不遜色。

空間站的戲份可以對比近年的《地心引力》,雖然《流浪地球》的場景重點不在空間站,但對於這塊的刻畫還是非常用心。從室內布景到室外的特效場面,《流浪地球》都做到了宇宙空間的冰冷和失重感。

壯烈的結尾可以讓人聯想到邁克爾·貝的名作《世界末日》。特別是最後將觀眾情緒推至頂點的爆炸戲,算是利用特效提升觀感的很好證明。

《流浪地球》在特效方面的完成度之高令人驚訝,同時本片也為後來的國產科幻片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同類型比較如何?

原著和特效構成了《流浪地球》的血肉,真正為其注入靈魂的則是影片的情感表達。

科幻片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型。

一種是絕對嚴肅的太空歌劇題材,比如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塔可夫斯基的《索拉里斯》。

這類影片多是包含深邃的人類思考,除了令人目眩神迷的畫面,影片的內涵更是值得挖掘。

另一種就是娛樂向的商業大作,比如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和諾蘭的《星際穿越》。

這類影片內容大都離不開人類對抗外界最終拯救地球拯救自我。由於商業因素限制,此類影片的硬科幻題材更為珍貴。

《流浪地球》顯然屬於後者,雖然電影基於的理論是科技前沿的稀有內容,但是表達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不會出現晦澀難懂的情況。影片選擇的情感也是最普世的父子情,更容易調動起觀眾的情緒。

情感方面的強烈衝擊源自片中父子親情,角色既要面對世界末日的絕望,又要面臨犧牲小我拯救大我的艱難抉擇。這份情感隨著劇情逐漸升溫,當吳京飾演的父親劉培強捨身沖向木星,影片的情感達到高潮。

這一點同《星際穿越》的父女線索有些不謀而合。

從以上三點來看,《流浪地球》的品質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與全球水平的比較中依舊不落下風而且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

所以《流浪地球》是一部可以經得起口碑發酵的佳作,而且在最直觀的視效方面,它更是值得觀眾走進電影院去欣賞的一部作品。所以開年三天就翻盤,奇怪嗎?

這正說明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拼檔期的最後還是要歸於拼質量。真正的優秀作品會被眼睛識辨出來。

來自淘票票媒體號:票票指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票票 的精彩文章:

首部變形警車大電影《警車聯盟》陪小朋友度過不一樣的假期
盤點2018年你很戰鬥民族的瞬間

TAG:淘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