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楊絳:在人生邊上 為靈魂清點行囊

楊絳:在人生邊上 為靈魂清點行囊

著名作家楊絳先生已經103歲了。這個月,她的新書《洗澡之後》即將問世,這本書是長篇小說《洗澡》的續作,楊絳為男女主人公續寫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4萬多字的《洗澡之後》是9卷本《楊絳全集》的一部分,這套全集除了收錄《洗澡之後》,還收錄了楊絳10年來新創作的散文、小說等作品。在新書問世之際,楊絳關於人生、婚姻的諸多名言在網上又一次廣為傳播,一如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所說:「在今天浮躁、焦慮、慾望很多的時代里,她的作品傳達出通達的人生觀,一種參透後感悟很深的境界,提供了超越生命的理解。」

我把故事結束了,誰也別想寫什麼續集了

今年7月17日是楊絳先生的103歲生日,楊絳素來不願意做壽,今年生日前,她一再告知出版社不要去她家看望。為了不被打擾,她在親友的提議下,提前一周住進了醫院,以躲避祝壽的電話和拜訪。

楊絳發明了「兩便生日法」——天這麼熱,不用來給我祝壽,你就在家吃一碗面,愛吃什麼面吃什麼面。去年102歲生日前夕,楊絳的母校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登門看望她,楊絳特意叮囑陳吉寧:學校很忙,生日時就不要來了,替我吃一碗長壽麵就行。其實,早在錢鍾書先生在世時,他們夫妻便拒絕各種形式的祝壽。學者徐泓回憶,1990年錢鍾書先生80歲生日時,他就一律將學生、單位組織的各類祝壽活動推掉了,為此還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楊絳有相似的表態:「我無名無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她的讀者也遵循著這個慣例,在7月17日這天,吃一碗面為先生祝壽。去年,楊絳102歲生日恰逢清華本科生畢業典禮,陳吉寧專門提議清華學子每人吃一碗長壽麵為老學長祝壽,「楊先生與清華同歲,走過了百年滄桑,歷盡了人生坎坷,卻始終保持著高貴、生動和優雅的品質,把她的溫馨、溫暖和安寧傳遞給我們」。

作為一份特別的生日祝福,《文匯報》「筆會」在17日這天刊發了楊絳新作《洗澡之後》的前言與前三章。這本4萬多字的小說,是楊絳名作《洗澡》的續作,在這本書里,楊絳為主人公描繪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楊絳在《洗澡之後》的前言里解釋了寫作此書的初衷。因為有讀者寫信給她,對男女主角純潔的友誼妄加揣測,這讓她很反感,她擔憂美好的故事日後被誤讀。「我很嫌惡。我特意要寫姚宓和許彥成之間那份純潔的友情,卻被人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後,有人擅寫續集,我就麻煩了。現在趁我還健在,把故事結束了吧。」楊絳說,這麼做「非但保全了這份純潔的友情,也給讀者看到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每個角色都沒有走形,卻更深入細緻。我當初曾聲明:故事是無中生有,純屬虛構,但人物和情節卻活生生的好像真有其事。姚宓和許彥成是讀者喜愛的角色,就成為書中主角。既有主角,就改變了原作的性質。原作是寫知識分子改造思想,那群知識分子,誰是主角呀?我這部《洗澡之後》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舊,事情卻完全不同。我把故事結束了,誰也別想再寫什麼續集了。」

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胡真才是《楊絳全集》的責編之一。他介紹,楊絳先生大約從2009年時開始動筆寫《洗澡之後》。當時她已是98歲高齡,但因為總有事情打擾,小說寫寫停停、修修改改,直到今年才終於問世。《全集》除了收錄楊絳近年來的散文、隨筆,新收錄的幾首懷念錢鍾書和女兒錢瑗的詩歌也是感人至深。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在2003年出版的《我們仨》里,楊絳用傷感的筆調介紹了晚年的光景與體悟: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楊絳在書中回憶家庭往事,她寫她在夢中與錢鍾書和錢瑗團聚,努力想把夢拉長,醒來卻發現屋裡只有自己,「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在失去親人最痛苦的時候,楊絳選擇翻譯柏拉圖《對話錄》中的《斐多》躲避悲痛,「蘇格拉底就義前的從容不懼,同門徒侃侃討論生死問題的情景,深深打動了我,他那靈魂不滅的信念,對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觀念的追求,給我以孤單單生活下去的勇氣,我感到女兒和鍾書並沒有走遠」。

作家舒展曾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錢鍾書先生去世後,他的老伴曾去楊絳家裡看望她,當看到楊絳孤身一人的凄涼晚景,「老伴就抑制不住抽泣,後來乾脆放聲大哭起來」,反倒是楊絳沒有表現出悲傷,而是拉著對方的手說:「傻孩子,我都挺過來了,你還這樣哀傷?你不懂呀,如果我走在女兒和鍾書前面,你想想,錢瑗、鍾書受得了嗎?所以,這並不是壞事,你往深處想想,讓痛苦的擔子由我來挑,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走到人生邊上的楊絳,開始了一項重大的任務——「打掃現場」。她把錢鍾書從20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所寫的中外文筆記進行了分類處理,從幾麻袋手稿中整理出版了3卷本《容安館札記》以及20卷本《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今年《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也正式面世。在《錢鍾書手稿》一書的序言中,楊絳這樣評價自己的工作:我相信公之於眾是最妥善的保存。但願我這辦法,「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甘做錢鍾書的「灶下婢」

楊絳近年的文字,多數都是回憶舊時歲月與家庭生活。她和錢鍾書的婚姻,令人羨慕。楊絳是公認的才女,早在年輕時便以文著稱,成名也比錢鍾書早。當楊絳寫的幾個劇本被搬上舞台後,錢鍾書在文化圈裡被人介紹為「楊絳的丈夫」。但楊絳知道錢鍾書的價值,所以當錢鍾書計劃寫一部長篇小說時,楊絳為了讓他安心寫作,要錢鍾書減少教書的時間,而為了節省開支,她又甘心做起「灶下婢」,「握筆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傷痕纍纍,一會兒劈柴木刺扎進了皮肉,一會兒又燙起了泡。不過吃苦中倒也學會了不少本領,使我很自豪」。

2008年,吳學昭女士以口述歷史的方式,為楊絳先生寫了一本傳記《聽楊絳談往事》,對她與錢鍾書的婚姻有過詳細的描述。1946年,錢鍾書的短篇小說集《人·獸·鬼》出版,在樣書上,錢鍾書為楊絳寫下了一段流傳至今的贈言: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多年以後,當這件事被吳學昭重提時,楊絳連連擺手,說:「談不上什麼讚賞,可算是來自實際生活的一種切身體會吧。鍾書稱我妻子、情人、朋友,絕無僅有的三者統一體;我認為三者應該是統一的。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情人而非朋友的關係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夠朋友,只好分手。」

今年6月,楊絳無意間翻出以前寫的一篇舊文《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記述兩人的結合原本是「門不當,戶不對」:錢家是舊式人家,重男輕女,而楊家則是新式人家,更強調男女平等。更加上,「錢鍾書的父親認為這個兒子的大毛病,是孩子氣,沒正經。他準會為他娶一房嚴肅的媳婦,經常管制,這個兒子可成模範丈夫;他生性憨厚,也必是慈祥的父親」。在文章中,楊絳說,儘管生活多有磨難,但她依然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這被她視為自己最大的功勞。「實話實說,我不僅對錢鍾書個人,我對全世界所有喜讀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朗讀者:劉淼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宗悅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北京師範大學教材研究院成立儀式暨教材建設高峰論壇召開
432票反對「脫歐」協議,「脫歐」前景晦暗不明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