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抗排異葯的終結者來了?科學家嘗試「糊弄」免疫系統新方法

抗排異葯的終結者來了?科學家嘗試「糊弄」免疫系統新方法

鼻血流個不停,看起來也不是什麼嚴重問題,於是,60歲的邁克·謝弗只去了匹茲堡當地一個小的急診科,沒見好效果,他這才去了大醫院。那時,正是2017年2月,醫生在謝弗的鼻孔內壁發現了一個小口,「你需要做肝臟移植。」

醫生的話完全出乎了謝弗的意料,他不知道自己的肝臟怎麼就不行了,甚至也從來沒聽說這種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醫生解釋稱,他的肝臟缺失了製造血液凝結所需的蛋白質,才會導致流鼻血。

但隨後的消息讓謝弗又吃了一驚:他可以參與一個器官移植醫生夢想了65年的臨床實驗,成為第一個靠訓練免疫系統接受新器官,而非依賴抗排異葯的病人。

邁克·謝弗 圖自紐約時報

2017年9月,謝弗同意並接受了器官移植手術。如今,一年半過去,他的身體恢復得很好。「我的目標是活到100歲。」謝弗表示。

需器官移植病人的兩難選擇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抗排異葯發明之前,器官移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讓人體自身接受一個來自異體的器官,唯一的辦法就是抑制人體的免疫反應,這就是抗排異葯的作用。

但抗排異葯的使用,也會提高感染、癌症和高膽固醇的風險,還會加速心臟疾病、糖尿病和腎衰竭……據了解,肝臟移植後,5年內平均死亡率為25%,10年內的平均死亡率為35%~40%。

「即使肝臟還在工作,病人也可能死於心臟病、中風或腎衰竭。這可能並不完全是因為抗排異藥物,但這些抗排異藥物確實有些影響。」謝弗參加的臨床實驗帶頭人,匹茲堡大學醫學研究中心阿比納夫·胡馬爾醫生介紹。

尤其是腎最容易受到抗排異葯的損害,「那些之前接受了肺、肝臟或心臟移植的病人,後來都不得不做腎移植的案例並不少。」胡馬爾醫生稱。

其實病人也都知道這些藥物帶來的風險,但是他們別無選擇。對需要肝臟、心臟或肺移植的病人來說,要麼死亡,要麼甘冒風險。

曾經的一線希望之光

1953年,彼得·梅達瓦醫生和同事一起,成功讓老鼠的免疫系統接受了器官移植,他還為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彼得·梅達瓦圖自紐約時報

彼得·梅達瓦醫生將其他老鼠的白細胞注入剛出生或還是胚胎的老鼠體內,當這些被注射了白細胞的老鼠長大後,研究人員將提取過白細胞的老鼠的皮膚移植到這些老鼠身上。他們接受了移植,就像擁有自己的皮膚一樣。

這一研究說明,免疫系統是可以被訓練和調整的。但他們的實驗方式對人體來說並不是很實用。所以此後,科學家們都致力於找到方法,訓練人的免疫系統以接受新的移植器官。

在這個實驗中,小老鼠的免疫系統還在「學習」什麼是自己的器官,什麼是外界的,而成人的免疫系統已經成熟,訓練任務變得困難而艱巨。「你要騙過身體的免疫系統,這並不容易。」胡馬爾醫生稱。

尋找「糊弄」免疫系統的途徑

後來,隨著研究人員對白細胞的了解增多,調整人體免疫系統的希望就愈加增大。

血液中的白細胞控制人體對感染、癌症及外來移植器官的反應,儘管是很多種類型的白細胞共同作用來形成並控制免疫反應,但研究人員選擇專攻一些名為調節性T淋巴細胞(regulatory T lymphocytes)的白細胞。這些罕見白細胞在為免疫系統確認哪些是自己的器官,哪些是外來器官。如果這種調節性細胞缺失或者受損,人體就會因為免疫系統分不清「他我」而攻擊自己的組織和器官。

醫生需提前將待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分離出這種白細胞,再在實驗室中將其與器官捐贈者的白細胞一起培養,再將其注回病人體內。研究人員希望,這種方法可以讓免疫系統接受外來的捐贈器官。

在匹茲堡,謝弗參加的是另一種訓練免疫系統的途徑。這種途徑針對的是一種名為調節性樹突狀細胞(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s)的免疫系統細胞。同調節性T淋巴細胞一樣,這也是讓免疫系統分清「他我」的細胞。它的優點在於,不需做分離,再花費數周培養出足夠數量,注射給病人。研究人員可以將不成熟的白細胞在培養皿中轉變成調節性樹突狀細胞,一周時間就夠了。

「現在還不知道哪種方式最好,但這個領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令人驚異的程度。」麻省總醫院移植中心主任詹姆斯·麥克曼醫生稱。

「總要有人做第一個」

當被告知自己可以成為第一個臨床實驗患者時,謝弗聳了聳肩道,「總要有人做第一個。」

2017年9月,謝弗做了移植手術。為了防止感染,也為了在身體學著接受新器官的同時限制免疫系統,他在術後一天曾吃多達40片葯。不過,現在他已經降低到一片,醫生也在準備讓他將這最後的葯也去掉。

謝弗的案例很吸引人,但這只是一個病人,一個案例而已。科學家計劃做至少12個臨床實驗,下一步將拓展到多個實驗點,更大範圍地在更多病人身上實驗。

對謝弗來說,一切都是值得的。現在的他身體恢復得很好,可以跟十幾歲的孫子一起換廚房瓷磚,能為鄰居們義務鏟雪、修剪草坪,還能幫著照看孫輩。

「我的目標是活到100歲。」謝弗稱。

紅星新聞記者丨林容 編譯自紐約時報

編輯丨汪垠濤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艾滋免疫基因編輯志願者招募平台:賀建奎提出四個條件
少年網購模擬槍被判無期案再審宣判後 劉大蔚家屬稱將繼續申訴

TAG:紅星新聞 |